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将走向何方?

2016-04-29赵梦晨俞威妮

知识文库 2016年23期

教育,是撕去人类野蛮未开化的标签并引领其走向高度文明的最重要推手。因为有了教育,才有了人类社会今天的繁荣。在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将有用信息从信息群中剥离,以最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受教育者。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教育史是由广大教师们所书写的。长久以来,谈到教育,人们想到的代名词就是教师。直到它的出现,教育格局似乎逐渐开始改变了。

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互联网,这项和蒸汽机,电力并称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三大发明创造”开始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如果说前两种能源发明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么互联网的诞生,数字科技的发展则将我们完全置入一个新的世界。信息技术依靠其时效性,虚拟性(低成本)等特性使得筛选信息变得更加容易,比起传统面授式教育,这种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到有效信息的新模式迅速博得了使用者的欢心。很快,依靠网络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推广开来。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疑问:如果,网络自主学习可以带来十分理想的效果,那么我们传统的全日制教育,尤其传统面授模式还有必要保留吗?

我的观点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一定要保留。但保留的方式应为存精髓,注活力。以班级为单位,老师面授,可以给予学生最生动的体会,保证大范围的知识接收度。课堂教学有利于師生互动的进行,使老师得到最直观的教学反馈,学习效果一目了然。这是互联网所不能给予的。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应试,还有塑造学生品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优秀老师的言传身教可以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在网络环境自学的方式不能保证的。甚至,由于某些不良信息的摄取,导致学生品性发展出现偏差。忽视了人的塑造,而只重视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绝不是教育所期待的结果。

然而,这种传统课堂也有自己的薄弱的环节。以英语学科为例,英语并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性将中式思维捆绑在英语学习当中,Chinglish就因此而形成。英语老师是中国人也制约着英语思维的建立。只有每天都与原汁原味的英语接触,创造英语专有环境,才可能突破中式思维的限制。互联网就弥补英语课堂中这部分的空白。学生可以通过各大英语线上资料库获取各种类型的英语资料,直接登录外国网站,以及下载专供英语学习的APP进行自我充电。网络上多样化的信系很大程度上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多彩的界面设计,使得学习成为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也成为提高效率并增加兴趣的一剂良药。

传统的教育方法应该从多样性的层面向网络学习汲取经验。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深感受到上课集中注意力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比起老师课堂上的照本宣科,我更愿意接受手机上五花八门的资讯。但是,注意力分散这种问题却完全不会发生在我使用“英语趣配音”软件或是“英语流利说”,练习口语与的过程中。原因很简单,因为各式各样的网络资源总能给我最新奇的体验,吸引力方面就比书本上的内容高出一大截。

传统的教师教学还可以在形式进行适当改变,使它摆脱“传统”二字的束缚。既然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环,那么可以改变的就是授课环境。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时效性强的的特点,人们将讲台上的老师放进了网络中。现在,一种被称之为“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应用度不断提升。原理是利用网络技术,以视频点播方式向网络用户提供在线课程,用户可在任何时间进行回看重听。这样一来,课堂上漏掉,或是没有明白的知识点都有机会得到补救。慕课技术在高等院校,尤其是西方更为流行。当然,慕课并不是万能的。由于学生程度不同,理解能力各有深浅,老师本人进行答疑解惑的步骤还是不能省略。这也就再次解释了,为什么教师面授依然要被保留。

另外,我认为传统课堂教育还应注重角色的转换。传递知识至应占据老师教学任务中的小部分经历,更大一部分应该花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远比叙述一遍课本上已有的知识点来的有效。学生课上演示,再加上教师的点评和补充,这样自学+互动+讲解一体化的方法实现了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习得的角色转换,值得肯定和进一步推广。

信息技术的普及所创造的新型网络学习环境的确给传统教学法带来了一定冲击,但也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新机遇。“传统”这个词既含褒义,也带贬义。并不是说所有带“传统”的字眼都是需要摒弃的。如何保留课堂教学直接性,互动性强等优点,弥补其在内容形式多样化方面的不足,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教育的变革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席卷全球,正如生物进化,整个过程要经历长期的磨砺才能实现最优选择。而我们依旧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