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古文”兵法”初探

2016-04-29王颖

知识文库 2016年23期

一、小古文教学的战略意义

文言文是指“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小古文即篇幅较短小的文言文。《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 文言文是古代历史中通用的语言文字,蕴藏着中华民族古老而深厚的文化,社会制度、文化特征、宗教礼俗、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都包蕴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了解古代文化,就有必要学习文言文,积累丰富的文言知识。所以,小古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学习一定的文言词汇和文言知识,获得语言的发展,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作好铺垫,同时也进一步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二、小古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读”出朗朗乾坤

文言文精炼、含蓄、节奏明显、韵律和谐,是最适合朗读的语言材料。《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小古文教学中,我们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注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思考,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1、教师范读

教师的范读应该为学生引领好的方向,语气、停顿、语速、音调和语态为学生更好地朗读和进一步理解做出典范,指明方向。以《学弈》为例,开篇第一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正确的断句法是“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在“之”后面要停顿,要是生硬地停顿只会破坏文言美感,正确的读法是把断点之前的字音延长。如下句“使弈秋诲二人弈。”正确断法是 “使——弈秋——诲——二人弈”,声音延长时要稍轻,并试着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也更能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语感。从效果来看,教师的范读对于初学古文的学生来说是最为有效的。

2、学生自由读通文本

这里所说的“读”,是指教师范读后学生对课文逐字逐句的朗读。目的是扫除文字障碍,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和基本内容。。文言文中有一些字古今字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些字音甚至已经消失了。比如《学弈》一课中的“弓缴”的“缴”字,在这儿它就读zhuó,这个字音比较少见。学生需要在自由读中熟悉文本,强化对生僻字的认识。

(二)以“趣”激学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兴趣是小学阶段学习古文的重要目标之一,为实现“乐学”应想方设法激趣, 让“趣”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儿童接受文学作品的方式有别于成年人,对古文作品的语言运用、情意表达的感受尤有不同。小学阶段的古文教学要摈弃繁琐的字句分析,那么,教师如何准确把握尺度进行古文教学,让小学生乐学、会学、学有所得?

1、巧设情境

教学伊始,可以采用创设情境、讲故事、设悬念等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状态。如在教学《性缓》(见朱文君编著《小古文一百篇》)一课的开篇时可以这样:“最近,迪士尼动画大片《疯狂动物城》轰动一时,其中最经典、最搞笑的片段大家想不想一睹为快?(播放影片中闪电的精彩片段)看完短片,大家说说这个片段中最让人抓狂的是什么?对,就是树懒闪电的语言行动太慢了。这样的慢性子,在古代有个新名字,读课题:《性缓》,今天我们来看看古时候这个性缓之人闹出了什么可笑之事。”

2、巧设环节古文篇幅比较简短,在对文章会读、会解之后,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学习兴趣减弱。此时,教师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加以调节,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的学习。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古文留白可以拓展的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能够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积累学法,强化能力

小古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入境体验、感悟,乐于“亲近”,最终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亲近”。所以,古文学法指导同样重要。如何教给他们学法呢?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既可以直接明示,分步实施,如预习阶段——学新阶段——消化阶段—— 应用阶段——复习阶段的学习方法;又可以相机誘导, 灵活渗透在教学具体活动中。只要给学生以启发,能让学生模仿着学,模仿着用,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就是成功的学法指导。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学得快、学得活、学得轻松。

复述也是学习古文的方法之一。小古文教学不能逐字逐句地分析文意,但是又必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那么复述就成为这阶段学习的有效途径。复述古文不同于朗读,朗读侧重于体会、 感悟,学生只需投入自己的情感,运用恰当的朗读技巧 去领会语言文字的优美、精妙,而不需要进行语言的加工、处理。复述则不然,它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 础上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课文内容。所以,它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学生要在对课文内容有了了解,记住课文中的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试图用口头语言表达意思,这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组织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在复述过程中,学生同时学到了语言和谋篇布局的方法,还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一个语言内化的过程,是学法积累的过程,正所谓 “厚积而薄发”。

在小古文文教学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探究的地方,笔者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