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2016-04-29熊英
任何语言都和某种文化紧密联系着.英语也是如此.而语言意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了解,语言作用中一些模式和规则更与文化因素不可分割.因此,当学生不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处的文化背景时,就无法确切地意识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与中国人有什么不同,就难免会用自己国家的文化去看待外国人的想法、行为,从而导致交际障碍.
英语教育作为教育的組成部分,具有跨文化的人文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一门外语,学生可以理解异国的文化与社会,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多元化社会中学会理解他人,学会互相尊重的同时,寻求合作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语言又是文化的写照,不仅反映文化的形态,而且语言结构部分或全部地决定人们对世界的看法。由于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世纪的人才应该学会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策制度的国家的人们相处,学会在多元化的世界中生存与发展, 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由此可见,把文化作为教学内容与目标,强调英语学习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行为规范,要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本民族文化,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鉴别能力,增强爱国主义和世界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人格修养,提高文化素养。
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中学阶段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西方文化常识有助于词汇教学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例如:英语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词汇,如\"Ladies first, Thanksgiving, sandwich\"等等;汉语中的\"少先队、黑五类、一国两制、跃上新台阶\"等等,这些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如果把汉语中的\"少先队、警察叔叔、月饼\"译成英语就是:\"Young Pioneer, Uncle Policeman, mooncake\"。这些词都很简单、常见,可是外国人却很难懂,因为他们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同样,我们学习英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2.了解西方文化常识和思维习惯有助于掌握英语语法,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规范,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s my a friend”,而应该说“He's a friend of mine”,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又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看到if,两句的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汉语则未必如此,“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毛泽东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看上去像是一连串动词的堆砌,几个短句之间无连接词语,但其上下文的语意使它们自然地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Chinese English(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有帮助的,可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3.了解西方文化常识有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两种实际知识,一是英语的基础知识,二是运用英语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规则。只有让学生们同时掌握以上两种知识,英语的社会交际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认为这正是母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根本区别。
各国有各国的生活习惯,中、西方的生活习惯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恰到好处地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尽可能地、全面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与我国文化有差异的背景知识,诸如:西方人尊重别人的隐私,一般不打听对方的私事、年龄、收入、住房、婚姻状况;打招呼时,不明知故问(如:您在看书?),也不问别人是否吃过饭了(除非您想请对方吃饭);对别人的称颂要表示感谢等等。
总之,通过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学习兴趣也有了提高。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并对英美文化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会主动地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并和本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通过学习,他们懂得了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思维方式以及道德观、价值观,逐步理解了语言表达的差异是由各自的文化背景所造成的。对于英语中称谓语、问候语、告别语等语言和母语的差别不再感到困惑不解,相反,他们能较自如地进行简单的相互交流。丰富的人文文化使原有的语言更具有现实意义,借助于此,学生所学的语言得到了运用,增加了他们的交往机会,使他们能在实际生活中主动地向外国朋友问候、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