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中的汉语教学研究

2016-04-29赵靓

知识文库 2016年23期

近年来,伴随我国政治地位的提升,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文化事业的繁荣,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中国读书、深造。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渐成规模,虽然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独特的全英授课模式,但汉语始终是留学生在华学习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此类医学本科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与语言生的汉语教学无论从性质、内容还是要求上都有极大的差别,本文从医学本科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现状出发,结合汉语教学在此类留学生在华学习、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选择、制定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医学本科留学生汉语教学模式。

近年来,医学专业(英语授课)逐渐成为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热门专业之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索马里等国的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医学专业。医学本科留学生教育(英语授课)模式在中国兴起到逐渐发展、扩大,学者们更多地将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放在医学的专业教育上,比如怎样更好地利用英语向留学生们讲授医学专业知识。虽然在来华医学留学生的本科教育中完全使用英文授课的方式虽然既有利于我国医科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又便于留学生回国后考取医师执照和就业,同时也能够减少留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困难。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此类医学本科留学生是在中国接受教育这一实际情况,忽视了汉语在留学生学习、生活,甚至是专业实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这种全英文授课方式看似化繁为简,有效地规避了汉语在医学本科留学生专业课学习中的消极影响,但实际上这种将汉语边缘化的学习模式从医学本科留学生的教育和长远发展来看不容乐观。

一、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中的汉语教学现状分析

从计划内允许招收医学本科留学生的院校分布来看,综合类高校与医学类院校各占一半,这种分布无疑是有利于此类医学留学生的专业课教学的,教育资源条件好,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背景强。但是通过调查统计,我们还发现医学类高校往往在专业设置上过于单一,缺乏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专任教师,加之全英授课模式的特殊性,很容易出现忽视汉语教学重要性,甚至将汉语学习边缘化的情况。

总体来看,在此类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学中更多的强调的是使用英语来进行的医学专业的教育,留学生入学门槛极低,生源素质并不理想。英语授课模式可以方便此类留学生回国后考取医师执照,并在就业过程中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无论从教师还是留学生自身都将注意力和学习热情放置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尽管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中已经对汉语和文化教育课程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但从各高校和留学生的具体实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所学专业为医学,加之英语授课的特殊性,无论在学习过程中还是今后回国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在留学生看来汉语并不重要。此类留学生自身对于汉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经常出现课堂纪律问题,迟到早退等缺勤行为,学习效果不理想。同样,由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不高,态度不端正,导致很多对外汉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多少会出现抵触、敷衍的情绪。从调查情况看,很多高校选择在医学留学生汉语授课中使用经验较少的年轻教师或流动性较大的聘用教师,更加不利于医学留学生的汉语学习。

从现有的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现状来看,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特殊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高校将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与来华学习汉语专业的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同样对待,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等方面看是完全相同的。与所学医学专业毫无关系的汉语教学无法吸引留学生,没有实用价值的汉语知识,必然无法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力。大多数高校针对医学本科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在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上存在明显的不足,课程设置单一,教学课时较少。加之汉语本身并不容易学习,所以很多医学专业的留学生对于汉语学习缺乏内在的动力。医学留学生并未认识到汉语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只是感受到学习汉语的困难。此时,对外汉语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引导留学生正确认识汉语在今后学习以及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能点燃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很容易在今后的汉语教学环节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如留学生不爱学,老师不爱教,教学质量低等情况。长此以往,便会恶性循环,最终无法发挥医学本科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巨大作用,同时也是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漢语教学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中的重要性

根据《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中的课程计划来看,大多数高校均应按照要求开设相关汉语及文化教学课程,以满足日后此类医学留学生在中国医院实习时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际的需要。但从对各高校实际的课程安排来看,大多并未将医学留学生与语言学习的留学生有所区别,开设的汉语课程也并未区别基础汉语与专业汉语,更缺乏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

按照培养计划要求,医学本科留学生需要在学校教学医院或国外卫生部门认可的教学医院进行为期一学年(不少于48周)的毕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此类医学留学生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中国的医生和患者,但是不可能每一位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像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一样能够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习惯了全英语授课的留学生们根本无法适应中国医院快节奏的实习工作,实习效果不理想,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急速下降,出现懈怠、焦躁等不良情绪。与中国医生和患者的沟通交流不顺畅,直接导致此类医学留学生无法通过临床实习获取第一手的临床资料,可以说是实习阶段最大的损失,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之,如果此类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较好,能够在实习过程中更好地与导师和患者沟通交流,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在实习期间保持较好地心态和积极性,确保整个实习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间接地增加了留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对医学留学生进行基本的文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知道学习汉语不仅仅是简单的生词、语法等汉语知识,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医学本科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的时间较长,日常生活难免要和中国人打交道。首先,要求留学生掌握词汇、语法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获得在华学习的良好体验。其次,无论是在日常生活或是在专业实习过程中,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可以避免产生很多麻烦或误会,尤其是在询问患者病史及查体等实习过程中。

三、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中汉语教学策略研究

目前,学者们更多地将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放在医学的专业教育上,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英语向留学生们讲授医学知识,探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专业课教材的选择和编写等问题。但是对于医学本科留学生汉语教学方法以及此类学生汉语学习情况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学者们往往忽视了此类医学本科留学生是在中国接受教育这一实际情况,忽视了汉语在留学生学习、生活,甚至是专业实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尽管国家已经对医学本科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此类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热情和教师的教学热情都始终不高,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

(一)坚持“学用结合”的原则

我们在学习某一目的语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如何应用。医学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一方面要掌握基础的汉语知识,另一方面要能够在实际的语言交际环境中使用,方便在中国的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在实习阶段顺畅、得体地使用汉语与中国医护人员、患者沟通交流。所以要求对医学本科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要区别于其他留学生,侧重日常交际语和专业医学术语,认真筛选授课内容,进行反复的强化训练。以用促学、学用结合,让留学生真正意识到汉语学习对日常生活、医学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改变老师强制督促学习为积极主动地想要学习。

(二)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医学留学生在专业实习阶段主要是在“中国医院”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使用汉语,语言交际多发生在询问病情、讨论病情等情境下。所以对于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应该注重情境化,模拟现实交际环境,如使用汉语与医护人员交流专业问题,与病患或家属交流病情等。留学生的思想一般比较直接,不懂含蓄、委婉地表达某些言论或观点,在与患者沟通时往往过于直白,很难顾及患者及家属的感受。这种情境下的语言教学还应辅以相关的文化教学,才能确保留学生正确、得体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努力避免“文化休克”给留学生造成的焦虑感和不适应感。

(三)探讨汉语预科教育的优势

汉语预科教育可以帮助理顺英语授课的医学本科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与专业课学习之间的衔接关系。利用一定时间的汉语预科教育,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基础知识、日常语言交际以及简单的医学专业汉语,避免在今后进入专业课学习时的不适应感。同时也可以在相对宽裕的时间内制定详尽的汉语教学计划,不再出现汉语教学为专业课教学让路的现象,将汉语作为留学生的入学第一课,提高汉语在全英授课的医学本科留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以期引起他们的重视。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情况是,各高校对医学本科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进展并不顺利、效果亦不理想。如何调动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现状成为值得每个对外汉语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虽然医学本科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意义可能不会在学习过程中马上表现出来,但这种影响和意义一定会在持续的学习中逐渐的显现出来的,具有长远的影响和意义。

国内现有的关于医学专业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指导的层面,缺乏切实的教学实践的检验。而且,大多探讨、分析相对出色、成功的医学类高校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经验虽然是成功的、优秀的,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高校。首先,学校性质不同,在办学的侧重和师资的分配等方面顯然是有区别的。其次,各高校医学本科留学生的生源不同,不可一概而论。最后,想要医学本科留学生汉语教学长远、良性、可持续的发展,高校必须探寻适合本校自身情况的教学发展模式,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修正、改革已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医学本科留学生的招生与培养工作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不应该只追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不应该只重视医学专业知识的教育,更要逐步提高对于汉语教育的重视;不应该完全照搬成功高校的教学模式,更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