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做法

2016-04-29赵子明

知识文库 2016年23期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实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开展实验教学,改变各种传统的实验教学,利用随堂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过:“化学实验是实施全面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素质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可以说离开实验就无化学可言。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转变以知识传授为追求、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手段的教学模式,积极用新课程倡导的课程价值观投身于教学实践。本文就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不少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因为学习困难而造成了对化学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长此以往其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高中课本中趣味性的实验还是很多的。例如在说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时,课本中采用了浓硫酸与蔗糖反应。该实验现象明显、趣味性强,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观察生动有趣实验现象的同时,情不自禁地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积极进行推理,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再如讲解Fe3+的性质时,可预先在一张宣纸上涂有KSCN、 K4[Fe(CN)6] 、C6H5OH、NaOH等物质的溶液,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可用稀FeCl3溶液喷洒上去的时候,便立即呈现出一幅漂亮的水墨画来:棕色的枝干、蓝色的叶子、紫色的花瓣、红色的花蕊。实践证明,学生们都感到十分的神奇,学习兴趣一下变得浓厚起来。随着一些谜底地揭开,他们对KSCN、C6H5OH、NaOH溶液与Fe3+反应的知识掌握得非常透彻,印象也非常的深。

实际上教师只要稍微动一下脑筋,完全可以搞出一些与课本实验相近但又不同于课本的有趣实验,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

二.组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化学实验既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內容,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把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设定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究活动,在实验探究中获取化学知识,增进科学情感。

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学会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方法。银镜反应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然而学生的分组实验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学生根本看不到银镜,往往得到的只是白色浑浊或黑色沉淀。这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诸如①试管中油污的处理方式;②反应物的用量;③试剂加入的顺序;④体系pH的控制;⑤加热的方式等。然后让学生相互地借鉴,大胆去探究。经过一番努力,学生们不仅得到了附着牢固、均匀美观的银镜,而且总结出了一些实验数据,如反应溶液的pH值应控制在11~12,水浴的温度最好在90℃左右,时间约为5分钟等。实验后,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在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

课本中有些知识只是在掌握上的层面上,学生学起来感到很乏味。如在讲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不少学生容易把加热条件的反应与吸热反应混淆起来,虽经纠正却效果不好。为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铁粉和硫粉混合反应的实验:将硫粉、铁粉按4.4:7的质量比混匀,平铺于试管中成一长条,然后用灯焰预热后再集中火力于一端,至混合物开始反应时将灯焰移开,即见红热现象,且连续地向另一端移动,直到全部混合物反应完全。学生在观察反应现象后便提出“为什么仅对一端加热至反应,移开灯焰后混合物仍然红热且能向另一端移去”这一问题。经过启发和思考,不少学生终于豁然开朗:加热仅是提供了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初始条件,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供反应持续下去,所以加热的反应未必就是吸热反应。

不断从实验中体验和感受探究的乐趣,既让学生获得了相关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意识的有目的地研究实验和创新实验,充分发掘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功能。

三.开展创新性实验,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高中学生对于新鲜事物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初步的探索能力,往往不再满足于教师告诉他们是什么,对此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在教学中,有些实验的效果并不太好,这时教师可帮助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实验。例如在做焰色反应时,所用灯焰的颜色影响了实验效果,部分学生便着手在一起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①有的学生在白色小瓷盘内放入少量酒精,点燃后在火焰上撒入待检验的晶体粉末,观察;②有的学生将NaI、KNO3 等溶于酒精后,用白色粉笔吸足这些溶液并点燃,观察;③有的学生用黄豆粒大小的脱脂棉吸足无水酒精,在其上撒待检验的含某金属元素的盐粉末,用洁净的镊子夹持点燃,观察。这些方法的效果都非常好,特别是第三种方法,很清晰,无需钴玻璃也可直接观察到钾元素被灼烧时所发出的浅紫色。

在学习《原电池》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制“水果电池”。很多学生对此都饶有兴趣,利用课后的时间积极投入到阅读教材、翻阅资料、寻找制作材料(水果、旧电池、锌皮等)和动手制作的实践活动中去。汇报课上,当学生们惊喜地望着各自手中千奇百怪的水果电池,并点亮手电灯泡时,兴奋点一下达到了顶峰。通过自主创新实践,学生们既提高了动手能力,也体会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无形之中也培养了自身的探究意识。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利用实验和创设实验,加强实验教学,将知识置于问题的情境当中,教学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成绩。更主要的是,把化学实验与学生的人格发展和终身需要有机地结合,让他们通过对化学学科特点的了解,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才能够真正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达到启智养能的目的。作为化学教师,更应当适应时代的挑战,特别是需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做出大胆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