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唱响水文明 保护大长江

2016-04-23邓应军

学习月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洪湖长江污水

◆邓应军

(作者系中共洪湖市委书记)

洪湖,以水著称,因水闻名。不仅拥有“百湖之市”、“水乡泽国”的美誉,而且拥有全国县市中135公里的最长长江岸线,面向“十三五”,洪湖正全力打造全国水文明示范城市。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指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只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根据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洪湖更应担当有为、积极作为,唱响水文明,保护大长江。

一、坚持高站位,胸怀“大长江”

眼光和视野不要仅仅停留在洪湖断面的长江上,而是放到整个长江流域上。坚持好这个站位,我们就会更加主动自觉地把洪湖的建设和发展融入到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生态中去谋划、去部署、去落实,不搞“小九九”、不打“小算盘”, 彻底杜绝地方保护主义,更不置地方利益于全局利益之上,违背中央精神,重开发、轻保护,重经济、轻环境。坚持好这个站位,我们就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只有一条长江,长江经济带不仅是一条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带,更是一条关乎子孙福祉的生态屏障带,我们一定要从全局从宏观的角度,乐长江生态之乐,忧长江生态之忧。坚持好这个站位,我们就会在发展与保护的终极命题上,坚决把长江生态保护作为优先选项,绝不以“洪湖不过长江岸线的‘九牛一毛’”而自我开脱,更不以“少我一个不嫌少,多我一个不嫌多”而模棱两可、含糊其辞,而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保护长江生态。面向“十三五”,我们已提出了科学利用水资源、严格保护水环境、精心做好水文章、积极培育水文化,全力打造全国水文明示范城市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既包括洪湖境域内河湖沟渠的水文明,更包括流经洪湖的长江水文明。具体到长江生态保护,今年以来,我们已对岸线产业发展规划、岸线城镇建设规划、岸线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按照“保护优先于开发”的原则进行了对表调校。全市按照“取缔一批、整合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方案,集中打响了整治长江非法码头攻坚战,取缔砂石码头30处,同时关停沿岸企业10多家,曾以“洪江水泥、百年基业”叫响荆楚的洪江水泥集团也正在整体搬迁中,切实将长江岸线开发与保护的 “快慢思维”、“加减辩证法”和生态“留白”、绿色“打底”的精髓落到实处。

二、坚持强作为,狠抓“大治理”

洪湖水系与长江水系自然相通,为了“不让一滴污水进入长江”,我们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明确水资源管理保护的目标与任务。通过对洪湖调蓄区、沿湖闸站进行水位、水量、水质监测、控制和有效调度,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强化水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我们将实行最严格的水污染防治制度,按照《水法》和《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洪湖境内与长江岸线的水资源利用管理与保护,通过加大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洪湖分蓄洪区工程的建设力度,促进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的良性循环;我们将加强污水和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加快中心城区和乡镇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新建区按雨污分流同步建设污水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处理率,按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整治污黑水体,保证生活污水处理率90%以上,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削减入江入河入湖的污染物。同时,围绕“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的目标,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推广“两清两减”种养模式,提升全域水生态环境;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水生态修复,继续大力推进国家环保部确定的洪湖湖泊生态保护项目,增强洪湖大湖调蓄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同时,大力推进“渔民上岸”工程、开展禁渔增殖放流、沿江沿湖沿河生态防护林建设等,不断优化水生态、水环境;我们将全面强化环保执法监管,通过挂牌督办、限期治理,联合执法、强制拆除,政策支持、搬迁转产等举措,铁腕治污。重点督导洪湖经济开发区等“三大园区”涉水企业上马治污设施,并全程在线监控运营。同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责任终身追究制,确保生态保护责任坚实落地,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分享“绿色福利”。

三、坚持活水路,畅通“大循环”

滨江傍湖的洪湖,1959年以前,与长江自然连通,洪湖大湖湖水随长江水位的消涨而起落,汛期江水倒灌入湖,江内水生物大量溯水入湖栖息,湖水终年碧波荡漾。1959年,新滩泵站、排水闸等穿堤水利设施建成后,江水倒灌成为历史,从此长江洪湖自然一体格局不复存在,湖区及周围沼泽地被围垦,洪湖湖泊面积减少,自身及其对长江江水的调蓄能力和净化能力下降。这一江湖水系演变对生态自然带来的影响深刻地启示我们,人给水出路,水才给人生路。为此,我们将抢抓当前保护长江生态的大机遇,对长江大堤上排水闸等出入长江口进行大疏浚、大整治,对东荆河堤上高潭口等沿江一级泵站进行大更新、大改造,对洪湖境内的隔北灌区、中小河流、骨干渠道等进行大清洗、大疏挖,在确保“不让一滴污水进入长江”的前提下,实现江河湖互连互通,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畅通,蓄泄兼顾、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现代江河湖生态水网体系,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突出绿色发展,突出发展生态旅游业,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重中之重地是充分挖掘洪湖 “国家级湿地生态保护区”的金字招牌,围绕水文明,做足水文章。要通过“洪湖岸边”湿地生态旅游新城、“一河两岸”百花里文化旅游风情街等重点项目建设,让我们的长江、湖泊、河流、湿地展现“天蓝、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画卷,让洪湖全面实现“升级版”的依水而生、因水而名、凭水而美,让“绿水青山”成为我们永远的“金山银山”。

四、坚持管长远,构筑“大安澜”

洪湖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征,决定了每逢汛期必是大长江、大武汉的大后方。经过98抗洪,长江大堤整险加固后,水患之害虽已远去,但我们仍需未雨绸缪、常抓不懈,要弘扬“治水文化”和“智水文化”,把保护长江生态与保护洪湖生态高度统一起来,确保长江大安澜、确保洪湖大安澜,惟其如此,长江和洪湖生态保护才可行稳致远、惠及子孙。为此,我们将重点实施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及分蓄洪区安全建设工程、洪湖下万全垸建设工程。继续实施洪湖围堤整险加固及水生态修复工程、下内荆河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四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长江干堤崩岸整治、东荆河下游堤段加高培厚等,构筑完整的防洪保护圈。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沿江民垸进一步平垸行洪、移民建镇,重点建设新堤、新滩两个安全区,完善区内配套设施,确保蓄洪区人民安居乐业。与此同时,大力开展长江航道管护、砂石采运销等专项治理,严控新增岸线开发项目,确保河道坡岸安全。持续推进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实施长江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牢固树立“人水和谐、共生共荣”的理念,在全市形成敬水、爱水、惜水、护水的浓厚氛围,让亲水文化成为洪湖的新名片。

猜你喜欢

洪湖长江污水
处理污水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洪湖水浪打浪
长江之头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湖凤舟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