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职高计算机专业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16-04-21叶欢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职高有效教学

叶欢

[摘 要]本文针对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的低效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对有效教学进行了概念界定。笔者首先提出了五条有效教学策略:课前准备、掌握学情;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法相助、自主探究;多元评价、促进教学;及时反思、创新课堂,并以专业课程教学案例进行阐述这些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最后,笔者通过调查与成绩跟踪等方式得出有效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有效教学;职高;计算机学科

一、问题的提出

1.当前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的“低效”

当前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中,课堂上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一直存在,下面是几个真实的镜头记录:

镜头1:在Photoshop电影海报设计的一堂课上,老师在讲台前讲得津津有味,PPT还时发出翻页的声音,讲台下却有部分学生在干其它的事情或倒头睡觉。

镜头2:在VB语言编程实训课上,老师正在前面演示程序的运行步骤,下面的学生却在玩手机或者玩起了电脑游戏。

以上的几个片段都是在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到位,教学目标不清晰,准备工作不足。

(2)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不能开展积极有效地教学活动。

(3)无法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缺乏激励策略。

(4)没有有效的评价机制,使得学生学习无动力。

(5)教师缺乏反思精神,缺少改进教学的能力与动力。

2.职高学生在创造性和实践性方面的“低能”

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镜头,这些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真实的片段:

镜头3:在学习了一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后,让学生去帮助班主任处理一下学生成绩,结果电子表格的操作极不熟练,给学生排名等一些简单操作都完不成。

镜头4:高二计算机专业学生出去实习,到了文印店里,很简单的一篇文档排版,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结果还是没有达到顾客的需求。

计算机作为基础课程在初中就开设,在职高中又作为必修课在高一年级进行学习,但是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后需要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时能力显得不足,让人不得不思考教学有效性问题。

二、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效性它包括三重意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笔者认为有效教学的重点要落在学生的学上,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有效的学可以理解为三个方面:一是在学习特定内容时所花费的时间相对少,即学习效率;二通过学生学生有收获、取得进步和取得成绩;三是学生学习过程是一种愉快的体验。有效的教指的是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立即有所提高和收获或者是通过教师教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可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因此,有效教学可以定义为通过教师的教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体验中,花费相对较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

三、计算机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1.课前准备、掌握学情

(1)有效的了解学情。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学也是一样,我们只有对学情充分了解,才能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层次性的任务,对学生“因材施教”。

笔者在任教计算机基础课时,开学并不急于上新课的内容,而要用两课时来跟学生作相互的了解,该了解不仅仅是简单的自我介绍,还包括学生原有学习基础调查,学生操作能力调查等,以调查表的形式及操作任务形式进行。例如打字能力测试,WORD排版能力等。通过这系列的调查,作为教师对学生情况有了基本掌握,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在后面的教学中可以根据调查结果,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了依据,并可以在教学内容上做相应的调整。

(2)有效的设定目标。根据学生的学情切合实际的制定合理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如果设计好的三维目标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基本要求。下面是笔者在任教《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时的一份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机拆装的部件顺序

2)会熟练使用工具来拆装计算机所有部件

3)能识别并正确连接主板跳线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微视频和自主学习任务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及质疑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和表达能力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范的操作习惯

(3)有效的筛选内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师首先要对所用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教学内容分散,教学过程便不能深入。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并做适当的加工处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教学。如果教材中的内容不全,教师也需要自己去查找合适的内容进行补充,在职高计算机学科中,很多课的教学都没有规定的教材,这更是需要教师自己去选择一定的内容来组织教学。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建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学习总是与“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可以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体验性教学得以进行。体验性教学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情境体验,另一种是成功体验。

下面我们以实例来阐述两种体验性教学:

实例1.《FLASH动画制作――元件的应用》

情境创设:教师先制作一个小人走路的动画,给大家播放分析动画的构成,并一起帮助学生复习了动作补间和形状补间动画。然后教师布置任务,模仿这个小人走路也完成一个走路动画。

学生活动:学生看着这个动画似乎就是用动作补间完成的,个个都跃跃欲试,任务一布置就开始动手。

活动结果:但是学生做后都发现小人只是简单的移过去,两个腿并不能一摇一摆相交走起路来,因此都举手提问:“老师我怎么做不出来你那个效果啊?我怎么走不了路的啊?”产生了大量的疑问,也都有了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

教师活动:此时教师开始讲解小人走路的制作过程,引入元件的概念。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要比一开始上课教师就直接讲元件好很多。

情境体验指通过将学生置身在某些情境中,而自主的激发起学生学习技术、探究知识的兴趣。理想的情景创设应该有两项功能,一是引起学生注意,二是激发学习需求。以上的实例中一开始用制作好的小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感官上的愉悦或惊奇,这是教学的第一步,但是,仅停留于这一步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便激活了,有质量的学习才能持续展开。后面学生发现的问题才是本堂课的关键所在,正是这样的疑问,才让学生有了一种真正求知的欲望,才能真正地去学到知识。所以关键是如何创设能对学生产生冲击的情境。情境的创设尽可能关注日常生活、学习等身边的事例以及他人的作品(特别是同年级段学生的作品);也可以是一个问题或任务。但情境的创设必须与本课内容和主题有高度的关联,并尽量参透较高的社会价值,避免单纯的为了感官刺激的情境。

实例2: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第一单元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因此笔者采用了竞赛教学法,同时应用随机点名程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具体操作如下:

(1)将班级学生分成四到五个小组,取好小组名

(2)用九宫格的形式在上课前展示给学生九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分值是不一样的,高分代表难题,低分代表容易题,只能让学生看到序号和分值,看不到题目,问题的内容就是本堂课要上的内容。

(3)阐述清楚规则,即课堂上老师都会留出十分钟时间来知识竞答,这个竞答的抽号是由一个随机点名程序产生,抽出哪个学号,该生就自行选择相应分值的题目回答。每次课堂竞赛得分都由教师记录下来,评出每周优胜小组,有奖励,同时评出本次课最佳答题者及最幸运者(随机抽到学号数最多次的一位)。一个单元内容上完后,全班再来一次知识大比拼。

操作的结果:引入竞赛教学法,为了能在答题环节不丢脸,学生会在课堂前面时间里集中注意力,趴下去的同学明显减少。同时,因为引入的随机抽号软件,学生的情绪也很高涨,简单的题时,希望抽要到自己,难题时怕被抽到,整个课堂,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处在一种兴奋、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会知识,课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性。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要维持学生的兴趣。如何才能维持学生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多方面的机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实例2中,每当学生被抽中时,无论是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弱的学生,他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题,也就是说无论是哪类学生回答对问题的机率都很高,学生也由此而得到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会发现只要自己课堂上认真听了,老师的问题我还是可以回答出来的,自己并不差。

3.教法相助、自主探究

利用不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构建有效教学的关键。布鲁纳曾经指出:“人唯有凭籍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努力才能学到真正的发现方法。这种实践经验愈积累,就愈能将自己学到的东西概括为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式,掌握这种方式,对他将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有效的”。

在职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律性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这就要求在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培养。我们在给出教学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下面为笔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时所采用的一些方法。

(1)学案教学法。以VB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了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后开始进入程序设计,笔者便开始采用学案,最初的学案中老师帮学生写出了步骤,属性设置等大部分内容已经完成,学生只需要填空形式来完成关键的语句。等到学生对于学案教学法比较熟悉后,此时笔者给出新的学案样式,需要学生自己开始对题目进行分析,能写出分析过程,自行完成属性设置,同时再写出程序代码。这对学生提出了一个更好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学案教学法是对学生学习质量有了保证,根据学习的规律,让学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技能,从而真正达到有效教学。

(2)微课教学法。职高学生差异性大导致教师在上起课来困难极大,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采用当下热门的微课教学法。利用微视频等资源让学生课前先进行观看自主学习,并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保证学习自主学习时能有据可依,并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同时,在课堂中,先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并进一步设计进阶任务,深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最后通过协作探究,使学生真正得到知识的内化,掌握技能。利用微课教学法,大大的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中讲解与演示操作的时候,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做引导,这就有效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的可以做到有效教学。

4.多元评价、促进教学

结合多种形式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是构建有效教学的基石。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不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而且要注重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

计算机类的课程中以上机操作为主,所以教学的评价都需要在课堂内完成。作为教师在学生操作任务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学生探索求知的过程,寻找多种评价方式,不能根据最后结果评一个分数。笔者在所任教的课目中一般采用以下四种评价方式: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小老师”评价和教师的评价。

下面以《PS图像合成的综合实践》为例具体来阐述四种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在任务的后面会带有一张学生自我评价的表格,学生针对本堂课的知识作出具体的评定,不仅是让学生对自己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资料。

以下为学生自评用的自评表:

学生作品自评表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 ★★★★ ★★★

内容(30%) 所合成的图像能表现一定的主题,并能适当添加文字表现主题。

画面美观,色彩协调,整体感觉好,给人以美的感受。

所选择的素材能恰当地表现作品的主题。

技术(30%) 能将不同的图像拖动到同一幅图像中。

能更改图层的透明度。

能使用索套、魔棒等工具

能使用羽化、滤镜等功能

创造性(30%) 素材之间的搭配有新意和创意。

在图中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创造特殊的效果。

主题构思独特,有创意。

道德价值(10%) 所合成的图像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符合道德规范。

综合评价 打★

小组成员互评:这是让学生对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评价,该过程不仅可以起到学生之间互相监督的一个作用,弥补学生自评中带有不真实的成分,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小组内其他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和促进。同时要对别的学生做出很好的评价,自己必须要对其中的知识点了解和熟悉,所以又有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自己的学习。下面附上小组成员互评时用表:

小组成员互评表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姓名

内容(30%) 合成的图像能表现一定的主题,并能适当添加文字表现主题。(10分)

画面美观,色彩协调,整体感觉好,给人以美的感受。(10分)

所选择的素材能恰当地表现作品的主题。(10分)

技术(30%) 能将不同的图像拖动到同一幅图像中。(7分)

能更改图层的透明度。(7分)

能使用索套、魔棒等工具(8分)

能使用羽化、滤镜等功能(8分)

创造性(30%) 素材之间的搭配有新意和创意。(10分)

能在图中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创造出特殊的效果。(10分)

主题构思独特,有创意。(10分)

道德价值(10%) 所合成的图像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符合道德规范。不粗俗,不低级趣味,不侵犯他人的尊严与人格。(10分)

综合评价 得分

“小老师”的评价:“小老师”是在每个月初由教师评选出的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每月一评。“小老师”的职责是:完成自己的任务操作后,起来帮助自己负责的小组的学生辅导工作,并在最后给出自己负责的小组成员的评价。

下面为“小老师”评价时用表:

“小老师”评价表

评价项目

姓名 内容 技术 创造性 道德价值 总分

教师评价:教师在上述三种评价的基础上,选出本堂课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或作业,来进行点评。在评价的过程中,表扬优秀并抛出思考性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再次思考。当然,教师还需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批阅,并给出相应的定量评价。在第二次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几分钟时间,将上次课的所有作品作综合性点评,这样会给学生带来越来越多的动力,也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

5.及时反思、创新课堂

及时的反思教学是构建有效教学的保证。反思教学可以理解为一种“研究性教学”,是教师以研究的心态和研究的策略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回顾、审视、批判和创造。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在完善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突发的教学事件和生成的教学资源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改,重新设计教学,以保证和完善后来教学的效率;在常规的评课中要注重反思和总结,并有行为跟进,或以教学后记、教学随笔、教学叙事和教育课例的形式作为教学反思的记录保存,让有效教学的理念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

计算机教学内容多,包含的知识更新快,这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任教计算机基础课时,带有两个以上平行班,每一次都会在第一次上课的班级上完后写下自己本堂课中的成功点和不足之处,在下一个班级上课时,根据前面的情况进行调整,同是还要根据不同的班级班情况做出相应的变化。

四、研究的成效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10动漫班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对学生是否期待课前十五分钟的竞赛时间作了问卷调查,有73%的学生十分期待和喜欢,18%学生表示可以接受,只有9%学生不喜欢,见图1。而在12计算机班上FLASH教学时, 为了验证有效教学的效果,笔者在开学初期和期末对学生进行两次课程喜爱程度的调查,本课程学生从开学初18%的学生喜欢到期末上升到86%的学生爱上了这门课。

图1 对课前竞赛不同态度的学生比例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学会如何去学习,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才是真正重要的。在计算机教学中,笔者一直坚持课堂上的常规要求,例如在《FLASH动画制作》教学中,对于元件、图层的命名,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做到正确命名方式,同时对于文件的保存也必须做到规范。每次课都需要学生先自己动脑思考,自主探究,半个学期下来学生就会有一种比较强烈的意识,遇到问题不再不停得问老师。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于评价这部分,每次课堂上都要经过三轮的评价,学生也养成对自己评定的习惯及评价别人的习惯,并且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判断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有效教学的实施,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竞赛也取得不错的成绩。13年,笔者教学的班级中学生参加杭州动画片制作大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参加杭州影视后期制作大赛,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12计算机班ACCESS市会考,超出市平均分10多分,同时该班级期中与期考试成绩相比,班级中优秀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及格明显减少,见图2。

图2 12计算机班期中期末成绩对比

五、结语

笔者利用多门计算机课程运用上述的步骤进行有效教学研究,充分得出这样的坚持是有成效的。当然有效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效果的,这需要教师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同时也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当然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也遇到问题,情景的创设不是所有内容都起到良好的效果,评价时部分学生随意性评价等,这些正是以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何善亮编著:《有效教学的整体建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2]姚小岗. 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 职教研究.2008.4.

[3]辛继湘主编:《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

[4]干国祥编著:《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2.

猜你喜欢

职高有效教学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职高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