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2016-04-29王兰梅

知识文库 2016年23期

各门学科的教学都有一个共性——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数学教学也不应例外。我国当代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其实,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学’,教师不仅要把现成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这道理就如同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吧。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才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为此,我认为我们数学教师必须从下面几个方向入手:

一、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想要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体现在学生对自身学习目标的了解、理解和把握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作为引导,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和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及时反馈并作出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调控。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要符合学生知识实际,不能尾随于学生的昨天,消极适应,降低教学要求;也不能任意拔高,提出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也达不到的教学要求。同时,学习目标也不仅仅就是教学大纲上的空洞洞的“了解、理解、掌握”,应该更具体化,就如高一数学要要学习的函数,这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学习,而学生们在初中已经初步接受了函数的一些简单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提出更合理的目标,让学生既体会到函数的重要性,又对今后的学习充满热情。

二、学生主动参与

感知、理解、实践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三个过程,同样也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所以,数学教学过程可分为感知性阶段、理解性阶段和实践性阶段三个过程。

感知性阶段指学生“从生动的直感”获得感性的文字印象,作为重新学习的基础。如讲授《集合》一节时,可从一群鸟、一群羊等实例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特征,从而得到集合“确定、互异、无序”的特征。这对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自求”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应有一个主动“要”的意识。而这个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靠我们教师去培养。而这个培养的过程,就要求我们教师讲授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主观要求。教师应在抓住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知识,再加以点拨,已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理解性阶段是指教师组织学生通过预习、质疑、讨论、总结,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激发全体学生真正参加这一系列教学活动。

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预习,预习什么,为什么预习,从而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做到带着问题来上课,在课堂上学得就会更主动积极。

有了独立的预习、质疑,讨论就必然会发生。因为有了前面独立思考、质疑的过程,学生一定会有一种“不吐不快”的主动愿望。这时我们教师要做的只是因势利导,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些评论,促进学生思维,提高讨论的目的性,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一个质的提高,促进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总结可以把学生发散的思维最终收回来,让学生的学习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知识更条理化,促进学生在今后更好的学习。就像在高中数学《集合》学习中,先由学生自我体会,相互讨论,最终由教师指出其实集合的本质就在于它之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形式无关,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也提高了学生对集合的认识。

实践性阶段包括知识的保持、迁移和应用等基本内容,这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书面的多样化练习、复习巩固、实际操作和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一种间接经验,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得到消化,通过运用才能熟练掌握和深化。可是,作业的形式和作业的量上,一定要把握得当。练习题要有针对性,不能搞“大锅饭”。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可指导他们去做一些课本上的一些研究性拓展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

感知、理解、实践的过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他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了理解,才能实践,而实践的过程中又会有新的感知、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时,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才是积极主动、充满情感、富有兴趣的,而不是强制的,学生的学习才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提高。

三、效果及时反馈

诚然,在现阶段,学生学习的效果基本上体现在作业,尤其是考试成绩上。但我们不能只把作业、考试当做是一种衡量学生的依据,而忘了作业与考试更为重要的反馈功能。作业或考试结果及时的反馈,會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主动的调整,以便进一步更好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效果,又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生动体现和最后归宿。所以,教师必须极其严肃认真且及时地批阅好学生作业和试卷,及时反馈,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总之,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学习,反思学习效果,即知道自己在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能这样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相信,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一定会提高,而这个主动学习的过程也必将使学生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