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之我见
2016-04-29张海燕
所谓高效的课堂,就是要求课堂上拥有“足够”科学的教学容量和“适度”的教学节奏;要求能够让学生这个课堂主体的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要求教师输出的教学信息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受益;要求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能够准时、高效的完成。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影响课堂高效性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心智,教材的应用情况等。那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利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呢?本文主要通过强化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转换教师角色,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坚持认真备课,优化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三个方面谈谈我在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和做法,抛砖引玉。
一、强化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相比较于文科类的科目,数学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和情境,言简意赅,逻辑思维行比较强,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再有不妥,势必会导致数学课堂单调,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人情,甚至还会让学生抗拒,厌倦数学的学习。这样仅有教师“单相思”,却没有学生“想学习”的心理基础,高效课堂又从何谈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他们会感受,会评论,会模仿。教师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榜样”在教学中,要懂得“包装”自己,不将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进课堂,时时处处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如对于一些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及时的给与学生暗示,这样既不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又能在无形中纠正学生的错误。
家庭教育专家卢勤说:有一个学生上课时每次都举手老师叫他回答他又不会。老师问:“那你举什么手呀?”他说:“我就想表现积极,但是我就是不会。”“下次记住了,不会的举右手,会的举左手。”孩子记住了,后来老师专挑他举左手的时候叫他回答,每次都回答正确。后来,孩子举左手的次数越来越多……
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只注重物质的奖赏与惩罚的教育,是无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通过对“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的培养,使其不断习得学习的成就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才是教育的真谛。
二、轉换教师角色,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
“师道尊严”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教师应转换自身角色,丰富自身教学机智。铭记“学校为学生存在,不是学生为学校存在”,教师应扮演好“助产医师”的角色。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课堂情境时时都在变迁,课堂成员也时时都在发展,教学中教师也应像“水”一样曲直自如,依势而动,灵活地去驾驭课堂。
(一)以学定教因势利导
备课仅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预案,切忌受其约束,过分强调课堂“有为”。当学生无法理解讲授时;当学生的思考与教师不一致时;当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程序,顺应学生思维发展,不要怕丢面子,也不要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否则会抑制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欲望,扼杀其创新的火花。
(二)学会“糊涂”学会倾听
教学过程是教师主体主导学生主体,学生主体超越教师主体主导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学生是有思维的鲜活的人,切忌视为机器。学生自主选择的愿望是强烈的,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要善于装“糊涂”,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解答;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让讲解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思维方式。要善于倾听,让学生的话语权得以尊重。
三、坚持认真备课,优化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通过精心的备课让学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去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和能力,要适时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教学境地。
课堂导入:数学问题生活化、简明而精彩。
教学语言:教师上课语调应抑扬顿挫,犹如一曲动听的旋律,数学教师也应具备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教学语言应该是具有挑战性的,应该是富有启发性的,应该是幽默风趣的,应该是生动形象的。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事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直线就像黑板的边缘,向两边无限的延伸,穿过教室,越过高山,突破大气层,直冲九霄云外而无穷无尽。”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喜闻乐见。对于学生已会、一看就懂或者讲了也不懂的知识不讲。
教学手段:并非每一课都有必要使用现代媒体,也并非整堂课都有必要使用,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
概念教学:在注重概念生成教学的同时,我们应通过反映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式习题演练,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训练方法:应倡导以课堂训练(知识、技能、语言表述、书写、自学、思维)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宜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