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屏蔽毒跑道需要三道“防火墙”

2016-04-23李英锋河北

学习月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施工者塑胶跑道资质

◆李英锋(河北)

连日来,塑胶跑道原材料问题引发社会持续关注。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由废旧轮胎粉碎后的黑颗粒做跑道是国内外通行的做法,而一些小作坊用废旧电缆外皮加工的黑颗粒,价格低康,有刺激气味。此外,一些不规范施工队,为了价格便宜,在使用的胶水中添加了苯、甲苯、二甲苯等违禁物。为应付过关,他们甚至花两三万元购买并伪造检测合格报告。

毒跑道事件频发,每一次“跑道病毒”发作都会引发舆论的关注和担忧。跑道之毒不仅污染了环境,对学生及其他健身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甚至造成了伤害,还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扰乱了市场,影响了跑道生产安装产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毒跑道从生产到施工要经历多个环节,在这些环节都存有一定的漏洞,毒跑道才畅通无阻,顺利地进入了校园,进入了体育场馆,我们要防范、屏蔽毒跑道,就得多管齐下,多环节入手,筑牢三道“防火墙”。

其一,筑牢“标准防火墙”。目前,国内虽然有一些有关跑道生产检测的标准,但标准粗疏、滞后、涵盖的检测区域较窄、有毒物质较少,且标准不一,缺乏统一性、强制性,不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政府应该制定更全面、更严格、更切合实际、更有效的跑道生产、施工、检测标准,对接国际惯例,把各种有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列入跑道原材料和施工材料“黑名单”,列入检测范围,将跑道上方的空气列为检测项目,将跑道使用者及周边人群的嗅觉反应、身体反应等信息作为检测的重要参考,同时,赋予相关标准强制执行性,增强标准的约束性。

其二,筑牢“生产经营主体防火墙”。跑道原材料提供、生产、施工门槛很低,生产经营主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是跑道市场乱象丛生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政府有必要提高跑道市场的准入门槛,要求跑道生产经营者、施工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把资质作为招投标的前提条件,严防借用资质、冒用资质、层层转包等现象,把无资质的企业和个人卡在跑道生产、施工市场的大门之外。

其三,筑牢“监管防火墙”。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塑胶跑道市场主体资格的监管,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加强对塑胶跑道市场的检测监督,除要求相关生产者、施工者提供检测报告外,还可建立验收检测制度,各学校、体育场馆等单位新建塑胶跑道的,在施工完成后,由监管部门指定的权威检测机构对跑道进行检测,只有检测合格的,方允许跑道投入使用,检测不合格的,要求跑道生产者、施工者采取必要的整改处置措施,无法整改达标的,则须铲除跑道。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将跑道生产者、施工者、出具虚假检测报告者的违法失信信息录入诚信体系,用诚信惩戒来倒逼经营者规范经营。

筑牢了三道“防火墙”,打好补丁,堵住漏洞,对塑胶跑道(当然,也包括塑料草坪等)的原材料选用、工艺技术、施工过程、产品验收等环节进行全程管控和追溯,毒跑道就难以生存了。

猜你喜欢

施工者塑胶跑道资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等4项资质标准
生活
生活
聚氨酯橡胶合成材料塑胶跑道的耐老化性能分析
资质/荣誉
市政施工中的地下管线施工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试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让新国标成为“毒跑道”终结者
塑胶跑道典型项目的检测分析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