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基于三次经济普查资料的对比分析

2016-04-25刘安平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6年2期
关键词: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就业

刘安平

(南京市统计局,江苏南京210019)



江苏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基于三次经济普查资料的对比分析

刘安平

(南京市统计局,江苏南京210019)

摘要:本文综合运用历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对近年来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民营经济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南京市民营经济仍存在整体行业层次偏低、发展面临资金和人才瓶颈等问题,特提出进一步促进南京民营经济稳步、健康、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就业;税收

改革开发以来,南京市民营经济经历了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快速成长,如今已经成为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民营经济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在推进南京经济快速增长、推进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改善就业结构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概况

本文中民营经济是指“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内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统称”。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共有民营企业(指“民营企业法人”,下同)33120家,占全市企业(指“企业法人”,下同)总数的87.0%;民营企业从业人员106.02万人,占全市企业从业人员的59.9%;民营企业实现年营业收入3398.69亿元,占全市企业年营业收入的41.0%;民营企业资产总计4013.76亿元,占全市企业资产总计的25.8%。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个体经营户21.21万户,吸收就业人数52.76万人,实现营业收入597.88亿元。

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共有民营企业48731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0.9%;民营企业从业人员147.08万人,占全市从业人数的64.3%;民营企业实现年营业收入7329.74亿元,占全市企业年营业收入的41.3%;民营企业资产总计8946.50亿元,占全市企业资产总计的28.5%。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个体经营户22.50万户,吸收就业人数58.66万人。

2013年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共有民营企业80941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3.9%;民营企业从业人员236.76万人,占全市从业人数的67.6%;民营企业实现年营业收入16164.85亿元,占全市企业年营业收入的44.2%;民营企业资产总计19215.91亿元,占全市企业资产总计的36.2%。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个体经营户28.41万户,吸收从业人数84.94万人。

表1 历次经济普查南京市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基本情况

二、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特点

从三次经普的数据来看,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为南京市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推动南京经济快速增长

自第一次经济普查以来,全市民营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对南京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截至2013年底,南京市共有民营企业80941家,比2008年增长66.1%,比2004年增长144.4%。2004年至2013年民营企业数的年平均增长率比全市企业数的年平均增长率高出0.9个百分点。

2013年底,南京市民营企业实现年营业收入16164.85亿元,比2008年增长120.5%,比2004年大幅增长375.6%,年平均增长率达18.9%,比同期全市企业的年平均增长率高出0.9个百分点,有力拉动了全市经济增长。同时,民营企业年营业收入占全市企业年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从2004年的41.0%上升至2013年的44.2%,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截至2013年底,民营企业资产总计19215.91亿元,比2008年增长114.8%,比2004年增长378.8%,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9.0%。同时,民营企业资产总计占全市企业资产总计的比重也从2004年的25.8%上升至2008年的28.5%,并进一步上升至2013年的36.2%。

2013年底,南京市个体经营户数为28.41万户,比2008年增长26.3%,比2004年增长33.9%。2013年底个体从业人数为84.94万人,比2008年增长44.8%,比2004年增长61.0%,从业人数呈现显著增长。

(二)民营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促进南京产业结构优化

2004-2013年,民营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2004年,第三产业民营企业数为20988家,占全部民营企业数的63.4%,到2008年,这一比例提高至67.5%,2013年又进一步提高至75.9%,第三产业民营企业数达到61465家。同一时期,第三产业民营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也由1938.30亿元上升至9805.43亿元,占全市民营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57.0%上升至60.7%。从资产分布情况看,第三产业民营企业资产总计由2004年的2786.25亿元上升至2013年的13605.03亿元,三产占比由69.4%上升至70.8%。

上述数据有力地说明了,南京市民营企业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正在逐步加大,个体经营户的数据也呈现出相同的特征。2004年第三产业个体经营户数占全市个体经营户数的比重为93.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比为86.8%,说明第三产业在个体经营户中占绝对比重,到2013年,这两个比重分别上升至94%和90.3%,第三产业的比重进一步加大。民营经济支撑着南京经济的半壁江山,民营经济中第三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有力推动了南京市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民营经济就业人数稳步增长,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2004至2013年,南京市民营经济吸纳的就业人数也在稳步增长,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改善就业结构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13年底,民营企业从业人数为236.76万人,比2008年增长61.0%,比2004年增长123.3%。同时,民营企业从业人数占全市企业从业人数的比重也由2004年的59.9%上升至2008年的64.3%,并进一步上升至2013年的67.6%。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的数据来看,2013年底,南京市个体经营户从业人数为84.94万人,比2008年增长44.8%,比2004年增长61.0%,民营经济在提供就业方面的贡献逐渐加大,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就业结构方面,2013年底,第三产业民营企业吸收就业人数95.89万人,占全市企业从业人数的40.5%,比2008年上升6.2个百分点,比2004年上升6.5个百分点,有效推进了从业人员向第三产业转移。从个体经营户就业结构看,2004至2013年第三产业在吸收就业方面一直占有绝对优势,2004年个体户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占个体户总从业人数的86.8%,到2013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至90.3%,说明超过九成的个体户从事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在优化就业结构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04-2013年期间,南京市民营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在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民营企业规模偏小,对经济和就业的拉动力有待增强

历次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民营企业的平均规模小于全部法人。如表2所示,三次经济普查中民营企业的平均从业人数均小于全部企业的平均从业人数,以2013年为例,民营企业的平均从业人数为29人,约为全部企业平均从业人数(41人)的四分之三。从营业收入看,2004、2008和2013年民营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与全部企业平均营业收入的比率分别为47.2%、45.4%和47.0%,即民营企业的平均收入规模仅为全部企业平均收入规模的一半不到。同样,2004年和2008年,民营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约为全部企业平均资产规模的三分之一,虽然2013年上升至约38.5%,但仍远低于全部企业的平均值。

表2 2004-2013年南京市民营企业与全部企业平均规模对比情况

综合以上数据,截至2013年底,每个民营企业吸收的就业人数约为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每个民营企业创造的营业收入约为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一半,每个民营企业的资产约为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四成,说明民营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小,限制了民营企业对经济和就业拉动力的进一步发挥,因而,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民营经济行业层次偏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历次经济普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民营企业仍在从事附加值较低的传统行业。表3列出了历次经济普查中,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排名前五的行业,三次普查中营业收入排名第一的均是批发业,三次普查均进入前五的行业包括批发业、零售业、房屋建筑业,这三个行业均是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

对比三次普查的结果,可以发现民营企业在产业结构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例如一经普中排名第四的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在二经普中就退出了前五的行列;第一和第二次经普中均名列前五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在第三次经普中也退出了前五的行列,这两个行业均属于附加值偏低、污染程度偏高的行业,它们的退出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营企业在产业结构方面的优化。同时,在第三次普查中,商务服务业这一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行业首次进入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前五名,进一步说明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在逐渐优化。但整体而言,营业收入排名靠前的仍是低附加值的传统行业。

表3 2004-2013年南京市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排名前五的行业

综合以上数据,虽然民营企业的行业分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从民营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南京市民营经济还是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层次较低,如何向附加值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是今后一段时间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3、民营企业在创新转型中面临人才和资金等诸多瓶颈

如上所述,目前南京市民营企业行业层次偏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是即便民营企业有转型升级的意识和需求,他们在转型升级中仍面临人才和资金等诸多瓶颈。

2013年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针对420家民营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障碍为研发成本高、人才短缺和资金短缺(表4)。

表4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障碍

人才方面,第二次经济普查的资料显示,全市每个企业雇佣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平均从业人数为14人,而全市民营企业平均每个单位雇佣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数为9人,仅为全市平均值的三分之二左右。全市每个企业平均拥有3个中高级职称人员,而每个民营企业平均拥有2个中高级职称人员,也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左右。这说明民营企业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民营企业在人才方面存在短板,进而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创新转型。

资金方面,南京市经信委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全市整体看,企业融资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资金短缺和融资难现象一直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接受调查的民营企业认为当前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融资成本高和融资渠道少。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科技含量高,因而所需要的研发投入也相对较高,进而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融资成本高和融资渠道少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民营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转移的重要障碍。

四、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近年来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为进一步促进南京民营经济稳步、健康、创新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帮助民营企业做强做大

首先,政府要加快制度变革进程,强化垄断行业的改革,降低垄断行业的准入门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其次,政府还应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支持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发展新型产业领域的实体经济,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加大对重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如苏宁、雨润、三胞等全国500强民营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和扶持在宁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前10强的龙头民营企业,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中小微企业救助基金,为中小微民营企业提供应急救助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做强做大。

(二)加大研发支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政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研发支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首先,政府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并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民营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其次,加快发展民营科技服务业,在提升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着力发展研发科技、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技术、数字内容、电子商务、生物技术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促进民营经济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

(三)优化企业融资环境,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政府应致力于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首先,构建民营企业信用体系是解决南京民营企业信贷问题有效途径,因而,南京市政府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倡导和组织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鼓励建立以中小民营企业为服务主体的信用担保机构,如政府型信用担保、中小民营企业互助、商业信用担保等模式。其次,完善民间融资的规则和制度,由于民间资金有着自己的优势,很多中小企业在遇到资金困难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是借贷民间资本,民间金融的借贷手续简便、期限长、借贷者风险意识强、借贷利率较高等市场特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不足。因而,政府应鼓励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专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对广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对民间资本进行更为合理的规范,形成民营经济与小型金融的共生发展机制。

(责任编辑:高萍萍)

工作实务

猜你喜欢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就业
探析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东辽县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