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尼亚传奇》的成长叙事研究
2016-04-26赵瑾
赵 瑾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纳尼亚传奇》的成长叙事研究
赵瑾*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纳尼亚传奇》是C·S·路易斯所著的七册本系列小说。小说以其奇妙的幻想世界、生动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深刻的基督教思想吸引了全世界无数的读者。本文将从成长小说的角度重新阅读《纳尼亚传奇》系列,并结合叙事学和原型批评的相关理论,从小说的叙事结构、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象征性的成长仪式和主要人物类型四个方面来分析《纳尼亚传奇》系列中所包含的成长叙事,探究作者在作品中如何呈现人物的成长经历。
关键词:《纳尼亚传奇》;成长;叙事
一、作家作品简介
C·S·路易斯(Clive Staples Lewis,1898-1963),他被称为“20世纪继G.K.切斯特顿后英国最有力的基督教代言人”。他一生写了两百篇散文和近八十首诗以及几十部文学作品和宗教著作,代表作有:《返璞归真(纯粹的基督教)》、《地狱来信》、《卿卿如语》、《纳尼亚传奇》。其中,《纳尼亚传奇》最受读者欢迎。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50多年来销售约一亿册。《纳尼亚传奇》自1950年出版以来产生了巨大影响,小说系列的最后一部《最后一战》获得“卡内基文学奖”,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把《狮子、女巫、魔衣橱》搬上舞台。皇家邮局发行了一套邮票名为“神奇的世界”,纪念英格兰最伟大的幻想文学作家。这套一张面值二十六便士的邮票特别载有露西、图姆努斯先生和阿斯兰(均为书中人物)的图片。除此之外,《纳尼亚传奇》系列对许多当代作家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如英国畅销魔幻小说《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就曾说过,她在孩童时代就很喜爱纳尼亚的故事,C.S.路易斯则是给她最大鼓舞的三大作家之一。《阿泰米斯·福尔》的作者,爱尔兰畅销儿童文学作家约恩·柯尔弗也曾说过,《卡斯宾王子》把他引入幻想世界中,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研究《纳尼亚传奇》系列独特的成长叙事有着很大的意义。
《纳尼亚传奇》系列小说一共有七册,每册书的故事各不相同但又有联系。既可以联系起来阅读也可以单独阅读。小说主要讲述了佩文西兄妹和他们的表弟尤斯塔斯以及他的女同学吉尔等几个孩子以各种离奇的方式进入到一个叫纳尼亚王国的奇境,并在其中经历冒险获得成长的故事。小说的核心内容围绕着几位小主人公的冒险成长经历展开的,包含着丰富的成长叙事。由于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基督教思想和浓厚的奇幻文学色彩,因此研究者们大多从基督教和奇幻文学的角度对作品进行研究分析。
二、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纳尼亚传奇》中的基督教思想以及这两者间的关系。2.《纳尼亚传奇》中的基督教原型。3.《纳尼亚传奇》的生态文学批评。4.《纳尼亚传奇》的女性主义批评。
尽管国内研究者们已经对《纳尼亚传奇》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但是关于《纳尼亚传奇》的叙事研究却相对较少。在知网上笔者只搜索到一篇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童雅平的硕士学位论文《<纳尼亚传奇>的叙事策略研究》。该论文把作品视为奇幻文学,从此视角出发从作品中的时间空间、叙事结构与叙事声音来研究《纳尼亚传奇》中的叙事策略。鉴于此,我将在本文中,以成长小说的角度重新阅读作品,从文本出发,并结合叙事学与原型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作品中所包含的独特的成长叙事。
三、叙事结构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是分析叙事作品的内部结构的两个向度。胡亚敏在《叙事学》中指出,“叙事文的表层结构属于横组合段,它们是由功能和序列构成的故事情节的发展,纵聚合轴指的是深层结构,是横组合段每个成分后未显露且可以替代的一套单位和规则。”本文将从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两方面来分析《纳尼亚传奇》的叙事结构。
(一)表层结构
巴尔特在《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一文中提出:“叙述的分析注定要用演绎法才能成为一门科学。”根据巴尔特的观点,《纳尼亚传奇》系列单本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情节模式:
1.在家——发现/受召唤——冒险——受诱惑——犯错——纠正错误——获得真理/经验——回家
2.在家——有危险/受召唤——冒险——磨难——犯错——纠正错误——实现愿望——回家
虽然这两个序列中有个别功能不同,但都可以归为“在家——离家——回家”范式。《纳尼亚传奇》系列共七册,除了《能言马与男孩》和《最后一站》外,其余五册中都有主人公从日常生活的世界进入到奇幻世界冒险成长最后由返回日常世界的情节。而《能言马与男孩》中男孩与能言马回归家园的故事全程发生在纳尼亚这个奇幻世界。《能言马与男孩》和《最后一战》的情节属于“在家——离家——回家”范式的变体。
“在家——离家——回家”的情节范式是约瑟夫·坎贝尔从世界各地的神话与民间故事中发现的“单元神话”模式的一个范本。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指出,众多不同文化的神话、民间故事乃至梦境都遵循着相同的基本型式,他将其命名“单元神话”。他把这一普遍的叙事型式描述为一个从“出发”到“返回”的圆圈,表现为“召唤——启程——历险——返回”的基本框架。
C·S·路易斯曾自称“老式的西方人”、“古老的西方文化代言人”。他对神话有着痴迷的态度。在他的创作中,他希望以神话的方式用普罗大众的语言来向他的读者传输他的思想。因此他的创作戏仿了神话故事的情节范式,尤其是古希腊神话和凯尔特神话中的英雄传说。另一方面,神话中其实包含着丰富的原型。荣格指出,原型属于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集体无意识是通过对某种形式的继承或进化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所构成。原型赋予某些心理内容以其独特的形式。
作品是作家的另一个自我,所以作品中或多或少的都包含或折射着作家自己的生活经验。《纳尼亚传奇》这一从一个原点出发最终又回到原点的情节模式其实也包含着作家的个人成长体验。C·S·路易斯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童年生活十分幸福。他称自己有“慈爱的父母,精美的饮食,有花园可以玩耍。”然而,好景不长,在路易斯九岁时,母亲患癌症去世。母亲去世后,他又以相同的方式祷告,期望母亲能够复活的神迹发生。但两次结果都令他非常失望,他对宗教失去了信心。母亲丧礼结束后,他与哥哥被送到一所寄宿学校,在那里他又重新开始接触基督教。两年后,学校关闭,他又被送往沙特尔后转入萨雷,在这段生活中他开始放弃基督教信仰转向无神论。这种状态一直到他进入牛津大学后发生了转变,在牛津的最初十年,他受到周围的朋友以及所阅读的基督教作家和当时哲学思想的影响,逐渐走上了回归基督教的旅程。这段精神上的成长经历对路易斯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常常把这段经历影射入自己的创作中。另一方面,C·S·路易斯曾受G·K·切斯特顿的影响,接受切斯特顿在其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观点:人的精神旅程往往是一条环线,在兜了一个圈子后又回到原点。路易斯在《纳尼亚传奇》的创作中体现了这个观点。虽然最终主人公回到原点但此时的原点早已高出最初的原点,因为主人公已经获得成长。
(二)深层结构
巴尔特说:“理解一部叙事作品不仅仅是理解故事的原委,而且也是辨别故事的层次,将叙事线索的横向连接投射到一根纵向的暗轴上。”理解作品的深层结构将有助于我们把握叙事内容中各个要素在叙事顺序背后的内在关系。由于《纳尼亚传奇》系列一共有七册,篇幅较长,所以我选取其中的最有代表性的《狮子、女巫、魔衣橱》和《凯斯宾王子》为例,列出“内容概要”与“分析概要”对两部作品进行对照。
内容摘要分析概要《狮子、女巫、魔衣橱》A.露西发现纳尼亚,埃德蒙跟随进入后受到白女巫的诱惑。兄妹四人进入后埃德蒙背叛众人前去告密a.主人公遇到邪恶力量B.三人寻找狮王b.寻找正义力量C.战胜白女巫,埃德蒙得救c.正义战胜邪恶《凯斯宾王子》A.王子遭王叔迫害,王子逃命d.主人公遇到邪恶力量B.王子吹响号角召唤佩文西兄妹和狮王e.寻找正义力量C.凯斯宾王子受白女巫诱惑f.主人公遇到邪恶力量D.佩文西兄妹破坏白女巫复活计划g.正义战胜邪恶E.凯斯宾王子在众人帮助下战胜王叔h.正义战胜邪恶
以上的7组分析概要可以组成3组互相对应的格局:
a.主人公与邪恶力量d.主人公与邪恶力量
b.寻找正义力量e.寻找正义力量
c.正义战胜邪恶g.正义战胜邪恶
再将以上几项进一步简约,将a、d项意思合并为“邪恶”,b、e、c、g项合并为“正义”,我们就能得到《纳尼亚传奇》的深层结构模式:正义与邪恶的对抗。由此对立模式,我们可以得知作品中主人公们经历了由对抗邪恶走向正义的成长过程。作者认为,全善全能的基督代表着正义与善,基督的对立面则是撒旦代表的恶,人们所犯的错误属于不完善的善。因此人的成长实质上是不断抵御恶向善向基督靠近的过程。
四、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
时间是叙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胡亚敏在《叙事学》中指出“叙事文为时间的艺术,须臾离不开时间。”时间分为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下面我将从这两方面来分析作品叙事中的时间因素。
(一)故事时间
《纳尼亚传奇》中有两套时间系统。一套是书中孩子们日常生活的英国时间系统,另一套是纳尼亚时间。这两套时间系统之间有着巨大的跨度。路易斯在完成了最后一本书后设计了一张时间表,显示了书中纳尼亚时间与英国时间以及发生的主要事件。
人间时间事件纳尼亚时间事件1900年迪格雷和波利用魔环1年阿斯兰唱响生命之歌1940年佩文西四兄妹穿过教授的魔衣橱1000年无尽冬天结束纳尼亚黄金时代开启1941年佩文西四兄妹应招回到纳尼亚帮助凯斯宾王子2303年凯斯宾当了国王传统生活方式回归1942年尤斯塔斯和吉尔从他们的学校被带到纳尼亚2306年2356年瑞连王子被救,格林克里特女士被消灭1949年纳尼亚的朋友们遭遇严重的车祸2555年最后之战,阿斯兰把纳尼亚带入末日
由这张时间表我们可以看出人间的时间与纳尼亚的时间跨度极大。人间的40年在纳尼亚却已度过了1000年,但有时人间的1年在纳尼亚去也可能只是3年。这两套时间系统之间不存在一个换算体系,读者无法推算纳尼亚的时间,因此对于读者来说主人公们进入纳尼亚的时间点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增添了纳尼亚魔法时间的神秘性,为读者增添了新奇感。另一方面孩子们在纳尼亚的王国中历险成长可是当他们返回现实世界中他们又恢复到孩子时的样貌,而他们返回的时间点正是孩子们刚刚离开日常生活的世界的那个时刻。由此看,纳尼亚的时间可以看做主人公的心理成长时间。
(二)叙事时间
《纳尼亚传奇》的叙事时间与文本时间基本一致,但书中也有些地方作者采用了一些技巧,使得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不一致。如在《狮子、女巫、魔衣橱》中主人公们一进入纳尼亚就听到了传闻“两个亚当之子和两个夏娃之女将会打败白女巫”。这里采用了逆时序,采取了内部闪前的策略。所谓的内部闪前就是对叙事文中将要发生的事件进行提示。用于故事开端对故事梗概介绍和对故事结局的预言。使读者对故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在阅读中感受到求证的快感。
由于小说中内容的核心在于叙述主人公在纳尼亚的成长历险经历,因而作者对于主人公长大后的情况概述而过。这样可以加快叙事的节奏,减少不必要的叙事而又能使读者掌握全面的信息。
五、象征性的成长仪式
成长不是一次性的行为,人总是要在各种不同的经历中不断的成长。这些经历中会有一些事件出发了成长中的主人公,使之产生顿悟或者突破某些界限从而改变过去不成熟的心理或行为获得成长,这些事件具有标志性和仪式性。《纳尼亚传奇》中有许多对于成长仪式的叙述,这些仪式标志着主人公获得成长进入人生新的阶段。
(一)成长仪式
《纳尼亚传奇》中作者常常通过描述某种象征性的仪式来表现主人公的阶段性成长。如在《狮子、女巫、魔衣橱》的结尾,佩文西四兄妹被加冕成为纳尼亚王国的国王和公主。这种加冕仪式既是权力的授予也是责任的托付。又如,在《黎明踏浪号》中,露西与埃德蒙的表弟尤斯塔斯在故事的开端原本是一个自以为是没有礼貌令人讨厌的孩子。在船队
航行过程中,尤斯塔斯因为贪念戴上了有魔法的金镯最后变成了一条丑陋的龙。在变成龙的这段时间里,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并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最后在狮王阿斯兰的帮助下,他褪掉了龙皮恢复人形。尤斯塔斯褪去龙皮的变化象征着他获得新生的过程,他从此改变过去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获得了成长。褪掉龙皮这一变化就是一象征性的仪式,标志着尤斯塔斯改变自私幼稚的缺点,突破自我,获得成长。
(二)成年仪式
成年仪式是成长小说中重要的叙事载体,主人公在这种仪式中明确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成长,意识到自己进入人生新阶段。《狮子、女巫、魔衣橱》中佩文西四兄妹中的大哥彼得在两个妹妹受到狼的威胁时,鼓足勇气杀掉了巨狼,这一行为可以看做彼得的成年仪式。彼得在刚开始面对巨狼时内心并没有十足的勇气,但此时狮王阿斯兰却不让任何人帮助彼得,因为这既是为了让彼得通过杀狼立下头功获得荣誉以此来建立威信,更是对他的考验。彼得在经过初期的恐惧后,想起自己的使命与责任,鼓起勇气杀死巨狼。通过杀狼的行为,彼得突破内心的怯懦,真正承担起了保护妹妹的职责并在军队中建立起了威信。在杀死巨狼后,彼得通过了阿斯兰的考验,被阿斯兰封为了骑士,获得了阿斯兰的认可。据人类学家研究,在原始社会中,男孩到了一定的年龄,必须经受皮肉之苦的考验或者独立捕猎杀生,才会被社团接受为成年男性。彼得的杀狼行为正是此种仪式的模仿,这标志着他从此告别怯懦的男孩时期而变为一个勇敢的可以承担责任的男人。
六、主要人物类型
人物是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尼亚传奇》中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除主人公外,按照这些人物在主人公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正面引路人、反面引路人、伙伴或者帮助者。
(一)正面引路人
狮王阿斯兰是贯穿《纳尼亚传奇》系列始终的正面引路人形象。阿斯兰的引路人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阿斯兰用魔法召唤主人公来到纳尼亚王国,如在《银椅》中阿斯兰把尤斯塔斯和吉尔召唤到纳尼亚王国并告诉他们要完成拯救瑞连王子的人物;2.阿斯兰引导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抗拒诱惑、改正缺点、突破自我获得成长,如《黎明踏浪号》中露西受到美丽魔咒的诱惑迷失自我时,阿斯兰在镜中大吼一声警醒露西。阿斯兰代表着勇气、正义、善,他引导着主人公们向上的成长。
(二)反面引路人
在作品中有很多个角色充当反面引路人。白女巫简迪思、绿衣女妖、猿猴“诡辩”这些都是反面引路人。这些反面引路人其实是人性中各种缺点的象征,他们以各种诱惑引诱主人公犯错,是主人公成长道路上的阻碍力量,也是主人公们要战胜的对象。如白女巫是自私的象征,她利用糖果引诱埃德蒙,使他为了自己能得到更多的糖果说出自己的兄弟姐妹的藏身之所,从而背叛了自己的亲人朋友,白女巫的出现激发了埃德蒙自私自利的行为,对他的成长起到了负面影响。
(三)伙伴/帮助者
纳尼亚中除了狮王阿斯兰还有许多角色对主人公的成长起了帮助作用。如:羊人图姆努斯、老鼠雷佩契普、小矮人杜路普金、会说话的马布里等。这些人物既是主人公成长旅途中的帮助者也是帮助力量。如:海狸夫妇不顾被白女巫变成石头的危险帮助佩文西兄妹找到阿斯兰。又如,羊人图姆努斯保护露西不受白女巫发现,为此他被白女巫变成石头。再如,老鼠雷佩契普在尤斯塔斯变成龙后安慰他,指导他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人。这些角色对主人公的成长起到没有像正面引路人那么大的作用,但都对主人公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主人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七、结语
《纳尼亚传奇》是路易斯为孩子们创作的小说。他在作品的扉页献词中写道:“献给露西·巴菲尔”露西·巴菲尔正是路易斯的教女。这部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成长叙事,作者在作品中构建起“在家/离家/回家”的圆圈结构,在故事中采用两套时间体系来表现主人公们的心理成长经历,以象征性的成长仪式来表现主人公们的成长。这部鸿篇巨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文坛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王重英.“重写”<圣经>——<纳尼亚传奇>中的戏仿现象研究[J].齐齐哈尔高等专科学校,2010(3):75.
[2]汪咏梅著.理性、浪漫主义和基督教——C·S·路易斯思想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芮渝萍著.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美]E·J·柯尔克著,李桂德译.纳尼亚传奇——魔衣橱奥秘大观纳尼亚权威指南[M].漓江出版社,2006.
[5]童雅萍.<纳尼亚传奇>的叙事策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
[6]胡亚敏著.叙事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4.
[7][英]C·S·路易斯著,陈良廷,刘文澜译.纳尼亚传奇全集[M].译林出版社,2006.
中图分类号:I561.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2-0055-03
*作者简介:赵瑾(1990-),女,汉族,河南鹤壁人,暨南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