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优化大学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2016-04-23孙玉红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

孙玉红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优化服务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逐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深刻影响着大学教育的多个方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提供,就成为大学图书馆需要深刻思考的内容。文章将对如何对这一服务进行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4-0091-03

1理论概述

1.1移动互联时代

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可以看出,互联网在我国已经得到相当的普及,而移动互联网通过手机作为载体,其使用者已经接近我国人口的50%。这充分说明,我国正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展移动信息服务是有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

1.2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指的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工具,借助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的内容,图书馆为这样的访问方式提供图书馆信息的数据查询、浏览与获取。为此,图书馆需要进行移动信息服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所谓硬件建设,就是提供所必需的计算机终端和服务器终端。所谓软件建设,就是建立移动信息服务系统体系和机制。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必须考虑用户的使用需求,变被动提供服务为主动提供服务,而这正是优化这一服务的重点和难点。

2大学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2.1大学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内容

内容是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核心要素。图书馆进行移动信息服务,关键就在于内容的提供。其中,大学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和普通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内容大同小异,前者较之后者仅仅多出大学专业性材料的内容提供。一般来讲,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2.1.1馆藏资料信息内容。这是用户使用最多的服务内容。当前,用户对于该信息内容的检索和获取主要来源于“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PAC)”。这一系统主要包含检索入口、检索条件、获取列表和信息展示。在移动信息服务下,这一查询系统还设有根据用户使用设备和网络制式的不同,分别提供以是否带有多媒体资料为分界的简约版和标准版。

2.1.2用户个人信息内容。用户使用移动信息服务需要拥有自身的个人账户,内含账号密码、个人信息、使用权限等内容。根据用户信息内容的不同,决定其使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权限,方便用户无须到馆即可使用馆内资源。在移动信息服务下,图书馆根据用户的不同而实行的信息推送成为重点提供点。

2.1.3交流反馈服务内容。这是图书馆在提供前两项服务的基础上所提供的深层次服务。用户可以通过交流反馈模式,一方面,非实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图书馆管理方,相当于“留言板”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就自己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实时询问,或者与同时在线的学生、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相当于“在线交流”功能。在移动信息服务下,实时询问的使用率将会更高。

2.1.4馆务信息通知公告。如:图书馆开闭馆时间、移动信息服务使用须知等,这些可以采取公开公示或者群发消息的形式来提供。还有一些个性化的通知公告,如:一些设计行业或者领域的讲座、研讨会等,在移动信息服务下,这些个性化的通知公告可以采取个性化推送的方式。

2.2大学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形式

在宽带互联网时期,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在大学就已经可以基于手机功能而予以及时提供。只不过当时所能提供的内容较为简单,形式也较为单一。而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移动信息服务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具体来看,以2010年智能手机的开始普及为关键节点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形式各有不同。

2.2.12010年之前的传统形式。2010年之前,手机功能有限,移动网络也以2G制式为主,使用习惯上还是以通讯性能为主。即便是在后期上网功能逐步发展,但也十分有限。具体来看,这一时期主要以短彩信形式和网页浏览形式为主,部分有实力的图书馆开发了Java客户端。短彩信形式和平时人们使用的短彩信并无二异,仅是短彩信的内容为图书馆内容而已。用户可以通过两种形式进行接收:一种是主动形式,即用户主动向图书馆信息服务号码发送关键词或服务代码,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自动为用户下发信息内容。如:学生发送“大学英语”,收到短彩信回复馆内是否有这本书目的存书等信息。另一种是被动形式,即用户被动接收图书馆所发送的通知公告等服务信息。短彩信形式的优点在于即时性强,成本较低(彩信服务较高,但彩信使用极少),缺点在于内容单一,互动性差。网页浏览形式和Java客户端形式则是充分运用互联网络,通过手机网页浏览和手机安装客户端来进行移动信息提供。图书馆开发出适宜手机上浏览的网页,方便师生进行浏览使用。在客户端则可以实现较多的功能,操作也较之网页版简便。如:提供导航、推荐、查询、留言、检索、阅读、登记等一系列服务。但是受到当时硬件及技术的限制,所能提供的服务仍然有限。

2.2.22010年之后的新形式。2010年,iPhone的出现改变了智能手机的格局,也宣告了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IOS和Android两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广泛使用,使得智能手机的定义被重新改写,所提供的手机服务和移动互联服务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WiFi技术的广泛使用,也为移动信息服务增添了技术支持,特别是根据室内每个具体的位置及目标用户的实际需要,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1]。基于此,大学图书馆所提供的移动信息服务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此时,移动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变成了手机客户端形式和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此时的手机客户端形式已经远远不同于原先的Java客户端,而是集成了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绝大多数功能的客户端,图文并茂、使用方便。除了能够提供Java客户端所能提供的一切功能之外,还在美观度和互动性上有了质的飞跃,不仅能够展开实时与非实时的交流,更能直接通过手机参与讲座、研讨会等,真正实现了无须到馆即可享受全部服务。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指的是图书馆开通官方微博平台和微信平台,通过这两种平台公布消息和进行互动。大学生作为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接受能力的群体,对于微博和微信的使用更为频繁。因此,采取这种方式进行移动信息服务,将会成为优化此服务的重点内容和方向。

3优化大学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带有一定的决策性的结论。SWOT分析广泛应用于各个场景中,其科学性已经得到业界的承认。

3.1优势分析

大学图书馆拥有无可比拟的海量资源,这些资源是大学教学所必备的资源。特别是在学术领域内的各种期刊论文等,更是大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的必备工具。同时,大学图书馆一般拥有较为完善的数据种类,无论是本校、本专业内的结构化数据如文本数据、影像数据等,还是个人用户信息等非结构化数据,均可以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提供。同时,大学的科研力量也较之社会公共图书馆先进,可以更好地提供移动信息服务。

3.2劣势分析

一方面,数字图书馆的网络一般都分成内网和外网两种,由于知识产权的问题,在馆外使用电子资源会受到限制[2]。同时,对于一些特定格式的科研资料,将其转化为移动设备可观看的技术力量和转换权限也较为薄弱,很多只能采取链接为网页的形式进行观看。另一方面,很多大学对于建设移动信息服务的认识不足,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

3.3机会分析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当前我国正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移动互联网络的使用和需求在未来会更加强烈。大学生和大学教师作为高知识分子群体,在接受和使用移动信息服务上有着较大的优势。同时,移动3G、4G网络的推广,也为移动信息服务打下了更好的技术基础。另外,无论是从国家政策还是社会发展上来讲,移动互联都是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提供移动信息服务也就成为今后大学图书馆的必备服务。

3.4威胁分析

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带来了使用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增多,对于移动信息服务的要求也就随之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提出了挑战。同时,大学内无线网络是否得以广泛覆盖,也是影响移动信息服务的重要因素,毕竟目前流量费用依然较高。

4优化大学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策略分析

4.1加强客户端的移动信息服务智能化建设

移动环境使用户所处的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总在跨越不同的地点和情境,其信息需求特点也呈现出时间和空间的变化[3]。在手机客户端智能化方面,已经有许多的商业程序和服务对此做出了良好的表率。大学图书馆也要在这方面加强建设:一是利用大数据进行智能化推荐。“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从许多来源搜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往往具有实时性的特点。比如:在大学生临近毕业的4月、5月,在论文答辩的关键阶段,往往是大学生和教师使用图书馆最为频繁的时段。此时,移动信息服务可以深层次分析用户对于文献的搜索量,并且根据其常用的关键词和搜索频率,向用户推荐一些有紧密关联作用的书籍或者资料。这不仅提高了客户端推动信息的智能化,也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二是利用偏好进行智能化推送。这是基于智能手机的定位功能做出的优化服务。比如:当用户进入图书馆时,客户端运用定位功能,记录下用户进入和离开的时间以及在图书馆各资料室查阅资料的时间,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出用户的偏好,继而进行智能化推送。三是利用联系人进行智能化社交。这主要是利用智能手机的读取联系人功能,将用户手机中的联系人并入客户端信息中,在客户端中设置群组或者好友功能,使手机中的现实联系人成为客户端中的虚拟联系人,在便于师生通过客户端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增强了客户端的用户黏性。

4.2加强微博、微信类的新媒体建设

根据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04亿,网民使用率为30.6%;手机端微博客用户数为1.62亿,使用率为27.3%,手机端微博客用户占总体的79.4%。根据腾讯2015年第二季度财报,截至2015年6月,微信用户达到6亿。根据《2015年上半年中国校园微博发展报告》,截止到2015年6月底,新浪微博中可明确识别学生身份的用户,共有在校大学生(含海外用户)37,760,362人(占比72.52%)。而微信在大学生中的应用更为广泛,绝大多数大学生均在使用微信。这充分说明,在大学图书馆进行微博、微信类的新媒体移动信息服务前景广阔。一方面,大学图书馆要积极开通微博和微信官方平台。目前,仍有很多大学图书馆没有开通微博、微信平台,有的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是技术力量跟不上。因此,大学管理层要真正对此重视起来,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对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的要提高思想认识,要积极组织学习新媒体的发展前景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前景,认识到主动进行新媒体移动信息服务的重要意义;对于技术力量跟不上的要加强技术技能培训,可以邀请已有微博、微信平台的其他大学图书馆前来交流经验,也可以在大学生中招募感兴趣并有技术能力的志愿者来进行此项建设。另一方面,已开通微博、微信平台的,要加强信息发布和互动交流。在信息发布方面,微博可以用原创发布、转发发布、@某人发布和主动评论的形式发布消息,也可以用组织话题的方式来交流信息;微信要充分利用每日的推动消息,做到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在互动交流方面,微博要认真对待用户的评论,微信要做好自动回复设置和关键词回复设置,加强与师生的交流反馈。

移动互联时代,大学图书馆要承担更重要的任务与责任。优化移动信息服务任重而道远,大学图书馆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学校、服务师生、服务教育。

参考文献:

[1]周恒忠.Wi-Fi定位技术在大学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应用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5):38-40.

[2]陈虎,朱艳声.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信息服务方式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39-42.

[3]赵立杰.高校图书馆开放与共享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35-38.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大学图书馆
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策略及实践
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策略及实践
“大学图书馆发展趋势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
“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图书馆发展研究高端论坛”综述
引导研究性学习
电子图书在大学图书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关于大学图书馆情报信息职能的解读
关于大学图书馆情报职能的滞呆探究
MOOC模式对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