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材料作文例后分析之点滴思考

2016-04-29陈乃灯

知识文库 2016年23期

近年来,高考作文常常以一篇新材料为引,让学生写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基本写作形式和要点每个高中生都能信手拈来,因为包括论点、论据、论证在内的三个议论文基本要素是学生在平时写作中练习的重点。理论需要实例的支撑,议论文的论点同样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证明,且一篇精彩的议论文不仅有强有力的实例,更要有符合逻辑,严密清晰的对事例的分析过程。笔者针对当前高中生议论文举例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且探究了几种议论文中事例分析的方法。

议论文是针对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提炼出自己的观点且运用实际事例证明自己观点的文体。议论文讲究论点明确,论据具有真实性,论证方法有条不紊,通篇文章逻辑严密,说理清晰,折服人心。高中生思想已经能够独立,对事物一般能够形成自己的主观思想,文字驾驭能力也逐步增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在议论文写作中站稳脚跟,坚守自己的论点已经不是问题。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目前遇到的最大的瓶颈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当论点摆出,举出实例之后不知道如何对事例进行分析,语言方面不够书面化,正式化,口语般的论述分析冗长且不具说服力,翻来覆去的几句话在议论文中显得苍白无力,大大地降低了论点的可信度。例后的逻辑说理分析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一篇议论文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大多数高中生掌握了选择论点的方法,头脑中也有许多实例知识储备,但是在摆出论点,举出实例之后,却直接用一句话带过实例分析的过程得出结论。没有说理分析就没有正确性可言,文章再怎么华丽也会因此失色,使人觉得空洞和突然。读者也会认为这种议论文是经不起考证和推敲的。笔者下面将通过一些例子来介绍几种议论文例后说理方法。

一、反向假设法

在议论文中我们总会举出一些实例来说明论点,为了让论点和论据衔接自然合理,对于具体事例的分析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也要注意说理的技巧性。对于某些事例,我们要从正面直接说明它的合理性有一定难度,而且直接分析说理总让人觉得少了一些深刻性。那么我们可以使用反向假设法来分析论据,支撑论点。比如某篇以“坚持就是胜利”为题的议论文中有这样一段论据“世界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只上过小学,但是他却凭着对科学发明的满腔热情和坚持不懈的决心发明了电灯造福了全世界,他在电灯发明成功之前,尝试了一千六百种材料,一次次实验,却一次次失败,多数科学家认为电灯泡前景黯淡,但是爱迪生没有放弃,终于在一千多次失败之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电灯诞生了。”对于这个例子我们无法直接说明要多么坚持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这种直接说理的方式过于空泛,我们可以采用假设分析的方式来说理:“爱迪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仍然没有放弃实验,电灯泡的问世正是由于他不懈的坚持,爱迪生在一千六百次失败之后终于取得了成功,那么如果爱迪生仅仅实验了一次失败之后就不再继续探索发明,或是爱迪生坚持到了第一千五百九九次仍然没有成功而放弃了,那么电灯泡也不可能被研发出来。所谓‘坚持就是胜利’只要手持着一点希望与可能就勇往直前、不轻言放弃,脚踏实地的努力最终会取得成功。只坚持一次和坚持成功到之前的任何一次没有本质的差别,成功需要的是不掺假的坚持与恒心,而爱迪生的伟大发明事件正好给我们诠释了‘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这就是反向假设法,先做一个与论据完全相反的情况假设,依据常规推理分析,最终推翻假设,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二、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在议论文写作中举出相关事例,注意着重强调事例的结果和影响,分析产生这一结果或者造成该影响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议论文需要证明的论点。例如,在一篇以“诚信”为话题的议论文中,要凸显诚信这一品德的重要性有这样一则论据“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减小变法的阻力,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没有人相信表面看似如此儿戏的承诺,商鞅遂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有勇者率先嘗试,商鞅果然赏了他五十金。商鞅的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威信,最终商鞅的变法主张在秦国顺利推行开来,使得秦国在战乱不断、民生凋敝的严峻现实下却意外地走向了繁盛。”分析原因:“秦国的强盛未必完全依赖商鞅的变法,但是商鞅变法取得的广泛群众基础却是因为商鞅‘立木为信’的措施,诚信处事是赢得尊重与赞同的最佳方法,无论处在哪个历史时期甚至是当今,诚信始终是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取得成功的必备素养之一。”这就是因果分析法,首先在将一大段论据抽丝剥茧,将重点结果提炼出来,然后根据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导致该结果产生的原因,逐渐向论点靠拢,最终证明论点。给人以“原来如此”的震惊之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例后解说法

“例后解说法”相较于前面两种方法而言,技巧性略有不足,但是仍然有其特有的优越性。例后解说法就是在论据举出来之后,解说论据所表达的重点内容,找出论据与议论文论点最显著的关联点。例后解说法讲究循序渐进,分析过程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例后解说法运用得当可以使议论文顺理成章,据理紧密贴合。例如在一篇以“怀疑造就真理”的议论文中有这样一则论据:“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降速度的快慢是不一样的,质量越大的物体下降的速度越快,而质量越小的物体下降的速度越慢,亚里士多德在当时科学界享有较大权威,人们受‘想当然’意识以及亚里士多德名人光环的影响对其言论深信不疑,直到伽利略提出‘物体下落速度与质量无关’的观点,并用实验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揭开了自由落体的秘密,推翻了长期存在的科学谬误,推动了科学的向前发展。”学生可以这样解说:“由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与伽利略的怀疑精神是息息相关的,没有怀疑就不会有去证明、去探索的动力,更不会揭开真理的面纱,实现真正的科学的创新与发展,因此我们说怀疑是真理现身的开始,怀疑造就真理。”上述就是例后解说法,从以上实例我们可以感受到例后解说法十分自然合理,脉络清晰,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四、正反对比法

顾名思义,正反对比法是先举出一个正面或反面的例子,然后再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例如:“地狱里有两个房间,每个房间里有一群人围着一大锅鲜美的食物,每个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不能移动,全身能动的部位只有右手和嘴巴,两个房间的两口锅里都放着对应人数的勺子,只是勺子非常大也非常长,如果想用自己的勺子为自己吃东西是不可能做到的。过了一段时间,两个房间的人出现了不同的情况,一个房间的人挨个用自己面前的勺子喂相邻的人吃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微笑,而另一个房间的人始终无动于衷,个个面色蜡黄,一副虚弱而固执的面孔,最后第一个房间的人通过了考验去了天堂,而第二个房间的人永远留在了地狱。”显然,这个论据是为了证明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这样来论证“由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完全相同的物质条件下,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第一个房间的人互相帮助体谅,相互扶持共克难关,最终实现了共赢,而第二个房间的人自私自利,毫无团结友爱之心,最终导致自身的悲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团结合作’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任何人都不能完全脱离集体独立生存,学会团结是热爱生活的表现。”对比分析法能够直观的表现出违背论点的不良后果,给予读者一定心理压力,说服力更强。

以上就是笔者总结的四种新材料议论文例后分析的方法,同仁们可以依据自身教学的需要进行参考。对于高中生而言,要将议论文论据分析得合乎情理必须要掌握一些分析技巧,平时的写作练习也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