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搭建的桥

2016-04-29王倩

知识文库 2016年23期

一位好的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友好并尊重他们,能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给予学生真切的关怀、深切的理解和极大的信任,并和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赞扬、挖掘孩子的優点,并利用优点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一些孩子要给予他们妈妈般的“爱”。

[案例背景]:

去年我们班转来一名小女孩,从她的眼神中我仿佛看到了一种警觉的目光,感受到了一种胆怯的心。从那天起我便对她,我们班的小竹同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决定要打开我心底的谜团-----为什么她这样忧愁、胆怯。

开学第一天,我就开始特别留意小竹这个“与众不同”的小女孩。她长得很瘦弱,梳着男孩子似的短头发,那种自信的感觉十分引人注意。我从她爸爸的朋友的口中了解到:她爸妈离婚了,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抛弃她走了,她一直与生意繁忙的爸爸生活,由于爸爸生意有变化,所以不得不带着她来到了哈尔滨,平时爸爸忙于生意养家,她就一个人独来独往,自己上学放学。由于家庭的原因使她形成较强的自尊心,对任何人都有一种高度戒备的心理,性格孤僻的她与人交往时总是脾气急躁,不合群,学习上也是不能专心,成绩低落,让科任老师头疼的是当她有错误批评她时,她总是一副受冤枉急于撇清责任的不住地辩解……“如何帮助她找回快乐,感受身边的爱呢?”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子。心理学揭示:情感是认识活动启动、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情感的影响显示在艺术魅力中,显示在伟大的教诲的推动力中,显示在爱的亲合力中。情感能起激励、鼓舞和推动作用,能激发创造力,能促进人的沟通。

[事件全过程]:

下面给大家讲几个我与她的小故事:

当好她的“妈妈”

用我的真情去打动她,感染她。她是“留守一族”中的一员,也是离异家庭中的一份子。

她很少有父亲的疼爱,更没有了母亲的关爱。于是,我悄悄地走进她的心灵深处,当起了她的“妈妈”。见她头发乱了,我就主动帮她梳理;她病了,我就买好水果去她家照顾她;她与同学发生口角,我就主动帮忙解决处理,并坦诚的告诉她有困难就告诉老师……起初防备心很强的她对我的关心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的犯着各种各样的错误,细心的我发现,她每次似乎都是故意犯错误,像是很期待我的严惩,并时刻准备揭穿我虚伪的爱,可是我的耐心,我的爱心, 我的温柔一点点打动了她,时间久了,她开始主动关心我,主动帮我做事情,把我当作她的朋友,甚至是妈妈,就这样在我们产生了深厚的友情,师生情,更可贵的是,她的心不再空虚,不再孤独。

捕捉她的闪光点

用我的火眼金睛去发现她的闪光点和长处,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老师﹑家长的关怀爱护能使这帮特殊孩子获得积极满意的体验,获得温暖﹑信心和力量,有关资料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学习胜任感和自卑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成绩反应的影响,儿童受表扬越多,对自己的期望越高,学习就越努力,为此,我千方百计捕捉她的闪光点,鼓励过她大胆举手发言;表扬过她发言声音响亮;肯定过她广播操动作标准……唯独有一次,她真的乐了,只见她手舞足蹈﹑开怀大笑,原来是她的抄写本在黑板上展览出来了。语文课上,我又大大表扬她写字姿势正确﹑态度端正,而且要求同学们应该向她学习,这一招可真管用,一直以来,她写的字总是端端正正﹑漂漂亮亮,可喜的是:激起了她学习的兴趣,帮助了她认识了自己,

小孩子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和赞许,越是这帮特殊的孩子越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对于小竹这样的学生,以前可能接受了太多的冷眼和批评,是更需要老师的关爱,更珍惜老师的表扬的。所以我积极肯定她的进步,给了她喜悦和努力的动力。在我的关心赏识下,她有了自觉复习,预习的好习惯。一个微笑,一句称赞,一个亲切的动作,温暖了学生,也亮丽了自己。如果小河成为了瀑布,那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引导她自我教育

开学初的一段时间,我当了一回她的“间谍”,我了解到她不合群的原因,由于她脾气急噪,动不动就发火,如有人得罪她,她就撅起小嘴非争个高底不可,针对这一现状,我就积极引导她学会自我教育,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我要她了解自己,把握自己,学会自我评价,客观地认识自己,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记得一堂语文课上,我发现她皱着眉头狠狠的看着同桌,还不时的用胳膊挤同桌。课后,我了解到是同桌不小心碰到了她,她一气之下来了这一招,我把她请到我身边,对她笑了笑说:“听说你很有力气,怎么样咱俩试一试?”她好奇的问:“没有呀!”于是我把课上的事情向她描述了一下,她的眼睛渐渐湿润了,不服气的说:“老师,不是我,我……”“老师知道你争强好胜,积极进取,这都是好的,但是同学之间难免会有矛盾,有了矛盾就应该讲道理,不应该拳脚之争,如果你有道理,老师就会站在你这边,以后,你做事之前可要仔细想一想,”她似乎明白了什么,使劲地点点头,

[案例成效]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最重要的需求就是被尊重。孩子行为失当,老师应用体谅、理解、诚挚的话语合情合理地进行分析、引导、提醒,这样往往能使孩子认识错误,及时改正。在小竹踢人的时候,如果我以命令式的语气说:“小竹,你做的不对必须向同学道歉,”她呀,收到这帖苦药,肯定不会服气。所以,我以柔和的语气和她商量,温和的语言也利于小疾。我以尊重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学会尊重他人了。使她走进同学们的心田,拥有更多的伙伴,快乐自己,如今,她开朗活泼多了,跟她交谈中,我知道她很快乐!她告诉我:“虽然爸爸﹑妈妈不在我身边,但我并不孤独,因为学校里的老师都非常关心我,他们就像我的爸爸、妈妈一样,”

[案例反思]

工作实践使我深切地感受到:挚爱的情感,对学生能产生奇特、巨大的鞭策力和感召力。俗话说得好:栽树栽根,育人育心。那些咄咄逼人之形、疾言厉色之态未必能使学生心悦诚服,而以退让之心、“示弱”之状对待学生倒能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关注是最有力量的。”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爱我的学生,赞赏我的学生,象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保护他们幼小的心灵健康向上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