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与一些他者的对话
2016-04-21
《财富堂》纽约记者专访2016年纽约军械库艺术博览会总监本杰明·吉诺齐奥(Benjamin Genocchio)、《聚焦:非洲视角》单元策展人茱莉亚·格罗斯(Julia Grosse)与伊维特·穆旦芭(Yvette Mutumba),以及参展艺术家温斯顿·罗斯(Winston Roeth)
悉尼大学艺术史博士;2014年3月起担任Artnet新闻的全球主编;之前担任路易斯·布劳因传媒(Louise Blouin Media)编辑总监,并担任《艺术与拍卖》(Art & Auction)杂志及艺讯网(Artinfo.com)网站的主编。为《纽约时报》《澳大利亚人》(The Australian)等多家报刊撰写艺术批评文章,并与妻子招颖思合著有《今日亚洲艺术》(Asian Art Now)一书。
《财富堂》:目前,全球各地有180多个艺博会,仅纽约本地就有3月的军械库艺术周与5月份的弗里兹与其他外围艺博会,你今年开始接掌军械库艺博会,如何面对众多的竞争脱颖而出?
吉诺齐奥:军械库艺博会已经成为纽约的一个重要文化地标,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艺博会之一,我们很难失败。与巴塞尔或是其他艺博会那样在不同的国家和城市发展“连锁经营”的方针不同,我们立足纽约,与本地的画廊、艺术家、美术馆紧密结合。我们每年都与现代美术馆(Museum of Modern Art)的筹款晚会同期举行,在声势上支援他们,也有一部分的营业收入用于支持他们的展览项目。此外,我们自身也在不断地改进,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以应对国际艺术市场的发展。
《财富堂》:今年军械库艺博会有多少画廊申请,最终入选的有多少,它们来自哪里?
吉诺齐奥:今年我们共收到超过700份画廊申请,最终入选的只有200多家。美国国内的画廊约占60%,此外欧洲画廊占20%,剩下的是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地的画廊。军械库艺博会迄今为止还是欧洲画廊向北美观众、特别是纽约市场展现自己的最重要的窗口。
《财富堂》:未来的军械库艺博会将有哪些改变?
吉诺齐奥:我现在考虑得比较多的是我们目前“聚焦”单元的形式。最近几年一直是以地区为焦点,但这其实存在的问题不少,一是总有一天我们会把地球上所能想到的地区都“聚焦”一遍,二是仅以地区来挑选画廊和艺术家的话难免会牺牲质量。所以我在郑重考虑今后“聚焦”单元的主题将如何改变。重要的是选择与当前全球艺事密切相关的话题和热点,保持相关性,才能更好地存在下去。
茱莉亚·格罗斯与伊维特·穆旦芭是现居德国柏林和法兰克福的艺术批评家与策展人。2013年,她们共同创办了网上艺术杂志《当代和》(Contemporary And (C&)),旨在推广、介绍带有非洲视角的当代艺术家和作品。
《财富堂》:请问你们是如何挑选进入“聚焦”单元的画廊的?
穆旦芭:我们并没有先考虑画廊,相反我们主要挑选令我们感兴趣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然后我们联系代理这些艺术家的画廊,问他们是否愿意来纽约参加艺博会。结果当然大部分画廊都十分珍惜这次机会,整个过程非常顺利。
《财富堂》:你们是第一次与艺博会合作吗?这次合作是怎样开始的?
格罗斯:我们两人都不是做艺术品生意的。我们共同创办了一个在线杂志《当代和》。是军械库艺博会先与我们联系,邀请我们策划这个单元的。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与艺博会合作。
《财富堂》:从编辑学术杂志到策划艺博会的展览,你们是如何转换、适应的?
穆旦芭:我们在以前的工作中几乎是不考虑商业因素的,只关注内容的呈现。这次能与军械库这样一个专业的艺博会合作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也学会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自己选中、看好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被介绍给更多的观众和收藏家,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开心了!
《财富堂》:请问您经常参加军械库艺博会吗?
罗斯:是的,过去七年里,我的作品连续参加了军械库艺博会。这一次是我的代理画廊之一、来自爱丁堡的英格比画廊(InglebyGallery)带来了我的作品。
《财富堂》:除了军械库艺博会,您的作品还在哪些艺博会上展出?
罗斯:我在全球共有八家代理画廊;它们参加不同地区的艺术博览会;过去几年里我的作品出现在香港当代艺术博览会(即后来的香港巴塞尔)、瑞士巴塞尔艺博会、西班牙的马德里艺博会和德国科隆国际艺博会等等。
《财富堂》:我接触过不少艺术家对艺博会持否定态度,有的甚至从来不参观艺博会,对此您怎么看?
罗斯:艺博会不同于学术性的展览,商业气氛浓郁,销售是画廊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艺术家对此反感我很能理解。不过我本人并不讨厌艺博会的气氛,特别是我在远离曼哈顿的小镇工作室埋头作画,艺博会是个很好的调剂,就像是一个大派对,偶尔出来跟同行、画廊、收藏家以及普通艺术爱好者交流一下还是很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