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16-04-29廖保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各方面信息的渠道逐渐增多,电视、网络、手机等渠道都是人们常用的信息来源渠道。大人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小学生也会得到多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吸收给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当前小学生的心理成熟度明显加快,在教学中如果不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一味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小学语文教学,那么很难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教师掌握心理学理论知识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小学生的心里情况,并且在教学中开展有针对的授课,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心里素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对心理学理论的时间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为了能够最大化的发挥这种教学方式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能够正确分析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找准教学方向,通过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为语文教学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在应用心理学理论融入小学语文课堂过程中,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让小学生能够敞开心扉的同教师进行互相交流,更便于教师掌握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通过有效的理论知识对这些信息特征进行分析,更便于教师选择更加正确的教学方式。
1小学儿童的注意力与语文教学
通过心理学理论分析小学生注意得出,注意分为联众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小学学生年龄较小,无意注意已经逐渐成熟,他们在对周边事物进行认识的时候使用的都是无意注意,但是这种注意很难持久,是一种天性使然。当学生随着年龄增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学生更多依赖的是有意注意。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刻意要求学生跟着教师教学思路进行学习,那么很难取得实效,因此必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调整教学思路。
按照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把握这两种注意之间的差别。在课堂导入环节要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在教授一些难以理解知识点的时候,要通过无意注意的心理特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来,让学生产生无意注意,更好的便于教学活动。同时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一些对课堂没有关联的知识要尽少涉及,避免分散学生的无意注意特征,降低刺激效果,避免因其他教学内容分散学生注意能力。例如,如果在课堂之间给学生方法新教材,那么在开始教学的时候就要要求学生将教材放入书包中,避免因新教材的好奇心影响学生的注意能力;学校如果临时决定放假或者开展活动,最好在课后告知学生,避免学生产生兴奋情绪,将注意力集中在临时事件当中。
2小学儿童的记忆能力与语文教学
在小学生阶段,学生的在记忆知识中心理特点呈现为由无意识记忆逐渐转向有意识记忆。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认字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无意识记忆的规律组织记忆,把学习的知识点融入到学生的一些智力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开展智力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字的读音和写法。例如,可以通过开展数笔画游戏的环节,将一些需要学习的汉字进行组合,让学生通过查笔画方式对这些汉字进行学习,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反复临摹笔画,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趣味性;一些汉字还可以通过编纂顺口溜的形式减少学生学习难度。
例如在讲解“器”字过程中,可以将“口”比喻成房子,将“犬”看作是狗,让学生查看房子中心是什么,狗的作用是什么,通过狗是看家护院的作用,是在房子里面的,通过这些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编纂顺口溜“四个房子一个狗,看家护院不用愁”,让学生将知识同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提问了解字的组成部分,通过顺口溜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字的结构。很多学生在学习“辨、辫、辩、辧”过程中很容易混淆,在讲解中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很难取得成效,可以通过形旁编出一下顺口溜:“中间有点仔细辨,中间有言来争辩,中间丝绒扎成辫。”通过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趣味性教学增加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喜爱程度,提高学生识字效果。
对于一些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必须要让学生在全面理解知识点的情况才能够开展记忆教学。例如,小学语文已经初步接触一些简单的诗词了,学生在记忆诗词的过程中,必须先想学生详细讲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确保学生在记忆之前全面了解诗词和安逸,对于一些无意义的知识点,要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例如,使用直观形象的记忆方式,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很多学生如果没有观看到这部动画片,单纯依靠课本进行理解,会变得非常困难,认为蝌蚪和青蛙的形象差距那么大,蝌蚪成长之后怎么会变成青蛙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通过影响资料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蝌蚪成长过程中,了解整个文章的主要脉络和走向,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
3 利用组块教学,提高识字效益
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生字、生词,为其他学科的开展提供语文基础,但是在学生生词过程中小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并且生词学习过程中十分枯燥乏味,如果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那么很难取得实效,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通过心理理论知识掌握学生在学习生词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波动,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勒曾经提出过组跨教学概念,就是将需要教学的知识通过排列的方式进行组织,将知识组成一个个不同的组块,不断扩张整个教学知识的系统容量。组块教学中心思想就是讲学习材料形成组块的形式,每个组块的知识容量越大,提取知识进行教学的效果就越好。
按照汉子教学的特点,可以组织小学生不同类型的汉字采取不同的组块方式,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汉字当中的形声字都是由部件和部首组成的,例如三点水部首的字大多数都是与水有关系,在学习三点水有关的字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学过的与三点水有关字词进行收集,将所有的字词放在一块进行学习,如:江、河、湖、海、漫、潮、洋、泽、涛、浪等等。既能够学习新知识,还能够温习旧知识,在学习中找到其中各个字之间的区别,能够加深学习印象,避免出现混淆。
4 结束语
心理学理论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能够更好的帮助教师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选择更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式,避免出现教学内容同学生心理特征不相符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留意小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创新,力求为小学生打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养成科学学习语文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