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企业齐发力,谋蔬菜产业大发展

2016-04-29潘瑞冬贺欢

长江蔬菜 2016年5期
关键词:黄梅县小池菜农

本刊记者 潘瑞冬 贺欢



政府企业齐发力,谋蔬菜产业大发展

本刊记者潘瑞冬贺欢

编者按:蔬菜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在我国传统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国家不断出台文件,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政策支持、财政倾斜和项目扶持,吸引了不少农民、合作社、业外人士对蔬菜产业的资金投入。但如何成功地做大、做好蔬菜产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增产、增收、增效呢?《长江蔬菜》记者深入生产一线,聆听业内成功人士的实践经验、记录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分享具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典型案例,图文并茂、以飨读者。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蔬菜又是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发展蔬菜产业不仅关乎农业增收和农民富裕,更关乎每个人切身的健康饮食。近年来,黄梅县委、县政府就一直将“菜篮子”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将蔬菜产业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2015年,全县蔬菜基地复种面积达1.07万hm2,产量31万t。

农业局副局长李晓军介绍说,“黄梅县政府把蔬菜产业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老棉农变身新菜农

《黄梅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15)》提到,棉花籽棉价连年下跌,由2013年8元/kg下降到2015年的5.4元/kg,棉农对种棉失去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改种蔬菜成了一部分懂技术农民的最佳选择。

孔垄镇吴河村是黄梅县有名的棉花生产基地,在2013年以前,家家户户种棉花。每到金秋十月,全村的拾花能手左右开弓,双手飞快地在棉花上穿梭,脸上溢满丰收的喜悦。据了解,全村耕地面积53.3 hm2,历年来棉花种植占据其中的52 hm2;然而,近2年因为棉花市场的萎靡,2015年吴河村的棉花种植面积锐减到26.7 hm2以下,往年全村一起摘棉花的壮丽画面不再出现。

吴振华是黄梅县孔垄镇吴河村村民,他是一位老棉农。2014年,已经种植了几十年棉花的他开始转型,与周围的村民注册成立了“振华蔬菜合作社”,建设大棚设施3.33 hm2,开始蔬菜的种植和销售。当与记者谈起为何改种蔬菜时,他朴实憨厚的笑了笑,直爽地说,“现在种棉花不如从前了,最重要的是种菜的利润要高出棉花好几倍。”

在黄梅县,像吴振华这样,舍弃已经种植了几十年的棉花,转型改种蔬菜,并取得很好效益的农人不在少数。李晓军对记者说,“在政府的主导下,一些棉农开始种植蔬菜;同时,种菜丰厚的效益也吸引了其他棉农改种蔬菜。”据了解,黄梅县“棉改菜”涉及新增蔬菜种植面积667 hm2,农民的种菜热情高涨。

补贴设施蔬菜,助农增收

小池镇利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着92 hm2的蔬菜基地,一部分土地归社员所有,一部分是通过从外村以每300~500元/667 m2的价格流转,价格高低依据土地质量的好坏而定。“眼下种植以早春苋菜为主,加上辣椒、豇豆等;在其他季节还种植苦瓜、冬瓜、大白菜、小白菜、西葫芦、瓠子、莴苣等大路品种,种类繁多。”王青松对记者说。

基地有露地栽培,也有大棚栽培。据了解,虽钢架大棚成本高,但利民合作社的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近几年呈快速增长势头,王青松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在钢架大棚里采取苋菜—豇豆—瓠子—莴笋种植模式,不仅上市时间提前了10天,产量也提高了近一半,给菜农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如果赶上价格高峰,一个钢架大棚蔬菜的毛收入可达3.9万元。”

以板桥畈村为中心,小池镇政府近几年推行的万亩蔬菜园建设,使当地蔬菜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蔬菜标准化示范园的建设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让传统种植模式的农户接触到了新的蔬菜种植模式和技术,推动了小池镇蔬菜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也带动了周边乡镇蔬菜专业合作社对设施蔬菜的种植热情。

孔垄镇新安村合作社理事长童元良对记者说,“大棚蔬菜对新安村菜农来说是新事物,起初难以接受;而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大棚建设的巨大投入使得村民望而却步。现如今,全村家家户户都有大棚,村里的大棚蔬菜基地还被列为了省级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这一切,都是因为大棚蔬菜能够提高菜农生活水平。”

在黄梅县蔬菜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写到,发展蔬菜产业,通过采取转包、转让、置换、出租、股份合作方式,目标是规划好1个百亩以上的钢架大棚或千亩连片的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据了解,黄梅县政府对钢架大棚有一定的财政补贴,支持各乡镇设施蔬菜的发展,帮助和引导菜农走设施栽培、高效种植的蔬菜之路。

建农产品物流港,促产业规模升级

黄梅县小池镇南饮长江、北枕平川,与浔阳古城九江隔江相望,是湖北经济特区,素有商贸旅游“金三角”之称。小池“农产品物流港”坐落在黄梅县小池镇滨江新区,依托交通区位的优势,从2013年投入运营,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蔬菜经销商和采购商汇聚于此,蔬菜交易逐渐升温,日交易量从开业之初的400 t增至现在的1 000 t。小池百亿蔬菜市场总经理林支雄对记者说,“遍布江南和江北的蔬菜交易网络填补了鄂东蔬菜产业销售的空白。”

蔬菜市场开业后,一改往日“小池菜,九江卖”的周转颠簸,菜农们田间地头的蔬菜直接可以在小池蔬菜批发市场交易,节省了交通费用和时间成本。据了解,现在市场内日均交易车辆1 500辆,菜农的三轮电动车在700~800辆。市场预留自有交易区,方便周边的菜农销菜。

小池及其周边地区属长江冲击平原土地,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发展蔬菜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农产品物流港总经理黄庆元十分看好小池的地理位置和土壤环境,“计划在黄梅县培育三个‘万亩蔬菜基地’:一个万亩萝卜基地,一个万亩南瓜基地,一个万亩包菜、甜玉米基地,未来要把黄梅打造成一个全国有名的蔬菜生产供应基地。”

黄梅县政府建万亩蔬菜园,引导全县菜农学习蔬菜新技能,帮助菜农建设蔬菜大棚,提升蔬菜品质,创建黄梅县蔬菜品牌,并以农产品物流港带动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县政府继续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新增蔬菜大户和规模化蔬菜基地,调整蔬菜生产区域和品种布局,并成立技术服务队伍,负责蔬菜生产中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的发展。

特约栏目主持:李崇光

男,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与岗位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农业部软科学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整合》专著及国家规划教材《农产品营销学》等多部著作;发表论文70多篇。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猜你喜欢

黄梅县小池菜农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初夏《小池》
小池
养在“深闺”天下知 黄梅县住建局擘画城市画卷
小池何自暖如汤
神秘的湘西菜农
让宣传更出色 让成效更出彩——黄梅县地方税务局税收宣传月活动回眸
小池
露水露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