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体育教育培养体育尖子
2016-04-29熊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份和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已基本得到确立,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正是在这良好的发展机遇中体育教师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体育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这一点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它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前进步伐,因此,在体育教育正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体育教育自身的建设,加快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是摆在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事。下面本人谈谈如何抓实体育教育、培养体育尖子。
一、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业务素质
体育教师既要有较好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全面的运动能力、较强的教学和教育等多种能力,又要掌握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和教育的基本規律。
1、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的保持对于一名体育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良好的运动能力能够使体育教师有从事繁重的体育教学工作的体力;能够使体育教师完善体育教学必需的基本技能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能力;能够使体育教师保持健美的体魄。体育教师要全面和正确地掌握体育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即技术上的“多能”。在此基础上,要发挥自己的所学,即“一专”。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运动能力上既满足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又能适应业余体育训练需要。
2、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能力,教学能力包括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示范能力、编制各种教学计划文件的能力、运动技能示范能力。体育教育要善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不同年龄、性别和个性的学生组织起来,有条不紊地根据具体任务和不同对象,运用生动形象和简洁的语言及适当的姿势,用丰富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具体表现如下:
A、组织能力
体育课实践部分需要在体育馆和室外运动场进行教学,课堂大、学生多、场地设施、器材设备布置复杂,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如:组织队伍能力、喊口令能力、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B、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活动本身要求教师必须用语言对学生传授知识和组织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语言规范,声音洪亮、表述清晰、运用正确体育术语。体育教师更需要掌握说话的的艺术,用优美、动听、洪亮的语言组织教学,使体育课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喜爱。
C、教育能力
教师必须掌握教育理论与方法,懂得用教育的方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体育课也能展现学生个性的舞台,积极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尤其在各项体育运动中,根据不同项目特点教育学生学会公平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
D、编制各种教学计划文件能力
教学计划是实现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教学文件,体育教师要具备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根据国家、部门及学校有关教育安排和相关规定,对体育教学中所担负的任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具体到对教学内容、场地器材设施的数量、学生班型大小、人数等,要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制定出合理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E、运动技能示范能力
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体育教学需要\"动作示范\"即传授动作技能,要求体育教师具备运动技术示范能力。体育教学动作技能的传授一般较直观,为了学生能够掌握运动技术,需要教师进行完整示范,使学生建立动作技术的感性认识,然后进行分解示范,由易到难,按照体育教学原则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教学。
3、组织与指导能力:
体育教师不仅要自己具有计划、组织和指导各种体育活动的能力,而且还应有培养与使用体育骨干,以及宣传与动员班主任、少先队等组织人员的能力,与他们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开展群众性体育。
组织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能力,是教师能力素质的主要方面,教师组织能力的好与差,直接影响课的效果。在教学中,首先对新课程标准、教材通透理解、熟练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重新组织。能选择最佳的教学手段,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准确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并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熟练操作现代教学仪器、设备,训练发展学生的技能、技巧。能对尖子生、特长生及后进生给予有效的辅导。上课要以严字当先。教师要严格地执行课堂常规,注意课的结构和时间的合理安排,善于迅速运用队列、队形,正确使用口令调动队伍以及组织教法的合理性,从而保证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提高课的质量。要根据社会需要、学生基础和兴趣以及特有潜力进行教学与训练。
4、训练能力:
体育教师除全面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教学教育工作能力外,还应对一两个项目的运动训练工作有一定的指导能力,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训练方法、组织竞赛和裁判方法,组织与指导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与运动队训练。
体育教师也为了使自己的工作不断地适应客观规律,体育教师必须懂得并掌握,青少年心理、生理特征,为此体育教师不仅要学好专业技术,具有良好的运动知识与能力,而且应该学习教育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和体育社会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并且将这些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体育实践当中去。
二、抓实操作、让教师发挥体育知识和各种技能
体育教师上课前应精心备课,精心备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在上好体育课前,体育教师应熟悉教材,教学的目的要明确,以最基本的体育技能为重点,教学设计应灵活、多变,给学生以新鲜感。
体育教师是体育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的传授者。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该是体育知识的宝库,是一本活的体育教科书。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广博的体育专业知识与熟练而扎实的基本技能,以及相邻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也就是要做到“一专多能”,即在拥有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涉及。
首先,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是作为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一方面,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把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是用于转换和传递,因而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教学必须对体育的全部内容及理论基础有较深的了解,认真钻研业务,勇于创新,精益求精,把握体育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其次,必须具有广博的多学科知识。体育教师只有熟悉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正确地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才能减少工作的盲目性。体育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自身专业的狭窄范围,而应将各科知识综合起来,作为教师知识结构的整体系统来认识。只有当教师摆脱了封闭、狭隘的知识结构的局限,才能使体育教育跟上科学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因此,体育教师应了解与体育专业有关的各种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中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基本内容,以丰富已有的知识体系。
三、如何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与体育课教学
1、学生生长发育的年龄特征与体育课教学
小学生后期进入了快速生长期,女生尤为明显。因此,要加强合理的体育锻炼,加速造骨过程,给肌肉供应养料,促进骨骼骨肉快速生长。少年儿童时期骨骼尚未完成,骨骼柔软,容易变形,所以在教学中要防止过度疲劳,避免练习时间过长、强度过大、做一些较大负荷的力量练习。根据少年儿童肺活量小的基本特点,要让学生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并在教学中做一些有氧耐力练习,发展,心肺功能,促进胸廓的正常发育。
2、学生身体素质的年龄特征与体育课教学
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素质的发展具的一定的阶段性,大致可分为快速增长期、缓慢期、稳定期和下降期。身体素质增长最快时期,学生的塑造性晟大,锻炼效果最佳。
3、学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与体育课教学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与锻炼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如男生对竞赛和游戏感兴趣,女生对优美协调的韵律操和舞蹈感兴趣。因此在選择教学内容时注意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爱好与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组织好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体育功能
学校、班级、以最基本的体育技能为活动的指导思想,要求学生按照体育技能的内容去,让学生在体育技能中受到鼓舞。
组织年级比赛(班级为单位)、专项比赛(以个人为单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通过年级比赛,专项比赛,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可以从中发现人才,重点培养。同时学生通过年级比赛和专项比赛以后,心理素质也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