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评价

2016-04-28李德胜王占岐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协调度时空特征

李德胜, 王占岐, 蓝 希

(中国地质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评价

李德胜, 王占岐, 蓝希

(中国地质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将环鄱阳湖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着力于构建城市化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特征,借助均方差权值法和协调度模型研判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及特征。研究发现:(1)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均呈现递增的时序演变特征,土地城市化的演进速度更快;市域人口城市化差距逐渐扩大,离散程度逐渐缩小;土地城市化的空间分异和两极分化现象相当明显。(2)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两者的耦合度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协调发展水平呈现由低级向高级、由磨合阶段向协调阶段递进式时序演变的规律;空间格局上表现出市域协调发展等级极化现象明显和城市化发展类型以土地城市化滞后型为主的特征。(3)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及两者与协调度之间,分别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口城市化与协调度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针对区域内各城市所处的城市化协调发展阶段和状态,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十分必要。

关键词: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协调度;时空特征;环鄱阳湖城市群

城市化,被认为是当今人类社会最显著的变化特征之一,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体现[1]。伴随着高速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质量不高、城市化内部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有学者[2-3]指出,我国当前的城市化存在“大跃进”的现象,主要表现是人口城市化虚高和城市扩张无序,土地城市化速度远远快于人口城市化速度,当前的城市化进程是“冒进式”和不健康的城市化,如果不加以改善,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

以往通过单一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方法,已被证明难以全面体现城市化的丰富内涵。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对特定类型区的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水平开展针对性研究,测度两者之间的内部协调性,成为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化发展对策的先决条件,亦是当前城市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城市群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5],是一种重要的类型区,是社会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亦是城市人口最为集中、城市土地扩张最为迅猛的区域。本研究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和协调度模型综合评价区域人口和土地城市化的时空特征和内部差异,研判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与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发展阶段及类型,以期为针对性地制定区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环鄱阳湖城市群位于我国中部,是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由环绕鄱阳湖的城市组成,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本文的研究区域包括环绕鄱阳湖的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宜春、上饶和抚州8个地级市。截至2013年,区域土地总面积为98 738 km2,占江西省土地总面积的59.04%,区域总人口为3 18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6.16%,人口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53.28%,比江西省平均水平高4.41个百分点。

1.1数据来源

选取2004年、2009年和2013年3个时间段作为研究截面,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

1.2研究方法

1.2.1指标体系构建

作为城市化的核心,人口城市化的本质是人口经济活动的转移[6],这一过程不仅包括农村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变,还包括了生产方式的改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的改善等多个方面,从人口结构、居民生活水平和人居环境3层内涵来衡量人口城市化水平。而作为城市化载体的土地城市化,其内涵不应只包括城镇土地在空间上的扩展,还应涵盖土地资本的累积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因此,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水平和土地产出水平3个方面来表现土地城市化水平。

结合相关研究成果[7-9],构建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为了提高数据之间的可比性,选用的指标主要为相对指标。

表1 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2.2城市化指数的测算

目前,测算城市化水平的方法主要包括德尔菲法[10]、主成分分析法[11]、熵权法[12]、均方差法[13]及层次分析法[14]等。采用客观赋权的均方差权值法进行城市化水平的测算,具体过程如下。

(1)

(2)

(3)

(4)

式中:m为指标数;yij为标准化值;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值;Sj为各城市的人口城市化指数或土地城市化指数。

1.2.3耦合协调水平的测度

耦合是指两个以上系统或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耦合度衡量的是这种彼此影响的强度[15-16]。采用以下模型测算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之间的耦合度:

(5)

式中:C为耦合度;PU为人口城市化指数;LU为土地城市化指数。

利用公式(5)可以表征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之间的耦合程度的强弱,但无法反映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的高低,为此,引入协调度模型,以衡量系统之间良性互动、协调一致的程度。

(6)

T=αPU+βLU

(7)

式中:D为协调发展度;C为耦合度;T为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α和β为待定系数,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在城市化系统中处于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确定α=β=0.5。

2城市化水平的时空特征

2.1人口城市化的时空特征

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指数由2004年的0.253 0提升为2013年的0.532 3,过去10年间的提升比例为110.41%,区域内人口城市化水平呈现明显递增的时序演变特征。人口城市化指数在2004年、2009年和2013年的极差分别为0.237 8、0.358 7和0.446 8,标准差分别为0.110 1、0.125 6和0.178 8,变异系数分别为0.435 1、0.347 5和0.336 0,区域人口城市化指数的波动范围逐渐扩大,两极分化趋势扩大,各城市间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差距逐渐拉大,人口城市化指数的离散程度则呈现逐渐缩小的特征。

在整个研究期间,区域内8个地级市的人口城市化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图1),提升幅度最大的是上饶市,九江市和南昌市亦有较大的提升,宜春市和抚州市的变化则较不明显。九江市、南昌市和景德镇市的人口城市化水平一直处于区域领先位置;上饶市、鹰潭市和新余市处于中游水平,发展速度较平稳;宜春市和抚州市的人口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区域平均水平,发展速度缓慢。

图1 环鄱阳湖城市群各年份人口城市化水平

2.2土地城市化的时空特征

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水平呈现逐渐提高的态势,土地城市化指数由2004年0.101 9提升为2013年的0.341 7,10年间的提升比例为235.47%,土地城市化发展速度远远快于人口城市化发展速度,证实了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冒进现象,与全国城市化发展特征类似[17-18]。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指数在2004年、2009年和2013年的极差分别为0.352 7、0.707 5和0.922 7,标准差分别为0.113 5、0.227 3和0.305 3,变异系数分别为1.114 0、1.060 1和0.893 6,说明不同年份8个城市的土地城市化指数的波动范围和市际差距均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规律,土地城市化指数的离散程度则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

环鄱阳湖城市群8个地级市的土地城市化指数在研究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图2),南昌市的土地城市化水平处于区域领头羊的位置;鹰潭市、九江市和景德镇市的土地城市化水平相对靠前,发展速度在后期逐渐加快;新余市、上饶市、宜春市和抚州市的土地城市化水平显著低于区域平均水平。整体而言,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水平呈现出南昌市一枝独秀,其余城市相对落后的态势,且随着时间演变,城市间两极分化现象愈演愈烈,土地城市化水平的“马太效应”逐渐加剧,这主要受到城市地位、经济基础和土地投入强度等因素的影响。与人口城市化相比,市域土地城市化指数的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明显大于人口城市化,区域土地城市化水平的两极分化现象更为严重,空间分异特征更加明显。

图2 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城市化水平

3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性分析

3.1协调发展类型划分

将协调发展水平分为失调阶段、磨合阶段和协调阶段3个阶段[1,19-20],考虑到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关系,协调发展类型分为土地城市化发展滞后型、城市化同步发展型和人口城市化发展滞后型3类(表2)。根据协调度分级区间和城市化协调度的具体测算结果,来确定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与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等级。

表2 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发展类型划分

3.2耦合协调水平分析

利用耦合度模型,计算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度。2004年、2009年和2013年的的耦合度分别为0.904 8、0.966 8和0.975 9,标准差分别为0.205 8、0.143 7和0.101 4。耦合度在研究期间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说明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的发展速度逐渐趋于同步,城市间耦合度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大部分城市的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度随着年份增加呈现递增特征,但也有部分城市出现了波动,南昌市和上饶市的耦合度呈现先降低后提高的特征,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土地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不均衡,2004—2009年,南昌市人口城市化指数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土地城市化指数的增长速度,上饶市则正好相反。

根据协调度计算结果,刻画各城市所处的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表3)。环鄱阳湖城市群2004年、2009年和2013年的的人口与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度分别为0.400 7、0.527 6和0.653 1,标准差分别为0.142 5、0.172 6和0.197 3。从时间维度来看,区域协调发展等级不断提高,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由低向高的递进式演变规律,从2004年的磨合阶段演进为2013年的协调阶段,协调发展类型从濒临失调演变为初级协调。跟耦合度的变化特征有所不同,环鄱阳湖城市群所有城市的人口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均呈现递增状态。

表3 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化耦合协调度评价结果

从空间格局来看,一是城市间协调发展等级极化现象严重。协调发展等级最高的是南昌市,属于协调阶段的优质协调类型,而协调发展水平最低的宜春市,属于磨合阶段的濒临失调类型,两者之间协调度相差近0.6。南昌市是唯一一个在整个研究期间都处于协调阶段的城市,说明城市化系统处于比较健康、稳定的状态,作为江西省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南昌市依据区位、政策优势,吸引了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城市土地迅速扩张,地均投入力度加大,单位产出效益提高,城市化的两个子系统之间趋于协调发展。九江、鹰潭和景德镇三市同处协调阶段,但与南昌市相比,协调发展水平还有不小差距。其中,九江市为“昌九工业走廊”的核心城市和沿江发展轴的重要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排名区域首位,其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地均投入不足;鹰潭市的地均指标处于较领先的水平,主要得益于较小的区域土地总面积,同时这也成为制约其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使得城市扩张提升潜力不足,城市发展空间受限;景德镇市属于国家公布的资源衰退型城市,城市化进程受制于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等不利因素,经济总量不足,无法持续提供城市转型的内生动力,城市化发展处于刚刚脱离初级协调水平向中度协调靠近的阶段。上饶市和新余市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型,还处在城市协调发展的磨合阶段。

上饶市区域土地总面积排在环鄱阳湖城市群首位,但建成区面积排名倒数第二,经济基础偏弱,城市建设缺乏活力和动力,土地城市化水平偏低;新余市同样是资源衰退型城市,正经历艰难的产业转型期,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水平均低于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平均水平,凸显了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总量不足、基础投入缺乏动力的事实。协调发展水平排在最末二位的是抚州市和宜春市,两市同属于失调阶段的低度失调类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考验。抚州市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和人均绿地面积等多项指标处于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末位,极大限制了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经济实力落后造成的土地投入动力不足等问题,成为土地城市化水平提升的重大障碍;宜春市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土地城市化水平均排在环鄱阳湖城市群末位,人口城市化指数是土地城市化指数的5倍有余,城市化发展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地均财政支出、地均GDP等指标全面落后于区域内其他城市,造成城市化失调发展的不利局面。

第二个特征是绝大多数城市属于土地城市化滞后型。南昌市土地城市化指数要明显高于人口城市化指数,是区域内唯一的人口城市化滞后型城市,低廉的征地成本和高收益的土地财政的双重拉动,致使城市空间快速外扩,人口城市化速度难以跟上土地城市化的步伐,未来要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避免“摊大饼”式的城市化模式。除南昌市以外,区域内其余城市属于土地城市化滞后型,说明这些地区的城市扩张相对缓慢,土地投入不足,土地产出水平较低,各城市应认清自身短板,发挥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地均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益。

4协调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研判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004年,R=0.688,P<0.05;2009年,R=0.670,P<0.05;2013年,R=0.759,P<0.05),相关系数在研究中期有所下降,在后期呈上升状态,说明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联系紧密程度是先松后紧。图3为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非线性拟合结果,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并不具有严格的线性关系,较高水平的人口城市化对应的土地城市化水平可能较低,较低的人口城市化水平也可能对应着较高的土地城市化水平。

对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与两者间的协调度进行偏相关分析,探寻两者分别对协调度的相关关系,发现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与协调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协调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875,P<0.01)要高于土地城市化与协调度的相关系数(R=0.845,P<0.01),意味着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协调度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图4和图5分别为人口城市化水平、土地城市化水平与协调发展水平之间的线性拟合结果,这为同步推进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促进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定量数据支撑。

图3 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拟合变化

图4 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协调度线性拟合变化

图5 城市群土地城市化与协调度线性拟合变化

5结论与讨论

(1)建立多指标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城市化的综合特征,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均呈现递增的时序演变特征,土地城市化的演进速度相对更快。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呈现市域差距逐渐扩大,离散程度逐渐缩小的趋势,市域土地城市化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且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2)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度呈现整体逐渐提高的态势,除南昌市和上饶市的耦合度出现了波动以外,区域内其余城市的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度都呈上升的势头。在时间序列上,协调发展水平表现为低级向高级递进式的演变规律,协调发展类型从磨合阶段的协调发展类型演变为协调阶段的初级协调类型。在空间格局上,一是城市间协调发展水平的极化现象明显,证实有些城市在城市化发展中片面追求人口规模或城市土地单方面的增长,“人地不协调”现象加剧;二是除南昌市以外,环鄱阳湖城市群其余城市均属于土地城市化滞后型。在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中,各城市应根据自身所处的城市化协调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化发展战略。

(3)通过协调关系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及各自与协调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人口城市化与协调度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本文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和协调度模型开展城市化协调水平评价,得到了较为科学、客观的研究结果。面对城市化这个如此庞大的课题,现时的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如城市化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政策响应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凤桂,张虹鸥,吴旗韬,等.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5):53-58.

[2]陆大道,姚士谋,李国平,等.基于我国国情的城镇化过程综合分析[J].经济地理,2007,27(6):883-887.

[3]姚士谋,张平宇,余成,等.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4,34(6):641-647.

[4]朱凤凯,张凤荣,李灿,等.1993—2008年中国土地与人口城市化协调度及区域差异[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5):647-656.

[5]顾朝林.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1,30(5):771-784.

[6]刘法威,许恒周,王姝.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8):7-11.

[7]曹文莉,张小林,潘义勇,等.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2):141-146.

[8]王富喜,孙海燕.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09,29(6):921-924.

[9]吕萍,周滔,张正峰,等.土地城市化及其度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8):24-28.

[10]李鑫,李兴校,欧名豪.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评价与地区差异分析[J].人文地理,2012,(3):50-54.

[11]薛欧,赵凯,陈艳蕊,等.陕西省土地城市化水平评价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3):415-421.

[12]王洋,方创琳,王振波.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及类型区划分[J].地理研究,2012,31(7):1305-1316.

[13]郭施宏,王富喜,高明.山东半岛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3):72-78.

[14]崔许锋.民族地区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非均衡性与空间异质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8):63-72.

[15]李裕瑞,王婧,刘彦随,等.中国“四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4,69(2):199-212.

[16]刘萌,冯长春,曹广忠.中国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与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关系——对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行政单元的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5):50-57.

[17]陆大道.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空间扩张[J].城市规划学刊,2007,(4):47-52.

[18]姚士谋,陆大道,王成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若干策略问题探讨[J].现代城市,2014,19(4):5-10.

[19]范辉,刘卫东,吴泽斌,等.浙江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评价[J].经济地理,2014,34(12):21-28.

[20]张明斗,莫冬燕.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性分析——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1):8-16.

Evaluation on Coordination Betwee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of Poyang Lake Agglomeration

LIDe-sheng,WANGZhan-qi,LANX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Poyang Lake urban agglomeration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ization coordinate development wa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1) both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show a temporal increasing trend,but the later moves faster;the gap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evel among cities is extending gradually,and its dispersion degree is narrowing;the spatial variation and polarization of land urbanization among cities are fairly significant.(2) owing to the gap betwee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s narrowing,their coupling degree appears to be rising gradually;thei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developed from lower to higher,and stepped into coordination phase from imbalance phase by time sequence;in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there are two aspects included,first one is the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becomes increasingly obvious,the other one is most cities are lagged land urbanization.(3) there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also between either of them and their coordination degree,and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one is more significant.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strategies of city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aiming at harmonious development phase and status of urbanization of every specific city in this region.

Key words:population urbanization;land urbanization;coordination degree;spatial-temporal patterns;Poyang Lake urban agglomeration

中图分类号:F291(2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210-(2016)01-016-08

作者简介:李德胜(1987—),男,博士研究生,从事土地利用与土地生态研究。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12BAB11B04)

收稿日期:2015-11-03;改回日期:2015-11-16

doi:10.3969/j.issn.1009-4210.2016.01.003

猜你喜欢

协调度时空特征
福建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
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评价
基于数字足迹的自驾车旅游客流时空特征研究
省内流动人口时空特征及其城镇化效应研究
淮安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关系研究
能源活动碳排放核算与减排政策选择
山东省县域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吉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中国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时空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