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16-04-29王本美

知识文库 2016年23期

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结合历史课堂教学,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包括学生的伦理道德水平,民族自尊心和和革命责任感,开拓创新精神,而这些都可以从历史上找到借鉴。

第一、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教学,提高中学生的伦理道德水平。杰出的历史人物是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如诸葛亮的励精图治,包拯的铁面无私,海瑞的清廉,祖冲之,沈适的刻苦钻研,以及无数先辈坚贞不屈的气节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丰富的伦理道德观,是我们先辈留下的优秀品质,是我们后人享用不尽的财富。

第二、通过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革命的责任感。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如“让西方震惊的四大发明,世界奇迹的万里长城”,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源远流长、充满智慧和勤劳的象征。“张骞通西域,郑和七下西洋”,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勇敢的见证和中外关系史上的壮举,以及达到世界巅峰的中国古代科技。这些优秀的遗产,直到今天还令世界人民叹为观止。面对如此光辉灿烂的文化,作为我们的学生一定无比骄傲和自豪。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古代的优秀文化启发他们发奋,增添他们热爱祖国,为祖国而奋斗的责任感。

其次,结合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第一、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历史知识是昨天人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没有昨天的文化就没有今天的文明,因此,要引导中学生努力学习历史知识,为今天服务。

第二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当今世界的先进文化。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古国,但是历史告诉我们,近代以来,夜郎自大的统治者使我们丧失了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机遇。民族素质的提高没有跟上世界潮流。步入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历史又给我们带来了机遇,近代的中国我们已错过一次了,今天我们要谨记历史教训,抓住机遇,努力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让中国的传统文明更加辉煌,历史更加充实,只有这样,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以提高。

再次結合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一、要更新观念,中学生形成了一个概念“历史就是死记硬背”。这就大大抹杀了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功能。要扭转这一局面,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历史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并且让学生真正懂得历史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有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功能,从而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

第二,让学生理解历史学科的思维特点。历史学科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分析和综合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大量的历史现象从中得出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本质。例如,我在上课时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我会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可以提出不同要求。在上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时,会让学生回答“为什么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当时只要求能举出中国近代革命斗争不断失败的史实及对其原因的分析。提及中共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就够了。在讲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和全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潮时,教师又提出这个问题,要求能进一步以此事实来说明。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时,教师又联系这个问题提出:因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所以我们说他成立后面貌焕然一新了。这样经常的反复训练,不但教学生学会了思维的方法,而且给了他一把获得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钥匙。历史思维还是一个“比较”和“概括”的过程。比如近代史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的历史事件。这是一个同时期的事情,我们可以把这两件事放在一个过程中间去比较,从而发现他们有相同的目的和任务,相同的领导阶级和核心人物,相同的敌人,相同的革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影响。也可以认清他们的区别,意大利统一中人民力量作用更加明显,并且依靠外国的援助。

第三,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来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我们首先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并且在历史教学中能经常运用这些观点来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发展的本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要分析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我们可以用唯物辩证法中的现象和本质的观点来分析。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因为鸦片大量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而把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归于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这只看到事物的现象,而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因此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很难回答好此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