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价值与意义
2016-04-29刘晓鹏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承担着国家的新技术、新思想、新潮流,是即将走向社会的专业人才,其综合素质和整体的身心健康水平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部分,良好、健康的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内涵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是指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在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统一体。心理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性格、意志、动机、需要、兴趣、情感等,是智力的、非智力的因素的共同结合体。体育心理素质即面对体育时的心理素质,更具体的说,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是指通过教育使大学生的身体、心理、体育文化、体育能力等体育相关的各方面得到综合全面发展的素质和水平。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体格、体魄,还要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竞争意识、坚定的意志品格、应变能力、行为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独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体育心理素质的教育应贯穿大学生培养的始终。
二、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特征
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是多方面的复杂结合体,自有其特征。
1、综合性
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包含了大学生体质的、文化的、体育能力上的素质,也包含了认知能力、性格、意志、动机、需要、兴趣、情感等心理上的素质,是与大学生“人”这个概念相关的智力的、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2、可持续性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是一个变化发展的、可持续的过程,是动态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形成的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也会通过大学生的情感、语言、行为等显现出来,表现为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素质修养,并反过来影响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各方面的继续发展。
3、可评价性
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具有可评价性。可评价性不仅表现为形成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各方向和心理素质的综合水平,是可通过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品质、行为、自我认识能力、调控能力等进行评价和判断,也表现出来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所产生的影响是可见的。良好的、健康的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发展,错误的、不良的大学生心理素质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阻碍。从这个方面来说,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不仅具有大学生个体评价上的意义,也具有社会评价意义。
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特征表明大学生的体育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大学生个体的发展,也对社会产生影响,所以加强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培养的现状
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学校、个人努力的共同结果,在这其中,学校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培养上相当缺失。具体表现为:①整体上看,高校缺乏体育心理素质培养的意识,对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②没有最大限度开发体育资源。体育心理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托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高校的体育人力物力资源等要尽可能的发挥其效用,而现今的许多高校停留在大规模修建体育场地和增加某些体育器材上,涉及的体育项目却比较少,篮球、足球、排球等常规项目获得较多资源,而跳高、网球、游泳等获得资源供不应求,举重、杠杆、体操等需要严格指导的体育项目没有师资等等;③体育课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体育课是大學心理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有些高校体育课程不足,或是体育课中学习内容单一、形式古板、缺乏师生互动,没有使大学生的身心都得到训练和锻炼;④体育心理心理教育缺失。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不仅要应从实践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中得来,也应包含理论上的教育和指导,极少部分学校开设了体育文化课,但建设不够完整,大部分学校没有理论教学。
总体上看,我国的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培养状况不容乐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价值和意义
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完整和协调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承担未来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人格完整对社会的发展水平、前进方向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心理素质具有综合性特征,是“人”的各方面智力的、非智力的因素的集合,所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素质能够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产生影响,促进人格的完整和协调。健康的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能够培养一个思维方式稳定、行为风格独特而符合社会预期、具有良好精神面貌的准社会人,为社会发展准备优秀的人才。
2、促进大学生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力、自我调控能力。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不仅限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学会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学会适应环境,管理、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寻找自己的定位并积极与社会接轨。比如,大学生要通过体育训练、体育比赛学会其中的合作、团结、竞争精神,平衡和协调个人和集体中的角色;比如在体育竞赛中,获得竞争和拼搏精神以及如何适应规则,面对成功和失败;如何通过参与其中学会配合他人、合理安排自己的角色,也是大学生自我调控必须学会的一部分。
3、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是一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一个人的前进和发展,只有对自己具有相对清晰的认知、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的大学生才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取长补短、获得进步和发展。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哪些项目是自己喜欢的,哪些项目是自己擅长的,哪些项目是自己不喜欢的,哪些项目是自己喜欢却做不好的,哪些项目是自己不喜欢却具有天赋的,哪些项目那些人来做是最好的等等,这些琐碎的问题可以帮助大学思考“我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我的能力能够得到什么”,“什么是我无能为力的”、“什么是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实现的”、“我要怎样努力才能得到我想要的”等等,通过思考得到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可以体现和反应大学生的需要、兴趣、态度、价值观、能力、气质、性格,帮助大学生在将来的人生中做出最适合于自己的选择。
4、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要学会的最重要能力之一。体育活动无一不是训练和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和手段。大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比如体育项目的学习、体育竞赛的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协调,逐渐学习和人的相处与交往,使自己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融合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自身发展。
5、促进大学生的体格健康
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能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不良的体育心理素质会阻碍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所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心理素质是激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促进体格健康的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具有很多益处,社会、学校、大学生自己应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体育心理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可持续性、可评价性等特点,我国的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文章做了具体分析,可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