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6-04-29卢琳赵群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而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增强教学质量则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教学质量监控作为确保教学效率的必要手段,其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与控制作用。本文首先对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进行探讨,接着又从教学投入、教学过程及教学产出三个角度对本科阶段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教学质量监督工作提供借鉴与指导。
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是保证本科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之一,国际社会对高校教学质量主要有三种基本的保障措施,即①美国采用“高等教育认证”模式;②英国采用“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评估”模式;③其他国家则采用“高等教育质量政府保障”模式。这三种模式都凸显了第三方评价作用,但对学校的监控体系却涉及很少。英国模式包括了对高校内部质量的控制,但其内容、方法单一,广泛运用自我检查、校外评审以及学生反馈等。我国高等教育界对划分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模式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加之各大高校的质量监控体系较为混乱,很多都是零散的措施。鉴于这种情况,本文主要从教学投入、教学过程及教学产出三个角度来阐述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以此进一步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构建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义及内涵
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命脉,增强教学质量与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是当前高校内部本科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教学质量监控不仅是促使教学水平和质量提升的必要手段之一,而且也是构成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从宏观层面上,我国教育部为增强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对部分本科高校实施教学质量评估,并且以这样的方法来监督高校建立内部本科常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面实施教学质量管理和调控。面对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本科院校要想不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寻求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所以,只有建立并完善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增强教学质量管理,才能使本科高校实现质量、效益以及规模等协调发展。近年来,大部分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运行发展过程中,其办学规模呈现跨越式,为缓解教学质量与办学规模之间的矛盾,也进行了多次的探索,而且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而为促进教学水平提升提供夯实的保障。
教学质量监控通过针对性地对教学质量体系进行监督与控制,继而使得教学质量达成预期设定好的目的。一般而言,它有着教学评价、反馈及监测等诸多功能,决定着整个教学方向,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监测和控制作用。构建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终极目的在于:通过科学地评价教学质量,契合实际地寻找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并由此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措施,进而不断推动高校内部和本科教学质量的增强。教学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实际教学运作状况,并受到整个教学环节的严重影响。所以,从高校自我评价而言,应当运用“过程评价”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合理评估,要求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规范化,对所有环节进行监控与管理,从而最大程度上地得到质量保障。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对高校日常教学工作实行全面管理和监督的一整套操作系统。高校内部本科教学主要涵盖了专业定位、目标培养、课堂教学(如开课、教师答疑、成绩登录、作业批改等诸多方面)、实验操作、顶岗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这些环节的教学水平都直接关乎到本科高校的人才培育质量,所以必须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二、从教学投入角度构建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本科教学管理机制
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是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提升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因此,本科高校应结合实际,明确不同专业的教学环节(如课程设计、教学安排、毕业论文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育方案,落实各教学环节的具体学时、内容、形式以及项目等,并且以独立模块的角色占据整个教学大纲的核心位置。对于高校内部本科教学环节的要求,学校也应制定出一系列管理条例与办法,比如“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毕业论文管理规定”、“实习操作管理条例”、“实验教学暂行规定”等。与此同时,各院系也需要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拟定出符合本院系的教学管理规定以及执行细则,结合专业发展现状和学生学习情况,制定与教学环节相配套的教学大纲和指导书。通过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本科教学管理机制,从教学管理到制度建设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努力做到章法可循,从而保证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监控。
2.积极评估高校内部本科各专业排行
所谓专业评估,就是指一种对教学体系运行状况的评价。专业评估的优势在于不仅提高快速提升高校专业办学水准、优化整体本科高校教学工作以及调整专业人才培育结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随时监控教学质量。根据《普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方案》及《地方本科高校专业评估方法》,各高校应充分考虑好本校专业建设与改革特点,并将之与日常教学工作相衔接,积极构建本科专业的排行与评价制度,制定出对应的专业排行评价计划,设置为每年一次。专业评估计划必须满足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育目标,其主要包含七项评价项目,共计二十四个评价点,其中关于教学质量的评价点就有五个,即实验开出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综合型实验项目数量、毕业论文优良率以及大学生科技活动。通过实施本科院校内部专业评估,不仅能够充分掌握专业教学的运行情况,而且也为教学决策和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进一步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更新与完善。
三、从教学过程角度构建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开展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构建质量标准体系,使本科高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有准可依”,实现对本科教学现状的真实评估,这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途径。本科高校在结合教学质量监控需要的基础上,制定出一系列考核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其中,评估指标体系包含了五个评价项目,即教学态度;教学预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此外,由于部分本科高校的教学体系包括很多教学环节,而这些教学环节又具有截然不同的教学要求与特点,学校可依据不同的教学环节特点及质量要求,对各类教学环节进行评价,并制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实训基地评估体系、实验操作等级标准以及论文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等。因此,在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从学生、专家及同行三個角度进行教学评价。
2.落实高校内部本科教学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
普通本科院校应将教学工作检查视为一项常规制度,并始终坚持专项检查和常规检查相结合的机制。在期中阶段检查过程中,各本科高校必须对教学环节进行独立检查,并对各类教学文件(比如授课计划、教学项目表、实验指导书以及大纲等)、教学材料(比如教学日志、记录表、实验报告、实习设计以及成绩单等)和现场教学情况进行深入检查。与此同时,针对教学环节要求及特点,学校可开展一系列不定期的检查活动,如实训基地检查、实验室教学检查及毕业设计检查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毕业设计检查过程中,应采用交叉分组形式,其具体检查内容涵盖选题、开题、学生的学习情况、论文指导情况、查重检检测情况、答辩、归档等方面。通过对教学工作的检查,可以随时掌握一手教学资料,及时指出极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予纠正和解决,以确保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搭建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资源采集与反馈平台
本科高校为准确掌握教学质量情况,搭建了校内外教学资源采集与反馈平台。校内主要以师生、教学督导成员等为主体,而校外则以实习教师、管理者及实习单位等为主体。具体说来,在校内的教学资源采集与反馈平台上,设置了“实习调查表”、“实验教学记录表”、“课程设计日志”、“论文质量评估表”和“毕业实习”等模块,教师以所在院系、教研室、实验室等为单位,学生则以所在院系学生会、班级等为单位,设立相应的信息员,采用座谈會、问卷调查、督导成员集中检查以及学生评教等方式对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和教学建设进行反馈。在校外的教学资源采集与反馈平台上,也设置了“毕业实习鉴定表”“毕业设计鉴定表”等反馈模块,通过对本科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或者与实习教师、管理者等人共同召开讨论会等方式,听取各方对教学质量的中间评价,并提出一些整改建议。
四、从教学产出角度构建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促进本科高校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对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本科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明显得到提升。在各类竞赛活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本科高校的身影,并且屡次获得奖项。近三年来,本科高校学生以踊跃参与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等对多项大型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和实践水平。此外,就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运行情况而言,由于本科高校强调质量监控,因而在选题内容、工作量及综合实训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毕业设计通过率正逐年上升。
2.提高本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适应能力
由于高校本科在校生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培养,所以他们中大部分逗具备较高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等,常常会受到实习企业或用人单位的欢迎。近些年来,本科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始终保持百分之九十以上,位列其他类型高校前茅。与此同时,就毕业生追踪调查反馈信息而言,很多学生在岗位实习期能快速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并一致得到企业的盛赞和好评。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干精神,可以较快完成上级交代的各项工作。由此可见,构建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学生的就业能力与适应能力具有提升作用。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作为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和多维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各方合力并持之以恒地对其进行探索与研究,才能有效发挥教学质量监控的真正效能,不断提高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就业水平。
基金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