基于人本管理的大学思政教育科学化探究
2016-04-29张丽
大学思政教育践行人本管理理念,有力保障了思政课程体系的关联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提升教育质量。大学思政教育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新形势,就需要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兼顾大学思政教育管理与教育的双重特性,优化思政教育方法,了解并满足广大师生的心理需求,实现教育双方的良性互动。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由此可见,国家领导人、各级教育者都非常重视基于人本管理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将人本管理内化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之中,对实现教育科学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价值。
一、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
“人本管理”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以人为本的一种管理”,它是一种管理思想,更是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思想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上半期,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说的基础上,综合了西方管理理论学家阿基里斯、西蒙以及后来行为管理理论观点后,逐步形成。起初,人本管理仅仅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管理理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内涵和适用范围逐渐拓宽,逐渐沿用至教育领域,并在促进教育科学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本管理是一种既能满足学生精神需求,又充满人文情怀、人文意义的教育理念,它提倡尊重人、关爱人、爱护人,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人本管理对大学思政教育科学化的重要价值
(一)人本管理是大学生思政课程体系关联性原则的有力保障
人本管理关联大学生思政课程体系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间的有机联系;关注各个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增强了大学生思政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联系世界的内在联系。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思政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的转变。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变为自主积极汲取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引和点拨中逐渐实现高效率的思政学习。
(二)人本管理有利于大学思政教育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种理念是现代管理和现代教育的精粹。大学思政教育承担着管理人、教育人、培养人的教育任务,温馨、和谐、友爱、尊重的人文教育氛围对整个教育效果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大学思政教育要立足于构建良好人文教育氛围的教育初衷,尊重学生,肯定学生,让学生在充满尊重和爱的课堂中感受教育的欢乐和自由。
(三)人本管理提升大学思政教育的教育质量
人本管理作为新时期的一种科学教育理念,在推动大学思政教育科学化方面的价值无可限量。其中,最明显的便是能极大提升大学思政教育的教育质量。引入人本管理之后,教师与学生作为大学思政教育的主体,个体进步更有可能,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教育方式更灵活合理,更容易被学生喜闻乐见,从而提升大学思政教育质量。
三、基于人本管理实现大学思政教育科学化的有效路径
(一)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大学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者地位,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思想,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这种教育思想的树立要求教育者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关注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坚持正能量的教育主旋律,让学生形成更加积极向上、自信昂扬的学习与生活状态。第二,思政教育者应积极发展大学生的多元智慧和多元能力。大学生不能只追求一技之长,更要做到全面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兴趣,给予其更多锻炼的机会和平台,成长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管理与教育双管齐下,不断提升大学思政教育整体效率
“人本管理”具有管理与教育的双重特性,而管理与教育本身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两者对大学思政教育科学化的作用同等重要。在思政教育中,管理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而教育则具有感化性与引导性,如果体现管理而忽视教育,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便无法彰显,如果过分重视教育忽视管理,很有可能会造成教育场面失控。只有做到管理与教育的结合,大学思政教育才会更加科学与高效。
(三)基于“人本管理”优化思政教学方法,构建科学高效课堂
大学思政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严重制约了学生个体发展,挫伤了学生思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可运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提高教学的科学性,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汲取知识。
(四)重视沟通交流,实现教育双方的良性互动,推动教育科学化
“人本管理”中的沟通机制对思政教育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必须要淡化自身教育主导者的身份和地位,以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投入到思政教学,尽可能实现与学生愉快、自由的沟通交流,成为学生亦师亦友的“知己”。首先,教师要作为合作者、服务者和倾听者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包容和关爱学生,让学生有愿望、有勇气、有能力地实现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其次,教师要努力构建师生互动平台。例如,在课堂内,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教学中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到学生活动中;可以组织大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时事与热點问题进行讨论并加以引导等。在课堂之外,可以用微信公众号、QQ、论坛等方式与学生实施互动,共享资源。
(五)了解广大师生的心理需求,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满足他们各个层次的需求。
对于教师,要通过参观组织学习、构建平台、提高后勤保障等有效机制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有效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对于学生,要重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以此来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实施赏识教学,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扬长避短,激励学生个体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首先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个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思想觉悟等有大致的了解,为赏识教学奠定基础;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对学生有大致的了解之后,为学生创造适合其自身特点的自由化学习空间,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自信心。最后,教师要巧用激励,激发学生潜能。教师要肯定学生,以闪光点激励学生自我悦纳、自信求知。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使用。当然,在实际工作当中,教师也必须把握度的问题。不能过分重视情感育人而忽视教育理性,不能过分重视好人主义而忽视教育原则,不可过分迁就高校学生而忽视了对他们的批评教育。学生之间也要形成良性互动氛围。
综上所述,转变教育思想、实现管理与教育和谐发展、优化创新教育方法等是巧用人本管理思想,促进大学思政教育科学化的重要途径。在大学思政教育中渗透“人本管理”,促进了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了思政教育质量,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