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西湖区“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成效、问题及建议

2016-04-29戴婧丁国平

长江蔬菜 2016年5期
关键词:三品一标绿色食品农产品

戴婧 丁国平



东西湖区“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成效、问题及建议

戴婧丁国平

戴婧,武汉市东西湖区农业局,430040,E-mail:362069224@qq.com

丁国平,武汉市东西湖区农业局

导读:“三品一标”产品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对指导生产、规范经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需求有重要作用,东西湖区“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做好统筹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产业发展;加大监管力度,维护品牌公信力;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等发展好“三品一标”,助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进程。

“三品一标”农产品是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简称,它们坚持标准化生产、基地化建设、产业化经营的方式,追求安全、优质、环保、生态、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注重数量、质量、效益的统一,可以大大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预防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的发生[1]。这些年来,“三品一标”保持了很好的发展势头,制度体系日益完善,数量、质量协调发展,综合效益稳步提高,国际合作成果斐然[2]。

近年来,武汉市、东西湖区政府对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加大力度、集中资金推进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东西湖区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013年,市、区政府投入巨资建设了0.1万hm2设施农业蔬菜生产基地。2014年,东西湖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议书通过市发改委立项批准,计划3年投入资金7.2亿元,规划建设总面积2 160 hm2。“三品一标”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循环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客观上能推动东西湖区以“生态、绿色、高效”为主要标志的现代高科技都市农业的加速发展。在东西湖区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下,分析了东西湖区“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发展措施、成效、存在的问题,探讨东西湖区“三品一标”工作的发展建议,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助推东西湖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进程。

1东西湖区“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措施及成效

东西湖区是全省绿色食品工作先进区。2002年为建设全区农业“三品一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成立了东西湖区绿色食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东西湖区坚持以全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为重心,围绕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坚持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核心竞争力,不断健全服务监管体系,依法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品牌质量和影响力,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1.1认证规模稳步增长

一是结合东西湖区都市农业特点,先试点,然后重点突破,积极推进设施蔬菜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认证认定。二是结合企业产品特点和销售市场,遵照有进有退、总量保持的原则,积极引导推进新兴产品的认证,保证绿色食品队伍的活力。三是扶持有机农业,提升品牌竞争力,最终形成集无公害、绿色、有机、塔基到塔尖的不同等级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品牌群。东西湖区2004年有绿色食品品牌1个,产品10个,截至2015年上半年,东西湖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4个,面积289.6 hm2,产品19个;绿色食品品牌8个,产品64个,受监控面积(种植业)3 692.3 hm2;有效使用有机农产品品牌1个,产品6个,基地面积13.33 hm2,走在全市前列。

1.2认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每年的全省无公害农产品抽检、省绿色食品交叉检查、国家绿色食品中心抽查,东西湖区合格率均为100%,未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说明东西湖区认证产品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切实维护了“三品一标”品牌公信力。

1.3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

较之常规农产品生产而言,“三品一标”的突出特点是生产经营主体明确,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高。认证的前提条件都要求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申请者必须是面向生产和消费的生产经营主体[3]。目前,在东西湖区“三品一标”获证单位中,企业、合作社组织占比80%以上,其中龙头企业,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合作社占比6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推动了生产经营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的产销对接。

1.4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

①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的要求,东西湖区在省、市绿办指导下,坚持从严从紧的原则,规范相关认证程序,适当调整和完善认证申报要求,在申报前帮助企业(基地、合作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产地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业生产记录等相关管理制度。

②利用年检机会,加强针对性宣传。每次年检前,检查员都精心准备,认真搜集相关案例,以事实教育企业(基地、合作社)具体负责的同志,从思想上提高他们维护品牌的自觉性。

③坚持重质兼量、认管并重的工作思路,在年度监管中,强化证后监管,结合市场、企业产品、品控能力,以及综合产品质量风险评估、企业意愿,累计依法依规终止9个企业45个产品的绿色食品续认证。

④东西湖区绿办在省绿办的统一部署下,依法开展重大节假日期间“三品一标”突击检查、日常市场监管及企业(基地、合作社)日常巡查监管工作,历年来在区内检查、省内专项检查以及国家中心“飞检”中,共发现本区2家企业、1个农贸市场违规用标的案件,依法予以产品下架封存、销毁违规包装的处理。

1.5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安全、优质、生态”的农产品越来越青睐,虽然绿色、有机食品的价格一般高出普通产品30%~300%,但仍然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表明其明显的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例如,东西湖区吉农沃尔特农业有限公司的有机蔬菜在各展销会场受到消费者追捧,出现了有机黄瓜20元/kg被抢购一空,而隔壁4元/kg的普通黄瓜无人问津的场面。未来“三品一标”农产品市场必将更加广阔,潜力巨大。

“三品一标”通过抓标准、保质量、创品牌,绝大多数获证单位实现了管理规范、效益增加,从而带动农民增收。以东西湖区的如意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例,公司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蔬菜种植基地约1 000 hm2,采用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667 m2平均纯收入3 000元以上,而且具有观光和采摘价值,是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公司以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聘请当地农民当合同工,每人每月能拿800元以上的工资,农民帮公司干活挣外快的同时还能学习新技术运用在自家菜地,年增加收入8 000~10 000元。

2东西湖区“三品一标”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无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随着对绿色食品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和监管的重心前移,如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和年检等,基层“绿办”的任务和责任逐渐加重[4]。然而东西湖区绿色食品办公室自成立以来一直都是一个临时工作小组,一个挂靠机构,由非专业人员兼职,并经历多次职能调整、人员变动,先后划归到综合发展科、农村能源办公室、政策法规科(质安科),科室各项工作都重要,把本区内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做完都很困难,没有充裕时间和精力抓监管工作。“三品一标”工作无专职工作人员、无专项工作经费,监管人员和必备的监管条件缺乏,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已成为制约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瓶颈。

2.2对“三品一标”认识不全面

一是部分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企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对“三品一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三品一标”的宣传培训少,技术普及面窄。二是生产者中少有对“三品一标”了解全面的人才,据调查,东西湖区大部分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合作社对“三品一标”有一定的了解,也愿意申请认证,但是缺乏技术人才,希望得到认证知识和技术方面的指导培训。三是消费者对“三品一标”农产品的认知不足,使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2.3缺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费用主要是标识征订费和产地环境、产品检测费用,一般需2万~3万元;绿色食品认证费用包括审核费、标志使用费和检测费用,一般需4万~5万元;多家有机认证机构的报价显示,有机证书的费用只需1万~2万元,但多数情况下,证件到手前,要花上6万元甚至更多,且认证有效期都是3年,续认证仍要花钱。农产品经营本身存在着较高的风险性,表现在对自然条件依赖性较大、不易储存、价格波动频繁等,且投入产出比小、投资回收期长、回报率低,高昂的认证费用对很多农产品合作社和企业来说难以接受。

武汉市政府近2年对当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证书的,按证书每个补贴3 000元;优先将“三品一标”企业纳入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推动企业开展标准化生产经营活动等。武汉市江夏区从2009年开始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每个产品分别给予5 000元、1万元、2万元不等的奖励;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行目标管理,对未获得认证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产品认证少、品牌少、名牌少的局面[5]。而东西湖区政府对“三品一标”认证还没有政策上的支持。

2.4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东西湖区由于无专职机构、人员不足等各方面的原因,在监督管理方面出现了重视年检和续展监管,轻日常监管;重视市场监管,轻生产过程监管的迹象。事实上,日常监管和生产过程监管更困难也更能保证生产的规范化和产品的安全性。此外,由于政府部门没有明确授权,对于市场上冒用和伪造印制标识的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够,也对“三品一标”的品牌公信力和影响力造成负面影响。

3东西湖区“三品一标”发展建议

3.1做好统筹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做好东西湖区农业资源调查,为耕地质量分等定级,结合东西湖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三品一标”生产区域规划。根据东西湖区现代都市农业总体规划,“三品一标”发展主导产品应以蔬菜产品为主,水产、加工、水果产品为辅。在“三品一标”推进层次上,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根据对拟申报主体的标准化生产程度,技术人员、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实际情况的综合考量,对于综合实力较弱的,建议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发展成熟后向绿色食品基地提升,对于综合实力较强的,建议直接申报绿色食品。至于对生产环境要求更加严苛的有机产品,由于东西湖区地处大武汉近郊,且工业发展迅速,并不适宜大规模发展有机农产品,而应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扶持现有有机农产品品牌做好做强。

3.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吸纳东西湖区内种植业、水产业、畜牧业、农业执法大队、农业环保、农产品检测中心等各方面的专家到“三品一标”工作队伍中,提高队伍整体工作能力和素质,依托阳光工程培训、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等项目,将“三品一标”技术服务和培训带到田间地头,同时落实工作经费,保障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抓好“三品一标”的发展和监管工作。

3.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产业发展

“三品一标”工作是一项跨行业、公益性很强的事业,其发展需要政府推动和引导。建议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三品一标”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整合农业各类项目资金,在项目申报时优先考虑“三品一标”企业,力求资金效应最大化。

3.4加大监管力度,维护品牌公信力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责任,将证后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联合东西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不定期对“三品一标”生产基地的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巡查和抽检,指导监督生产基地的检测员在产品上市前进行自检,督促企业落实质量控制措施、生产操作规程、填写生产记录档案。对全年没有出现问题、标准化技术规程落实到位的基地予以奖励,坚决淘汰不合格的产地和产品,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

3.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

一方面继续积极带领企业参加武汉农博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等展销平台,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推介东西湖区“三品一标”产品与企业,提升广大消费者的认知度。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例如,顺应近期“互联网+农业”迅猛发展的潮流,积极探索“互联网+绿色农业”、“互联网+有机农业”等模式。可以通过互联网把农产品生产环节全面展示给消费者,充分接受消费者的评价和监督,提高“三品”农产品的公众认可度和品牌价值;通过联合多家认证企业打造专业的互联网“绿色食品销售平台”、“有机农产品销售平台”等营销体系,实现优质优价,引领高端消费市场,助推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华.持续发展“三品一标”,努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3):5-8.

[2]马爱国.新时期我国“三品一标”的发展形势和任务[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2):3-5.

[3]喻法金,袁泳,沈熙.湖北省“三品一标”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4):28-30.

[4]李书谦.湖北省绿色食品的分布状况分析与发展建议[J].湖北农业科学,2009(11):2 895-2 897.

[5]冯国民,余中伟,张耀.湖北江夏区“三品一标”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S1):131-132.

华松90天松花菜:中晚熟,耐寒耐湿,抗病,生长势强,适应性广,在不良的环境下能正常生长,花球雪白,单球质量2.5 kg。品质特优,口感极佳,产量丰高、定植后约90天采收,为最优之中晚生品种。此品种必须在气温10℃以上育苗(或保护地育苗),育苗后25天及时定植大田。秋种定植后85~90天上市,春种定植后65天上市。

华松65天松花菜:中熟,定植后65~70天采收,生长势旺盛,抗风雨,耐湿,花球白,大松花,品质佳,单球质量约2 kg。

绿松90天:早熟,定植后85~90天采收,生长势旺盛,抗风雨,耐湿,花球白,大松花,品质佳,单球质量约2.5 kg。

绿松50天:早熟,定植后约50天采收,生长势旺盛,抗风雨,耐湿,花球白,大松花,品质佳,单球质量约1.0 kg。

绿松55天:早熟,定植后约55天采收,生长势旺盛,抗风雨,耐湿,花球白,大松花,品质佳,单球质量约1.2 kg。

绿松60天:早熟,定植后约60天采收,生长势旺盛,抗风雨,耐湿,花球白,大松花,品质佳,单球质量约1.5 kg。

绿松65天:中熟,定植后65~70天采收,生长势旺盛,抗风雨、耐湿,花球白、大松花、青梗、品质佳,单球质量约2 kg。

信息来源: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开发区西经二路17号

电话:0577-88623355 88623344

网址:http://www.slseed.com

E-mail:slseed@yeah.net

特约栏目主持:邱正明

研究员,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在职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行业专项“长江流域生态型高山蔬菜栽培及产业化示范”首席专家,科技部“国外园艺作物品种引进与改良(南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技术负责人,多个省县市蔬菜专家顾问。先后参与和主持省部级以上蔬菜课题项目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培育审(认)定瓜菜新品种16个,其中主持选育9个;发表文章、专著共40余篇(部),其中主编、主笔12篇(部);制定国家及地方技术标准17部;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3项。

收稿日期:2015-05-14

猜你喜欢

三品一标绿色食品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绿色食品
福州“三品一标”建设收获理想成绩单
井研县“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
“三品一标”助力品牌农业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