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民族器乐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2016-04-29喻先贵

知识文库 2016年23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音乐课程的改革和实验是为了尽快改变学校美育薄弱的状况,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我们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也在努力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和能力,但是现在的中学生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音乐、歌星,很多学生认为我们传统的民族器乐太“土”,很少有同学从小学习某件乐器,想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教材上民族器乐的鉴赏内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随着新课程标准“弘扬民族音乐”要求的提出,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教学被提升到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如何提高学生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他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已成为我们农村一线音乐教师迫在眉睫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难题。

笔者对本地区几所农村中学部分班级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对学生已有的音乐鉴赏水平、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配备、学校音乐教学设备(乐器)配备、学生对中国民族器乐知识了解程度等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与了解,通过材料汇总我们发现,这几所学校普遍都存在以下几种现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音乐教师及音乐教学设备(乐器)配备不足;音乐课程开设不足;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静下心来欣赏民族器乐曲;学生没有更多的途径来鉴赏和学习民族器乐曲,想要提高他们理解、分析民族器乐作品的能力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落到实处。诸多原因综合在一起,造成了许多学校音乐教学、兴趣小组训练等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学生无法接受正规、系统的音乐教育。

一、农村中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中学(包括初中和高中)的音乐教学,不仅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而且要比义务教育阶段更加关注学生的音乐特长和特殊爱好,要求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学校除了要满足正常音乐课的开展,还要有专门负责音乐特长生训练的音乐教师。但据我们调查,这几所学校最多的一所学校有三名音乐教师,最少的只有一名音乐教师,一人负责一个年级的音乐教学及活动,另一人除负责一个年级的教学、活动,还要兼带课外兴趣小组和特长生的辅导,这样只是能刚刚满足教学的需要,对于民族器乐兴趣小组的教学,音乐教师分身乏术。另外,音乐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的机会很少,与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沟通甚少,这样也制约了基层音乐教师师资力量的提高。

二、农村中学音乐教学设备不足不齐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课程标准要求很具体:学校应配备音乐专用教师和必要的教学设备,除学校常用乐器(如键盘乐器、部分管弦乐器、民族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外,还应配置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音频、音响设备和多媒体电脑。

我们调查的这几所中学都为教师配备了电脑,也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安装了投影仪,方便了教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在乐器配置方面却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是配备了教学用钢琴,和一些零散的小乐器,其它的设备幾乎没有。而民族乐器更是少之又少。那么像这种情况,学校是无法满足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想要学习民族器乐的愿望的。

三、升学压力大,音乐课时不能保证

现在教育体制下,对于初高中生而言,升学是第一要务,而对于农村中学的孩子来说,考上理想高中和大学是可以改变他们命运的重要转折。虽然每周孩子们都有一节音乐课,他们只盼着能在体育课和艺术课上放松身心。尽管我们音乐教师再三强调民族器乐曲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连,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欣赏民族器乐曲不仅可以提高音乐素养,更可以调节心境,舒缓心情,释放学习压力,但是学生依然选择听他们想听的音乐,对民族器乐曲充耳不闻。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老师,您说的这些我们都懂,可是我们一周才上一次音乐课,有时候放假或是有活动耽误了,我们要两个星期才能上一次您的课,您就让我们听点我们想听的音乐吧!”孩子们对音乐的渴望强烈的,要想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田,老师的引导和课堂教学策略上要进一步改进。

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学的民乐教学,我们在民族器乐的教学和实践上可以做了以下改进与尝试,以便更好地弘扬中华音乐文化,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

一、积极努力,争取得到上级和学校领导的支持,逐步购置一些传统民族乐器及相关资料,为校园民乐的开展提供物质条件。

二、聚焦课堂,让学生做民乐鉴赏的主人

常规音乐课堂上老师安排一定量的民族音乐内容和常识,欣赏经典的民族器乐作品,介绍优秀的民乐大师及演奏的视频,如华彦钧的《二泉映月》琵琶演奏家刘德海的作品等等,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充分开展民乐社团活动,给学生展示才能的空间

以社团或者选修课的形式组织部分学生学习和欣赏民族器乐,学校有条件的可以聘请校外辅导员,精选部分优秀学生成立校民乐队。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乐活动,增强影响力

每学期可举办一次校园民乐大赛,发现和选拔民乐人才。组织部分优秀的民乐学生走进社区参加文艺活动,锻炼孩子的胆识和积累舞台表演经验。

五、开展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收获和思考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民族器乐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中学更好的开展民族器乐教学,更好的与学生一起探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需要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一起探索、研讨、实践,也希望得到相关专家、领导的支持与协调,相们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我们的音乐课堂一定会变得更加的丰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