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一定要大
2016-04-25田朴珺
田朴珺
能接到演讲邀请,我很荣幸。
其实我很羡慕现在的大学生们,不是因为年轻,也不是因为漂亮,我羡慕是因为,在更年轻的时候,他们多数人比我顺利一些。
在十几年前,我因为在校外兼职拍广告,旷课太多被大学赶出来,那种感受就相当于,你跳伞跳到一半,发现伞包没了。我觉得我被摔得粉身碎骨,有一种死过一次的感觉。
我认为这就是我之所以为我的开始。活着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一个选择或者一个一个无奈,很多时候也是一个一个问题。可能因为有过死过一次的经历吧,所以那时,我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当时看了一本书叫《活着》,那本书里最后一段说,活着就是活着,活着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不过我想,也许活着的意义就是在追求活着的意义,是让自己变得更美好,从而增加这个世界的美好。
总之,我希望从书中学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时,我日夜攻读《卡耐基人际关系学》,手不释卷,为什么要看这本书?因为我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我的为人处世方式有问题?为什么那么多同学旷课,只处罚我,为什么我被处罚,没有一个老师替我说话,没有一个同学出来挺我,不但没人挺我,说不定还会点赞。
既然正途把我赶出,我就走一条野路子吧。后来,我尝试过很多方式来寻找“什么是我想要的”,我开始问自己到底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学校出来之后,我到香港拍戏,一边靠演戏生活,一边在地产公司学着签合同,学着怎么谈成一个项目,怎么做个好的商人,学着怎么依靠自己,学着不依靠青春活下去,还要活得有尊严,活得有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要自己更美好,那通过什么途径到达这种美好呢?我认为是“丰富性”和“可能性”。反过来会有人问,如何实现这种“丰富性”和“可能性”呢?去尽可能地增加经历,扩大心胸。
2011年,我有了不错的积蓄。当财务自由之后,我反而决定蹲下来,看看人生究竟还有多少种可能。就在所有人认为我将把地产生意做下去时,我做了一个决定:放弃生意,去纽约。我想,既然没有读完中国的大学,就在美国找个大学继续读吧。
感谢在纽约的一年,让我认识到一个被称为伟大的城市究竟为何伟大,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人生构建的可能性与丰富性。
我刚到纽约的时候,请一个犹太木匠爷爷定做了一个满意的书架。由于书架太高,我又请他做个梯子,先付了一半的定金300美元,约定10天后交货。10天之后,我接到了爷爷的电话,他对喷漆厂的工艺不满意,需要退回重做,晚两天交货。没想到两天之后,他亲自上门退还了300美元的定金,他说油漆重做的效果依然不满意,只能取消订单了。
他费工费料已经做好了,又是配合我书架的特殊尺寸,我不要的话,就得由他承担全部损失,于是我说可以要,但他却坚持自己的意见,我只好同意作罢。这次拍摄《谢谢你,纽约》时,我们摄制组特意来到木匠爷爷的店才发现,作坊非常偏僻,只有四十多平米,堆满了木板。他的身上,作坊里,甚至办公室,都落着厚厚的木屑灰。可以想象,我之前那个梯子所造成的600美元损失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我问他,当时您为什么把定金退给我?爷爷说:我做了40多年的木匠,没交过一个不满意的货。
在我看来,当世俗的绝大部分眼光都还停留在“财富权力大于一切”时,木匠爷爷让我看到了生活中的“丰富性”,他证明了一件事:他人对你的尊重,不是因为你的社会地位,或者你的财富,而是因为你本身要有足够的尊严,有尊严地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有尊严地寻找着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
有一天晚上,我拉开冰箱找吃的,发现有一排鸡蛋,其中一个是带毛的。我想起刚入职场时,我很自卑,身边人都大学毕业,就我是个肄业生,总觉得不好意思。同是冰箱里的鸡蛋,为什么你们歧视我,他们说,因为你是个猕猴桃。对呀,本来我的人生,也许应该像那排浑圆的鸡蛋,我却活成了一只猕猴桃。
对,我要勇敢地承认:没错,我就是那只猕猴桃!它还有一个很文艺的名字,叫做“奇异果”。
(陈昌喜摘自《现代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