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
2016-04-29温莹
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板块之一就是几何图形,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几何图形概念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何图形概念的抽象性,加大了小学生的理解难度。因此需要小学数学的教学者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更好的帮助小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
1.借助相关教学工具和实践活动,让几何概念直观化
1.1选择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的模型,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多表现为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为了更好的帮助小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教师可以在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相关的工具进行教学。比如在教“正方体”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为工具,例如正方形的橡皮、正方形的纸盒等等,让学生可以直接的观察到几何图形的外在特征。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正方体的模型的外在特征来引导学生发现面和面,点和点之间的联系,由此引出正方体的“棱”,由“棱”引出“顶点”。这样通过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相关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正方体的概念。
1.2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几何的概念
很多的知识点,在理论上明白了,在实践中不一定会操作好,但是在实践中可以很好的操作,就一定对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不单单的使用说、听、看的教学方式,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理解程度,结合实际的案例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多进行实践活动。以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概念的理解。
1.3选择的工具要具有代表性
教师在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对工具的选择一定要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要具有代表性;在教具的大小上,一定要选择大小适中的,能够保证全班同学都可以清晰的看到。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更直观的了解和理解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同时教师要用合适的语言对所选择的教具进行描述和讲解,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以便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通过几何图形的表象作用,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几何概念
在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应的直观感知的材料,通过直接的感知材料获得几何图形的表象。然后教师在对所形成的表象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比如在“长方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直观的材料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想象来描述直观材料所具备的特征,同时让学生根据长方体的形象来说出一些日常生活的与其相似的物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相似物体的特征,这样就让小学生们于无形中掌握了长方体的概念。
3.建立几何图形概念知识的网络体系
3.1区分不同的图形概念
各种各样的图形,有着不同的概念,但是很多的几何图形的概念又十分的相似,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记乱、记混。因此需要教师在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建立一个几何图形概念的网络体系,总结不同图形的概念,找出相似概念之间的不同点。比如在“长方形”、“正方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找一些相关的教具,让学生们亲自对这些形状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分类,再引导学生探讨分类的依据和不同形状的特征,不同形状特征的区别点,然后再由教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可以很好的区分不同的几何图形的概念,有利于对每个几何图形概念的精确掌握。
3.2充分利用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顺利向接受新知识过渡
很多的知识都具有相互关联性,在几何图形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引用之前学到过的知识,奠定新概念的基础。这样可以让学生轻松的从原来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过渡到接受新的知识,使其对新概念的理解变得容易一些。
3.3将图示和意义进行巧妙的结合
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图示和意义巧妙的结合起来。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将几何图形的概念讲解清楚,这样更容易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概念的理解。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十分的重视这个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融入个人的情感,使教学和个人情感相结合,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5.结束语:
小学概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小学几何图形的概念教学,由于几何图形具有多样性,同时很多概念具有相似性,使得幾何图形概念的学习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因此需要小学数学的教学者,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在几何图形概念方面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