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疗效
2016-04-22张更法马均辉卢春玲
张更法 马均辉 卢春玲
河南平煤神马总医院 1)感染科 2)彩超室 3)第二门诊部 平顶山 467000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疗效
张更法1)马均辉2)卢春玲3)
河南平煤神马总医院1)感染科2)彩超室3)第二门诊部平顶山467000
摘要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肝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8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斑块变化及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缩小趋势,易损斑块向稳定斑块逆转增多,斑块脂核缩小。其中发生斑块破裂导致腔隙性脑梗死2例(4.6%)。对照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斑块脂核大小有增大趋势,易损斑块增多。因颈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脱落导致脑梗死8例(18.4%),其中2例为大面积脑梗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具有良好的疗效,能阻止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发展,并使易损斑块趋于稳定,从而有效防止脑卒中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银杏达莫;脑卒中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首位致死致残的疾病[1]。颈动脉斑块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因素[2]。本文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病合并颈动脉斑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05—2014-05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肝病合并颈动脉斑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确诊。男55例,女31例;年龄47~75岁;伴高血压28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9例。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均进行常规的肝病治疗,观察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5 mL静滴,2次/d,14 d一个疗程,连续6个。
1.3不良反应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泌尿道出血2例,对照组出现2例大面积脑卒中转科治疗而退出观察。
1.4疗效评定在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外动脉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检查斑块大小、形态、范围、厚度、斑块的面积为斑块长和宽的乘积,确定是稳定性斑块或是易损性斑块,治疗结束后均行头颅CT扫描,确定有无脑卒中的发生。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比较治疗前2组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比较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2.22组治疗后脑卒中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2组治疗结束后脑卒中发生率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治疗前后斑块的稳定性比较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斑块的稳定性比较 (n)
注:2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5
3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卒中发生的主要病因,斑块的稳定性是否是导致脑卒中的决定因素。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可通破裂的斑块表面或直接渗入斑块内部,从而促进斑块的进展,炎症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向斑块内迁移,并不断聚集在动脉的血管周围间隙,释放多种炎症物质[3],自由基大量产生,促使稳定斑块进展为易损斑块。银杏达莫注射液是银杏提取物和双嘧达莫组成,银杏提取物含有银杏黄酮、银杏苦内酯、白果内酯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银杏黄酮有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作用,同时抑制炎症介质,如(白介素、前列环素、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等)因子的活性,减少炎症细胞聚集,从而达到稳定斑块,并使易损斑块转化为稳定斑块。银杏内酯具有特异性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可有效阻止血小板活化、释放与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血管壁增厚。双嘧达莫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高浓度(50 μg/mL)可抑制血小板释放。其主要机制为可逆性的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中的环磷酸腺苷(cAMP)增多,同时可增加前列环素(PGI2)的活性,激活血小板腺苷酸环化酶,从而抑制血小板形成血栓烷A2的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明显改善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减少了易损斑的发生,最终降低了脑卒中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4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 [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8(4):154-160.
[2]Nicols WW,Pepin CJ,O’Rourke MF.Carotid-artery intima and media thickness as a risk factor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J].N Engl J Med,1999,340(22):1 762-1 763[3]李继梅,刘水乔.炎症因素与缺血性卒中[J].中国卒中杂志,2013,8(4):241.
(收稿2015-06-01)
【中图分类号】R74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4-01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