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英语口译教学中的技能培训
2016-04-29孙慧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开放深入发展,我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强,我国同世界各国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越来越多。在这个背景下,我国需要大量的口译人才来构筑和加固对外交往的桥梁,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和期待不断攀升,口译人才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然而,我国口译人才的现状并不乐观,口译人才奇缺,同时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开设口译专业,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因此,我国大学英语口译教学面临新的挑战,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应帮助学生提高口译的技能,增强学生的竞争实力,同时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口译人才。
1导言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的五大基本内容,中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往往放置在前四项内容上,而在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中,对翻译的重视力度不断上升,口译课程的设置就是最佳的证明方式。但大学英语的口译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教学质量。本文立足于大学英语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提升学生的口译水平,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质的口译人才。
2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现状
立足于大学英语口译的教学现状,发现口译教学中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三是部分高校的口译教学方向偏差,具体如下。
2.1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英语口译是一门选修课。而学生选修此门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其对英语感兴趣,或仅仅是因为口译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在修得学分上无较大困难。
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大学翻译课程设置中,口译相对较难,需要学生具备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速的反应力。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低、学习方法不当,将会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断下降,也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口译课程产生厌倦情绪,打消其学习积极性。
2.2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
口译教学不同于其他英语能力培养的教学科目,口译更注重学生开口讲英语,注重翻译过程中语言和文化的转换。而现阶段英语口译课堂上,部分教师仍延续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和教师讲解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口译技能和口译思维的培养。口译是一门动态性较强的学科,需要语言和非语言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方能提升学生的口译水平。
2.3部分高校的口译教学方向偏差
大学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最终人格,提升学生的社会技能和社会交际能力。尤其是英语口译教学,其培养方向和目标应放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上。但部分高校在设置口译课程时,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浅层翻译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将学习的最终目的定位为应试,并获得相应的学分,使教学和学习方向出现偏差,影响教学质量。
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
3.1传授口译有关知识
安排几次口译理论知识讲座是十分必要的。在讲座中向学生介绍口译的基本概念和口译的策略技巧。讲座的内容主要包括:口译的特点,口译的步骤,口译的形式,口译的作用,口译的标准,口译的原则,口译的认知过程,口译的困难及克服方法,口译员应具备的素质,口译员礼仪,口译的基本技巧,口译前的准备,设备的使用,等等。
扩充学生的英汉的语言知识和词汇量。教师应不断巩固学生英汉两种语言的运用,通过讲解大学英语教材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同时,教师针对性地讲解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比较两种语言的用法,介绍互译时常用的方法。口译的过程就是灵活运用词语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扩大词汇量,如:动手制作同义词卡片,反义词卡片,专有词译语卡片等增强记忆。
帮助学生涉猎口译相关的文化知识。教师鼓励学生熟悉我国的国情,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和政策,并讲授相关的英语词汇、短语和句子的表达法。学生应时时留意学习,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读报刊杂志,博览群书,内容涉及中外大事,科研成果,天文地理,热点话题等。帮助学生养成口译员应有的政治敏感,介绍与口译相关的政治制度,外交礼仪,经济等知识。
3.2训练口译相关技能
训练学生听力技能。口译过程的第一关键环节是听,即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听。口译员不仅要听懂每一个字和信息,而且要听懂讲话者的口气和目的。训练学生听的技能要注意:培养学生想听的兴趣;培养学生听的过程保持敏锐和集中,同时思考、分析、转换;学生听的内容量要大,题材广泛;安排学生听多种口音的英语资料,如:英音,美音。教师可采用精听和泛听两种方法,精听的作用在于摸规律,泛听的作用在于增强适应能力,熟悉题材,培养语感。
训练学生记忆技巧。口译记忆指口译员的瞬时记忆和短暂记忆。对于口译来说,记忆是转换之母。口译员能即席翻译,毫无曲解,毫无遗漏,记忆技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训练学生记忆的技巧,高度集中注意力听,跟踪思路,记住话语,记下笔记,如:日程安排多以时间为线索,参观访问多以地点为线索,或按时间顺序、事件顺序、语群顺序等编程似地存放在脑海里,边记边转换成目的语。教师可采取针对性的跟踪记忆专门训练,如:影子练习(shadowing exercise),又叫原语或单语复述练习,就是用同种语言几乎同步地跟读发言人的讲话或事先录制好的新闻录音、会议资料等。该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口译员的注意力分配和听说同步进行的同声传译技能。通过大量的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训练学生速记能力。速记是口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辅助手段,对于较多的口译内容,口译员必须通过速记补充记忆的不足。教师应传授给学生速记的技巧,如:略记法,替换法,符号法,绘图法等。在讲授口译员记笔记的方法时,教师要展示大量的实例,由浅入深。最终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个人的速记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快速而有效的速记体系,尽量做到记得少而全面。
训練学生口语表达。口译的口语即翻译口语,换句话说就是译语表达。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大胆发言,不怕出错。对学生的表达要从口译的标准和方法上指导。及时纠正学生词汇选择,句式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训练学生直译和意译相结合。译语要涉及到文化背景,专业知识和百科知识等,教师应时刻提醒学生口译需符合英语和汉语的表达习惯。同时,师生积累英汉常用口译用语,多记常说,达到译语像自由口语一样流利。
3.3实践演练口译工作
安排学生背诵口译资料。教师应将背诵应用于口译教学,从语言输入的角度来看,背诵式的语言输入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句型及一些固定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减少母语的干扰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背诵地道而标准的口译段落和文章,涉及面要广,使学生体会口译文体的特点,特别是背一些由中国人写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文章。背诵可应用于课外作业,指定学生课下完成,背诵内容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少到多,教师课上检查学生复述或默写即可。
营造口译现场工作气氛。正式场合的严肃气氛会给口译员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千变万化的现场气氛会影响口译员水平的正常发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营造气氛,设计场景来训练学生的即席发言能力和临场发挥水平。每次口译训练都应从营造气氛开始,在教室里创造一个接近真实口译现场的小环境,事先播放实况录像,为学生的心理打下基础,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到在真实口译环境下将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如:在做连续传译训练时,教师可以设计模拟大会翻译,模拟领导人会见口译,记者招待会,模拟商务会谈等,这样学生会增强适应能力,熟悉口译工作的不同环境。
角色扮演外事口译工作。模拟演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角色扮演演练来增加锻炼的机会。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设计一些仿真的口译活动,如:模拟国际大会,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中方代表,外方代表,中方译员及外方译员;再如:模拟记者招待会,每组里一名学生为口译员,其余为新闻发言人,其他小组学生作为各大媒体的记者来提问和采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练习各种译文,通过这样生动的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积极参与课堂语言实践活动。学生能很快消化所学的知识,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抗干扰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学生会在有趣的仿真交际活动中,积累实践经验,潜移默化地提高口译能力和翻译意识。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口译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若想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的通力配合。通过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转换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式可激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养成良性的口译思维模式。同时,还可以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口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