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培养的途径
2016-04-29张玉华
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精神和文化素养的基础,它在整个学术界是最基础的学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语文详细的介绍了语文教学中德育培养的涵义、德育的特点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德育精神。
德育培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它在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当今时代,初中学生都是以学习为主,再加上多变的社会环境,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选择就会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将道德教育作为重点,让学生从中领悟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教学是学生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将知识和德育教育共同开展。
1.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培养的涵义
德育培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需要授课老师通过教材来进行培养和提高。初中的语文教学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研究,但教师还是要通过文字来解释其中的道理,从而将德育教育的信息进行有效的传递,然后将德育教育同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相结合,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德育培养的涵义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按着一定的方法进行长期的德育教育与德育训练的过程,德育培养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初中的语文德育培养包括两个层面:首先是培养初中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这只是一个基础的过程;其次是初中生通过这一基础过程,从而形成特定的素质并得以发展的过程。初中教师在德育培养方面切记注重这两个层面的培养。
2.初中语文德育的特点
初中语文的德育培养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德育培养,教师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发掘教学中德育的教育因素,而学生则是通过无意识的方式接受了这种思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德剧教育非常独特一面。初中语文的德育有三个特点。一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相对丰富。丰富的教学内容给德育教育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课本不同的单元都提供了不同的思想内容,即使是同一单元的不同课文所提供的的思想内容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德育培养在不同的方向得到扩展。二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渗透性好。语文德育培养是通过理性教育和情感熏陶两种方式相互交融,对学生的教育也是潜移默化的,最终达到培养语文德育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道德教育得到了渗透。一般来说,教师都是通过讲解文学作品来表达出作品的意境,并对学生进行启发,这就很好的启迪了学生的德育思想。同样,如果在面对非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充满情感的课文内容来进行德育的渗透,使学生无意识的领会到了德育知识,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是初中语文的德育教学培养具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一般都是隐藏的,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导和点化。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等内容一般都是显而易见的,而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做到对德育培养的一步到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形象上感染,在情感上熏陶,因此,语文教学的目的性突显了语文德育的针对性。
3.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培养的方法
领会和运用理智的思想和善良的品质是学生培养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關键时期,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在课堂上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强化对思想政治的培养和道德情操的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古诗文来引导学生的思想,通过文章的内容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能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从而影响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水平。教师还可以根据初中课本中的一些人与自然的内容,从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将勤俭节约的品质引入文章当中,从而使学生树立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且能够坚持下去,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所改变,最终在课堂上实现德育教育。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德育教育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而且还能对学生的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其次,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有很重要的影响。这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修养等多方面都有表现,有个成语叫为人师表,意思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做出表率,通过自己的表现去影响学生。无论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教师都要给学生树立好的形象,尤其是道德品质形象。思想道德教育是集一个人多方面的表现辩证统一的过程,一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就应该多约束自己,多学习。要想给学生树立好的学习榜样,教师就应该从自身做起,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得到感化和教育。老师还应多注意自己说话的行为和方式,这样,及时学生效仿和学习,也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最后,语文教学中还应该多注意意志行为与诚信教育。简单说,意志与行为就是思想与行动。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词的朗诵,学生都认为是比较枯燥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尽各种办法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和行为,从而,可以使学生自主进行学习。马克思也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定点。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学生应该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求学生要知难而进,迎接挑战。中学生在学习中要有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精神,通过在困难中的学习,来磨砺自己的意志,养成刚毅坚卓的意志。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刚毅坚卓的意志都是克服困难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