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016-04-29张成汉

知识文库 2016年23期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会将考试的重点作为教学重点,教师一般采取基础知识传授的“授—受”模式,在这种模式教师和学生成为了知识传授和知识接受的机械活动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主权,导致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数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互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爱好、兴趣、语文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对他们予以充分发展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下面,我将从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中谈一谈如何在教学导入、授课、总结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环节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学生自主学习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好的开始代表着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环节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会为课堂授课环节的开展做好准备。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一般会将将要讲授的知识直接告诉学生,开门见上,直入主题,长期以往就使得学生对导入环节无感,甚至连一些教师也只是在导入环节做做样子,没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整个课堂气氛由始至终都很沉闷、枯燥,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所以紧抓就爱哦爱学起始环节,从导课入手激发学生的语文探究兴趣,这不仅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我在开展导入环节的时候,常用一些几种激趣手段:

第一,巧妙地设置一些导入用语,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话语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者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一个良好的语言导入不会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反感、排斥,相反学生会对教师所说的话产生浓厚的兴趣,迫切地想知道这节课将要讲什么,对整堂课充满好奇心。一般来说,语言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最有效的有悬念导入、故事导入等。在运用语言导入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对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探究出这节内容用哪种导入方式比较适宜,以此开展有针对性地导入活动,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我在讲《观沧海》这首诗的时候,一般会选取一些曹操的小故事来作为导入内容,使学生在故事中对曹操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使学生对曹操产生兴趣,并了解到为什么曹操要作这首诗,这就为接下来诗句的讲解创造了良好的探究氛围。

第二,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末。因此,我在导入环节也会将学生的表现作为一种导入手段。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竞争和自我表现意识,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从学生的表现欲望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在课堂上进行表现,学生的自我表现可以成为课堂导入得辅助手段。我在开展朱自清的《春》这一内容教学之前,会让我们班喜欢唱歌的同学来为大家演唱一首关于春的歌曲,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会放下对语文学习的戒备心理,还会对了解到本节课将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对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什么样子的产生好奇心。与此同时,表演唱歌的学生也会受到大家的鼓舞、欢迎,以此为其个性发展、特长培养打下基础。

二、授课环节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为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环节,授课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由授课环节决定的。因此,教师需要将教学的注意点放在授课环节,将此作为激发学生语文兴趣的主要环节。那么,如何在授课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更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因此,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时候,其首要的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可以在这种氛围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学习。那么,如何才能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呢?

首先,要营造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陶行知说过:“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对教师的教有一定的影响,还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人,而学生只能充当知识接受者来被动地参与知识学习,而且受到自古有之的“师道尊严”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敬畏心理,这就导致师生之间存在隔阂,师生关系僵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僵硬的师生关系下,很少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深入地观察与分析,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充分的尊重,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要放下姿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学生消除对教师的误解,以此拉近师生关系,以此才会创设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其次,教师还要严格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民主教学理念,积极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氛围中自主学习。我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会采用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手段来让学生自由地在课堂上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材中的事件、人物进行重构、表演,以此营造出民主的课堂氛围。

2.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用讲授法来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对于一些教学内容是适宜的,但是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只用这一种方式来开展教学,只会将语文课堂演成自己的“独角戏”。所以,在现代教育教学发展中,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引入到课堂中,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语文探究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打破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话语霸权”,还可以真正实现教师向导师、课堂向学堂、知识灌输向知识探究的转变。因此,我在开展语文課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会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的进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生的兴趣点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以此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激发起他们的探究兴趣。我在讲鲁迅的《孔乙己》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会根据作者对孔乙己动作的描述,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对孔乙己进行认识。比如,作者曾用不同的笔触来描绘孔乙己喝酒付钱的情境,第一次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第二次“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从这两次不同的付钱情境中的“排”和“摸”这两个动词可以看出孔乙己的生活状况如何,这两个动词能体现出孔乙己的生活变化,这两个动词体现出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在就这两个不同的动词提出不同的问题之后,我会请几个学生到讲台上分别就孔乙己的这两个动作进行表演,让其他学生来观察这些学生的每一个动作、表情,从细微之处发现当时孔乙己的窘态,体会到孔乙己的生活变化。在这种问题情境和表演情境中,学生不仅可以在问题中发现本课的重、难点,还可以通过表演体会到孔乙己由有钱时的自赏自傲到没钱时的沮丧悲苦的变化,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构建趣味课堂

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其自身有着自主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戏剧等,这就为教师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新思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这些富有表演色彩的文章进行改编,将其编成剧本,并和小组成员在课上对自己改编的剧本进行角色扮演。这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教育”。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地研究,还可以在表演的过程中深刻地了解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体会到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我在讲授《皇帝的新衣》這一内容的时候,一般会让学生自主地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将这篇文章改编成戏剧,然后在课上分别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们通过惟妙惟肖地对国王、大臣、民众以及小孩的言行举止和神态变化,不仅抓住了文章的精髓,还在表演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使得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有趣,为整篇文章注入了活力,以此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现代化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抽象性的内容,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将这些抽象知识形象化。电子白板融合了电学媒体技术,可以将枯燥的抽象内容通过动画、图像、声音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电子白板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在新颖的教育模式下激发学生的语文探究兴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对古诗词很难有较透彻的理解,此时我会利用电子白板将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比如我在讲《天净沙·秋思》的时候,会先让学生就自己的理解描绘出作者在诗中描绘的景象,然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利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呈现一幅枯藤围绕秃树,凋零的黄叶在风中颤抖,寒鸦在黄昏哀鸣,小桥流水,农家炊烟袅袅,游子骑着瘦马向远方踽踽而行的画面,并播放诗句伴读让学生在景中领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悲苦与辛酸。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掌握到诗句中所描绘的景,从景中领悟到作者的情,还可以对诗句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评价阶段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一般会用成绩来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手段。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其予以批评、劝导。这就使学生将考试作为学习的成果,在教师的批评教育中对语文学习丧失信心。因此,为了激发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要尊重学生,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相信学生能够学好语文,即便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师也不要一味地批评学生,要将其学习成果的点滴进步放大来看,从中找出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就优点方面继续努力,以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导入环节、授课环节以及评价环节入手,采取丰富多彩的手段,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