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慧眼识“圆”,突破解题壁垒

2016-04-23金惠忠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考数形结合

金惠忠

摘 要:部分和圆相关的高考试题,将圆隐藏在已知条件中,不易被学生发觉,这增加了学生解题的难度. 本文整理分析了圆作为隐蔽条件的几种形式,以此帮助学生突破解题壁垒.

关键词:高考;圆;隐藏;数形结合

在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中,笔者发现和圆相关的试题时有出现,同时部分试题将圆隐藏在已知条件中,以隐性的形式出现. 解题时,若能根据已知条件及时发现这些隐藏的圆,就能找到突破口,从而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遇直角條件,可用圆

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基本性质,圆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当遇到直角或垂直条件时,应考虑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在以斜边为直径的圆上,利用这样的圆可以辅助解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 (2014年高考北京卷文科第7题)已知圆C:(x-3)2+(y-4)2=1和两点A(-m,0),B(m,0)(m>0),若圆C上存在点P,使得∠APB=90°,则m的最大值为

( )

A. 7 B. 6 C. 5 D. 4

解析:由条件∠APB=90°可知,点P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以AB为直径的圆. 又点P在圆C上,故P为圆C和圆O的公共点. 如图1所示,当圆C和圆O的位置关系为外切时,m取得最大值,此时圆心距OC等于两圆半径之差,即OC=m-1=5,得m=6,故选B.

例2 (2013年高考安徽卷理科第13题)已知直线y=a交抛物线y=x2于A,B两点.若该抛物线上存在点C,使得∠ACB为直角,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可知,A(-,a),B(,a).

由∠ACB=90°可知,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设为圆M,

则M(0,a),半径r=,则圆M的标准方程为:x2+(y-a)2=a.

又点C在抛物线y=x2上,故由方程组y=x2,

遇到“PA=tPB”条件, 慧眼识圆

已知两定点A(-a,0),B(a,0),动点P满足PA=tPB(t>0,t≠1),则点P的轨迹是圆.

证明:设点P(x,y),由PA=tPB,得=t,

如果动点与两定点连线长度存在倍数关系,且倍数不为1,那么动点的轨迹是圆,利用这个结论,慧眼识“圆”,就能使问题迅速得以解决.

例3 (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3题)满足条件AB=2,AC=BC的△AB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解析:以AB所在的直线为x轴,以AB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则A(-1,0),B(1,0),设点C(x,y),由AC=BC,得=,

化简整理得,(x-3)2+y2=8,

根据题意,A,B,C三点不共线,故y≠0,故点C的轨迹方程为(x-3)2+y2=8(y≠0).

所以点C在以M(3,0)为圆心,半径r=2的圆上.

因为AB在x轴上,当点C距离x轴越远,△ABC的面积越大,

.

例4 (2013年高考江苏卷第17题)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0,3),直线l:y=2x-4,设圆C的半径为1,圆心在l上.

(1)若圆心C也在直线l上,过点A作圆C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

(2)若圆C上存在点M,使得MA=2MO,求圆心C的横坐标a的取值范围.

解析:(1)略.

(2)由于圆C的圆心在直线l:y=2x-4上,故可设C为(a,2a-4),

故圆C的标准方程为(x-a)2+[y-(2a-4)]2=1.

设M为(x,y),根据MA=2MO,得=2,整理得

x2+(y+1)2=4,故点M的轨迹是以D(0,-1)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

所以点M既在圆D上又在圆C上,即圆D和圆C有公共点,

遇到二次方程条件,构造圆

圆方程的代数形式为二元二次结构,利用圆方程的这样一种结构特征,当遇到已知条件中具备二次方程结构特点时,可考虑构造圆,以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 事实上这也是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思想的重要体现.

例5 (2014年高考浙江卷文科第16题)已知实数a,b满足a+b+c=0,a2+b2+c2=1,则a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

解析:将a视为常数,b,c视为方程的未知数,已知条件可等价转化为,直线b+c+a=0和圆b2+c2=1-a2有公共点,故圆心O(0,0)到直线b+c+a=0的距离小于等于半径,即≤,解得-≤a≤,所以a的最大值为.

例6 (2013年高考湖南卷理科第10题)已知a,b,c∈R,a+2b+3c=6,则a2+4b2+9c2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

解析:令x=a,y=2b,t=a2+4b2+9c2,

已知条件可转化为,直线x+y+(3c-6)=0和圆x2+y2=t-9c2有公共点,

+12≥12,当且仅当a=2,b=1,c=时取等号,故a2+4b2+9c2的最小值为12.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近年来和“隐圆”相关的高考试题,培养学生注重对问题中条件的转化与化归,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迅速识别问题中隐藏的圆,帮助学生突破解题壁垒.

猜你喜欢

高考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