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科学概念教学的思考

2016-04-29潘春燕

知识文库 2016年23期

一、科学概念教学面临的问题

科学概念是知识体系中组成的基本单元,是在知识应用中人们对这些基本单元的知识性总结。它不仅包括字面上对一个事物或者一个过程的理解,还包括了科学的基本观念及对科学本身的看法。而在现实科学概念教学中,却存在着轻重不分、浅尝辄止等对于概念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应试教育的思维。其主要体现在死记硬背、缺乏灵活及应用性。部分教师教学时以自身概念理解为基础,配合着应试教育的思想,直接反馈给学生一个信息:记住就行。这直接导致学生对于概念的学习水平停留不理解或者理解甚微的层面上,如是在实际运用中,无法对自身理解的概念做出很好的判断。

2.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究。目前对于科学概念的阐述,科学教材中只有一些相关文字的叙述,并没有联系实际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同时局限于教学压力及教学设备,部分教师也不会针对科学概念进行联系实际的探究性实验,这就导致学生不能理解科学概念的精髓。

3.思考及反思不足。学生对概念的思考及复习时间往往还停留在课堂,实际指导性的教学缺失加剧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的摒弃。同时现阶段科学学科学习的压力也使得学生对于基础概念反思时间越来越少。

对于以上三点,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在课堂上提高科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以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科学基础概念。

二、课堂科学概念教学

1.探究性实验验证概念,让学生主动定义“概念”

实验的过程是让学生从各环节体会并学习理解概念的有效方式,此种方式往往让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也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发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动提出引出概念。

比如在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模块中“物质鉴别”和“物质鉴定”这一章节中,重点的概念有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及其对实际鉴定、鉴别的应用。如:NaOH的变质问题,未变质和完全变质考察的OH-和CO32-的区分,属于鉴别范畴;而完全变质,意味着要确定NaOH和Na2CO3同时存在,属于鉴定范畴,鉴定这两種物质的存在要考虑鉴定的顺序以及干扰问题,所以第一步应先鉴定Na2CO3的存在,并将其除去,第二步鉴定NaOH的存在。从复习的情况看来学生对NaOH的部分变质问题掌握的情况并不是很好,特别是中段及中段以下的学生。仔细分析原因,不难发现原因竟是鉴别和鉴定的理解不是特别到位,因此在专题复习中有必要将两个概念好好区分。

2.总结/分解性概念图构建,“破解”概念

对于复杂概念可以用图表的方式对其进行分解,针对分解点逐一“破解”概念,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突现并良好的展示概念之间的从属、逻辑关系,能一目了然的让学生明白其中分支概念的关系。

概念的分解,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并且随时可进行总结,灵活度很高,对于科学复杂概念的教学起到关键的作用,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对科学概念理解的及时性。

3.比较分析,“认清”概念

科学教学中很多概念之间看似意思相近但其实相互区别,往往会造成学生对其理解的混淆,因此可能有时候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感觉。这个时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而不至于混淆概念,就需要将两者概念通过列表的方式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出其不同的特性特征,再加以判断。这样既能将易混淆的概念及其特征区别明显的表现出来,又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概念中实质性的东西。

4.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概念”

科学概念是一种总结,来源于生活中案例的探究及理解。将概念教学与现实实例相联系,学生的兴趣点可被提及,而其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比如:在八年级学习“气压影响液体沸点”相关内容时,如果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当然也能达到应试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时间一长学生对于抽象的结论会变得模糊,于是老师会尝试从液体沸腾的本质入手,讲清原理,如此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基本可以达到掌握的目的。而程度不好的同学却很难理解,于是尝试从生活经验入手,着重从学生熟悉的“高压锅”入手,讲解高压锅工作的原理,结果发现学生对于冷冰冰的科学概念马上产生了“好感”,并且印象深刻。生活经验是学生平常容易了解的知识,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因此利用生活经验阐述的“科学概念”具有良好的时效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生活经验都是具备科学道理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辨析,科学的生活经验可以作为科学学科学习的垫脚石,不科学的生活经验则可作为反面例子着重分析,同样也可达到有助于概念学习的目的。

5.勤“思考”,内化概念

如果能将概念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无疑学生就能将概念内化。通常学校教学是以作业为基础进行反复练习而达到巩固科学基础概念知识的目的,优点是教师在作业中发现学生概念学习的不足;缺点是学生疲于应付作业,几乎没有时间将概念内化。为了做到学生自觉的学习巩固概念,可引导学生在生活的“不知不觉”中去发现,去思考实例,巩固科学概念。比如倡议学生进行平常生活的观察思考,让学生记录生活札记,并思考札记中所蕴含的科学概念。班级同学之间互相分享,互相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科学来源于生活,必将服务于生活。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不知转化为知之,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逐步形成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教学过程,虽然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讲解,但是真正做到对于科学概念深刻的认知及理解,需要的是从接触到理解,再到巩固,再到思考发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