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有效性教学的研究
2016-04-29张以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音乐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为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综合素养。初中音乐教学不应该仅仅让学生学会唱歌、学会知识,还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就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展开研究与探讨。
在我们国家,音乐教学作为独立的课程体系,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但是对于其教学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种教学思想、全新的教学理念逐渐的影响到各种教学活动,学校中的音乐教学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课程改革下,音乐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结合新的教学形式,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课堂效益最大化,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音乐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美、创造美,这是音乐教育的最重要的功能,是与其他学科本质上的区别。在文学、哲学、美学里都有审美教育,但是其中都是抽象的理论知识,抽象的概念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音乐教学中,优美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可以将情感、道理赋予到音乐中,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丽。美妙的音乐有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感受美好的情感,让学生的精力得到充沛,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认清善恶,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学生的个性。音乐可以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情感,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不断发展。在初中音乐教育中,表达情感成为一种观念,音乐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在欣赏音乐的时候,由于个体经验不同,对于音乐的感受也并不相同,大部分的音乐都是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的,会给与学生幸福感与积极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良好的作用,还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学生焦躁、烦闷的时候,能够镇定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稳定心态,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音乐。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初中教学中开展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初中教学中音乐教育要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基本的目标。作为音乐教师,不仅仅要做好知识的讲述,还有具有各个方面的特长,例如唱歌、表演、跳舞,才能在学生中间树立榜样作用,促进学生朝着综合发展的方向努力,要引导学生会唱、会跳、会创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明确教学目标之后,各种教学手段才能够得到实施。
2.将音乐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欣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并不是要学生成为音乐家、艺术家,而是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要相互配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音乐教育。学生都习惯流行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学生的欣赏,反应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与生活,学生易于接受,在欣赏这类音乐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辨别哪些是好的流行音乐,哪些是糟粕的音乐,音乐欣赏的价值在哪里,我们需要如何去欣赏他要学会辨别音乐,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
3.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有优秀的教师作为指导。音乐教师作为音乐学习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引导学生领会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因此教师自身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关键的作用,音乐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提升自己的能力,要具有教学艺术、更要具有指导的艺术,要具有广播的知识,有效的完成及教育教学的任务。除了这些,音乐教师还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科学文化素质等知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观念与审美观念,自己不断探索艺术学习的规律,逐渐提升學生的审美能力。
4.增加学习音乐的渠道。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逐渐的增多,许多电影、电视剧中都有旋律优美、主题明确的歌曲非常动听,学生百听不厌,这些音乐也具有非常高的价值。教师可以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引导学生感受一些具有特色的音乐,与电影电视的画面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将一些优秀的音乐引入到课堂中,与音乐教学的额内容结合在一起,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让对学生产生视听上的感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渠道感受音乐,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形成学生的音乐素养。
5.采取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于各科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初中音乐教学也并不例外,教师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有利于节省教学的时间,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初初中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思维还不够成熟,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给学生感官造成刺激,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受歌曲中的动人,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将流行音乐引入到初中音乐教学中。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学,提出了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教学的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相关的教师必须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在引入流行音乐的时候,要有这样的意识,流行音乐的学习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但是音乐教学不能单单成为流行音乐的展示课,如果仅仅注重流行音乐,就导致课堂教学的单一和狭隘,不利于学生审美水平的全面提高,不利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将流行音乐有小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作为音乐教师,需要在流行音乐的引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柯达依曾将说过:一个音乐教师要比一个歌剧指挥重要得多,因为一个蹩脚的指挥,只会令听众失望,但是一个糟糕的音乐教师会整整30年内将误会学生对音乐的热气统统扼杀掉。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将学生的兴趣点与传统教材整合到一起。传统的高难度的音乐,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往往存在畏难的强需,教师字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作为古典音乐、传统音乐的铺路石,这样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的基础上,扩充教材的内容,学会以后会更好的理解古典音乐的知识。例如笔者在教学中,曾将讲到过莫扎特的相关音乐,在给出音乐片段的时候,笔者问学生,了解这是哪个人的作品么,学生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出来,我又问了问学生,是否知道《不想长大》这首歌的时候,学生全都知道,有的学生能够将歌曲全部演唱出来,然后我将莫扎特音乐中的第四十号交响曲的旋律欧方出来,发现其中竟然有相似之处。然后笔者告诉学生《不想长大》这首歌正是借鉴了莫扎特的古典音乐,学生都感受到流行音乐竟然是来自于古典音乐,这种方式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古典音乐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学习古典音乐的时候会感觉到更加的轻松。同时,教师还要设定流行音乐引入的具体目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歌曲中的重要寓意。在音乐与技能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原来的音乐进行创作与改编,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在音乐知识、音乐技能、音乐情感上全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需要从新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转变教学理念,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音乐教育的学习效果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