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016-02-22车晓翠郭聃李春丽

科技视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协调度吉林省

车晓翠+郭聃+李春丽

【摘 要】基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内涵,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与模型,对2013年吉林省5个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且空间差异明显,实验区发展水平的严重不均衡将是吉林省实验区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实验区从发展状态上存在高协调强持续、高协调低持续和低协调低持续三种类型。从空间格局上看,整体上呈现“东高中低”的格局特征。从不同等级规模实验区来看,地级城市水平远高于县级城市的水平。各实验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要推进其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示范带动作用,应分区域有所针对,有所侧重。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协调度;可持续发展水平;吉林省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文中简称“实验区”)建设是国家科技部会同有关政府部门共同推动的一项地方性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试点工作,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地方可持续发展能力[1]。我国从1992年开始,在不同类型区域,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建立了一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建立了161个国家级实验区和13个国家级示范区,逐步走出了一条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实验区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科学测度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探究实验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对实验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省作为我国首个生态省试点,一直以来积极推进实验区建设,实验区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目前,吉林省拥有国家级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区1个,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实验区发展模式,发挥了强劲的辐射功能。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角度出发建立指标体系予以综合分析,开展实验区的综合评价,是客观认识吉林省实验区特征和规律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2-7],基于实验区的内涵,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构建实验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通过多指标的综合测度探讨吉林省实验区运行状况、发展水平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为引导吉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实验区概况

吉林省实验区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数量较少。目前,吉林省拥有国家级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区1个,截至2013底年,吉林省实验区覆盖总人口为869.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2.46%;GDP总量为3951.96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30.44;国土面积共55688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9.78%。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平衡,主要位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尚空白,实验区的建设主要以地级城市为主。

2 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

2.1 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基于实验区的内涵,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理论并借鉴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设计的实验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在充分考虑实验区的具体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经验选取、专家咨询和频度统计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4方面,设计出由4个一级指标和2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1)。其中,资源和环境子系统是基础,经济子系统是支撑,而最终的目标是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2 评价方法与模型

本文主要采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情况评价分析报告》中使用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与协调性计算相结合的计算方法,首先计算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子系统的协调性,然后根据这两者计算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兼顾了子系统发展水平及其协调性,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各个领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

2.2.1 指标标准化处理

采用极差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化公式为

2.2.6 数据来源

相关数据及直接采用的原始数据主要引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4)》及《吉林统计年鉴(2014)》计算整理而成。

运用上述评价方法与模型,对2013年吉林省5个实验区的26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协调度的评价值,反映吉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表2)。

表2 吉林省各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值

3 可持续发展深入论述

3.1 综合可持续发展水平

3.1.1 综合可持续发展水平不高。由表3可知,吉林省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平均得分仅为0.38,5个实验区中,只有通化市超过了0.58,其他城市均低于0.5,尤其是四平市与九台市仅分别为0.25和0.20,实验区发展水平不高,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3.1.2 单个实验区之间差异显著。从单个实验区之间比较看,通化市水平最高,评价值达到0.58,而九台市得分最低,仅为0.20,二者相差0.38,单个实验区之间建设水平差异显著。

3.1.3 空间格局呈现“东高中低” 的格局。吉林省实验区发展水平存在着阶梯状的空间差异,中部地区(包括四平、辽源、九台)水平评价值为0.30,而东部地区(通化、白山)水平评价值为0.51,空间格局上呈现由中向东依次递增的趋势。

3.1.4 不同等级规模实验区差异较大。从不同等级规模实验区来看,地级城市(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水平评价值为0.44,远远高于县级城市(九台)0.20的水平。

3.2 协调度与可持续发展水平状态关系

3.2.1 协调度较高,单个城市差异显著。从评价结果来看,吉林省各实验区协调度均在0.50以上,实验区协调度水平较高。从单个城市比较来看,实验区协调度空间差异显著。其中,辽源、通化市和白山市协调度水平最高,均在0.80以上,而四平、九台等城市则水平相对较低。

3.2.2 状态关系多样化。根据实验区协调度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相对高低,吉林省实验区协调度与可持续发展水平状态关系可形成三种类型。一是,高协调强可持续型。该类型的特点是经济或社会发展水平对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特别显著。通化市和白山市属于此类,每个城市经济或社会子系统指数都很高。比如通化市经济子系统在5个可持续发展中最高,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社会发展较为成熟,因此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同时,由于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城市的协调度也较高。二是,高协调低可持续型。该类型特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对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相对均衡,辽源市属于此类型。由于开发较早,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社会发展较为成熟,实验区协调度水平高。但由于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突出的优势,工业结构指数较高,产业结构偏重,再加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以及工业污染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导致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三是,低协调低可持续型。该类型的特点是资源子系统指数很高,比如四平市和九台市,资源子系统指数分别达到0.90和0.66,其余均很低。这2个实验区虽然资源条件优越,但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因而其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受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偏低的约束,该类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也最低。

3.3 子系统指数发展水平评价

3.3.1 经济子系统东部明显高于中部地区。从评价结果来看,通化市经济子系统指数最高,达0.83,而四平市虽然是吉林省最初发展的重工业城市,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城市规模较小,发展后劲不足等原因,经济水平最低,仅为0.30。从空间格局来看,由于白山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时间较早,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东部实验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平均值0.63,明显高于中部实验区平均值0.37。

3.3.2 社会子系统“东优中劣”。社会子系统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及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从空间格局看,社会子系统指数由中部向东部递增,呈现“东优中劣”的特征。东部地区的通化市、白山市在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科学费用支出、人均教育费用支出、非农业人口比重、人均电信业务量等指标相对较高,平均值为0.62,远高于中部实验区的0.38。

3.3.3 资源子系统“中强东弱”。由于中部实验区资源优势明显,同时具有较强的人口聚集能力,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在人口密度、万元产值能耗等指标相对较高,平均值为0.71,强于东部的0.56。

3.3.4 环境子系统“东高中低”。环境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东部实验区以山地为主,森林覆盖率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指标较高,因此资源子系统平均值高达0.7,远高于中部实验区的0.48.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实验区的内涵,构建了实验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定量评价吉林省实验区发展水平,结果显示吉林省实验区发展水平较低且空间差异明显。5个实验区发展水平的严重不均衡将是吉林省实验区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实验区协调度水平较高,从发展状态上存在高协调强持续、高协调低持续和低协调低持续三种类型。从空间格局上看,整体上呈现“东高中低”的格局特征。东部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于中部;从子系统内部来看,除了资源子系统中部地区实验区较高外,其他各项子系统指标东部地区都远高于中部地区的实验区。从不同等级规模实验区来看,地级城市实验区(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水平评价值远远高于县级城市实验区(九台)的水平。各实验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要整体推进其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其示范带动作用,应分区域有所针对,有所侧重。

【参考文献】

[1]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报告(1986-2006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李善峰.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评估理论与指标体系[J].东岳论丛,2003,24(2):22-27.

[3]徐俊.县域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协调性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9):90-93.[4]李俊莉,曹明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比较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1,31(6):160-164.

[5]唐明方,卫星,曹慧明,等.云南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1):127-132.

[6]曹立新,李遂亮,任素琴,等.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2012,40(11):6980-6982.

[7]胡翔,刘海燕,甘启宁,等.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21(6):13-17.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协调度吉林省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医疗器械检验所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评价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