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模思想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有效运用
2016-04-29王鉴
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解题方式。本文根据化学解题教学的需要,系统地阐述了建模思想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有效运用,望能够提升高中化学解题效率。化学是应用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主要通过介绍化学中一些常用的解法以及基本理论,有效地感受化学魅力,但是观察学生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比较倾向于解法计算以及死记公式,同时还表现出轻理论的问题,这就不仅没有提高化学解题效果,而且也使得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打击,由于化学理论内容较为抽象,本文就提出了运用建模思想的具体策略,能够对化学解题学习带来一定的指导。
1.高中化学解题中运用建模所具有的意义
高中化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但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传统化学解题教学之中,教师一般会从定义开始解题教学,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定理,再通过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在大量练习题中找到解答问题的技巧,最后教师总结化学在不同例题中的解答技巧,从而使得学生掌握其中的计算。但在实践中并未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需要引入建模的思想,把化学中的理论知识通过建模技术进行阐述,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提高高中化学解题教学的有效性。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在化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建模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对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分析能力带来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确保学生有效地掌握化学解题方法,有效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建模的方式中,提高了学生平时解析化学题目的能力,由此可知,在化学解题教学之中应用建模思想,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化学解题效率。
2.高中化学解题中运用建模的应用策略
2.1化学方程式构建法
建模把现实世界中特定的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做出重要简化与假设,把工具变为一种结构,然后用它解释这一特定现象,预测对象在未来的状况,从而提供处理问题的决策。建模的过程如下:第一是模型的准备,这需要了解问题的背景与隐含意义,然后通过语言进行描述这些问题;第二是模型的假设,把问题进行简化,同时通过精确语言而提出合理假设;第三是模型的建立,在假设基础之上,把抽象出的问题建立出相应结构;第四是模型的求解,通过相关知识以及资料的综合阅读,把抽象出所得的模型实施演算;第五是模型的分析,这主要是根据方面的结构来分析,把模型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和情况进行对比,并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模型准确性、适用性以及合理性的检验;最后是模型的应用,根据问题性质的不同,采取了不同应用的方式。通过建模把问题转化,然后利用现成知识以及方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把所有知识与方法最终应用在问题的解答中,因此将建模思想应用于化学解题之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联想、科研以及创新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学习和实验操作之中,化学方程式能够使我们了解化学物质与反应后的生成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化学方程式了解和掌握物质变量的计算方法。总的来说,化学物质反应有其规律性,质变和量变均有其规律存在,在化学实验之中,反应前的物质和反应后的生成物之间存在一定的量变,在解析化学题目的过程中,通过化学方程式了解其规律,最终推出生成物的含量。
2.2差量法
在化学计算的过程中差量法是一种数学模型运算。差量是指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反应前的物质和反应后的生成物之间存在一定的量变,其量变存在一定的差值,其比例一直存在。但是差量法是根据比例进行差值计算的,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误差,但还是值得肯定。
2.3极值法
在数学建模之中,极值法是为其解题方式,并且在近几年中得到了运用。在解析化学题目的过程之中,会碰到较为麻烦的化学题目,从给出的条件中难以进行分析和判别,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极值法,可以了解生成物的质量。
2.4逐项分析法
此方法是最为常见的化学解题方法之一,特别是在解析化学选择题时,此方法最为广用。可以根据给出的选项中逐一分析、排除,以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分析选项内容,通过排除法选择答案,提高高中化学解题效率。
2.5守恒法
守恒法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方式,主要是通过某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某个物质的量固定不变以此进行列式求解的,这样既可以有效的简化了化学解题过程,减少复杂的数字运算,又可以提升化学的解题效果,有效提升解题的正确率。守恒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从宏观的角度统揽全局,最终列式,无需探究细微末节,直接通过物质存在的守恒关系,有效的建立化学计算公式,巧妙的进行题目解析。例如:
将0.1mol/L的K2SO4溶液、0.2mol/L的Al2(SO4)3溶液和纯水混合,要使混合液中的K+、Al3+、SO42-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1mol/L、0.2mol/L,则所取的K2SO4溶液、Al2(SO4)3溶液、纯水三者体积比( )
A. 1:1:1
B. 2:1:2
C. 1:1:2
D. 2:1:1
从题目中可知道,设混合溶液的体积为VL,K2SO4溶液、Al2(SO4)3溶液、纯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V3,根据K+、Al3+混合前后物质的量守恒可得关系式:0.1mol/L×2×V1=0.1mol/L×V,0.2mol/L×2×V2=0.1mol/L×V,得:V1=12V,V2=14V,由V1+V2+V3=V可知,V3=V-V1-V2=V-12V-14,V=14V,因此V1:V2:V3=2:1:1。故选D.
2.6情景创设法
此种解题方式较为少见,也无法进行题目解析。因此需要联系生活中接触与次题目相关的知識点,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和学习,大胆进行题目的假设。例如,选择题,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往往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几个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不可以食用
B.锅炉中沉淀的CaSO4可用Na2CO3溶液浸泡后再用酸溶解去除
C.甲醛是某部分劣质装饰材料中所释放的常见污染物之一
D.被酸雨污染的农田及湖泊可撒石灰石粉末,减轻其危害
从题目来看,每个选项都是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常见的,因此在解析化学问题的时候,高中化学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解释。如:选项A,高中教师可将学生经常食用的食物中所含有食品添加剂列举出来,并以成分百分比的形式制作成为PPT为学生进行解释,让学生了解到,在食品法规定下,只要符合添加剂标准的食物就对人体健康无害。选项B,硫酸钙和碳酸钙阴离子和阳离子比相同,可以直接比较溶解度和溶度积常数,因为S(CaCO3)
3.结束语
化学包含了许多基本的概念、性质以及定理,在解题的过程中运用建模思想,可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地树立建模的思想,结合化学的相关知识把这些理念实现良好的融合在一起。此外,教师可以从学生特点、学习情况以及对化学的接受情况而制定出较好的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努力提升学生们的解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