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数学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2016-04-29肖梅
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未知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教师一定要珍视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课堂上切实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教师要努力践行课改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培养学生数学情怀,促进学科能力发展。
一、通过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学习应摆脱封闭、孤立的桎梏,拒绝教师一味地灌输;相反,应该走开放与合作之路,发挥生生互学互助的作用,这样才能符合课改要求,使学生萌发学习热情。对于一些内容来说,通过合作探究,可以有效地促进数学模型的建立,进而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例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以此来引导学生寻找并归纳出相应的运算方法:列式,比较不同之处→合作,交流计算方法→探索,规范解题格式→运用,延伸新知→回顾总结,质疑问难。在“合作,交流计算方法”这一环节,尽管个别学生有了除数是整数的计算经验,能够把知识迁移过来,但多数学生仍存在困难。因此,我先要求学生进行尝试,遇到困难时再看看课本,对照课本上的格式自主思考,然后同桌进行交流,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运用、延伸新知环节”,我贯彻落实了“学讲计划”思想,讓学生“自主先学”,来发现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针对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则可以通过典型的例题来促使学生懂得余数是多少。
事实证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可以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比教师直白地告诉与灌输,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二、通过深化运用,提高学生转化技能
数学实践活动与练习要具有鲜明的层次性,能够步步为营,引领学生拾级而上,这样才能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进而通过训练深化运用,促进新知内化,达到突破重点、难点之目的。
比如,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内容,在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①仍是小数;②恰好也成整数;③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一是进行竖式移位练习。我选取了课本上“做一做”的第1题,这里出现了上面所说的两种情况,此时可根据班级学情把第三种情况也补充出来。在反馈时也可以针对学生的板演情况,让学生比较相同处和不同处。同时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注意把划去、移动或新添的小数点写清楚,依次做到划、移、添,借助这样的练习使小数点移位形象更具体,并加深学生印象。二是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添”只呈现在学生心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三是判断练习。此时学生头脑中已留下一个明确的解题步骤,通过辨一辨下面的计算正确与否,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避免让学生走弯路。在“回顾总结,质疑问难”环节,我先帮助学生梳理本堂课的知识,然后,让他们交流收获和感想,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解决疑惑。总之,在课堂上我能能够通过深化运用,来突破重点,教给学生方法,提高转化技能,使之获得数学学习的能力。
三、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概念间的逻辑联系
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不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因此,帮助学生理清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综合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达成这一训练目标。比如,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是一个教学难点,集合圈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鉴于这种情况,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首先,要求学生观察四边形的特点,同时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否可以看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问题,使学生明白这两种图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可以确定是平行四边形,但由于它们的角都是直角,所以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让学生尝试在板书上表示出三种图形之间关系的集合圈。其次,引导学生根据分类明确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一般的四边形都是四边形大家族中的成员,在之前的板书上继续表示出完整集合圈。这是范围由小到大的整理过程。最后,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明白,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中,有平行四边形、梯形、一般四边形这几个家庭组成,在平行四边形这个家庭中,又包含长方形这个特殊的小家庭,长方形这个小家庭中又包含正方形这个特殊的成员(逐步出示集合圈)。这一过程是范围由大到小的整理过程。
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安排了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由易到难地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一是判断题。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抓住概念的实质,理解本节课学习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之上作适当的提升。二是“剪一剪”。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两种图形的认识。三是“拼一拼”。通过用七巧板拼图同,感受七巧板拼法的多样化,锻炼学生动手操作及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毋庸置疑,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少讲,把自主发现与合作探究的机会还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化运用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梳理知识脉络,学会反思,进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增进对数学学习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