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处事,做真善美的正直之人

2016-04-20徐跃之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正能量

【摘 要】埃德加·爱伦·坡以神秘故事和恐怖小说闻名于世,是美国短篇故事的最早先驱者之一,又被尊为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进而也被誉为后世科幻小说的始祖。通过品读埃德加·爱伦·坡的《Thou Art the Man》这篇短篇小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谈谈由阅读而理解到的三种理性行为:一种是正常合理的理性逻辑思考,一种是疯狂的理性行为,还有一种是有限的理性行为。这三种不同的理性引导着人们思考做事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应采纳正确合理的理性思考方式,正确的理性和逻辑是能正确分析出人类的心理,对人类心理的认识理解是通向真理的有效途径。该小说以故事的方式表达了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符合当前弘扬积极的和谐社会正能量的主旋律,警示人们采用理性的逻辑思考,去伪存真、弃恶扬善。

【关键词】理性处事;理性逻辑思考;疯狂的理性行为;有限的理性行为;正能量

埃德加·爱伦·坡以神秘故事和恐怖小说闻名于世,是美国短篇故事的最早先驱者之一,又被尊为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进而也被誉为后世科幻小说的始祖。这学期有幸读到了他的短篇小说《Thou Art the Man》。该小说不仅具有惟妙惟肖、生动活泼的人物肖像描写和引人入胜、惊险跌宕的故事情节,而且具有出色的人物心理描写和逻辑缜密的剧情推理,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故事情节都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人一口气读完它。

1.故事概述

《Thou Art the Man》讲述的是富翁Shuttleworthy(沙特尔沃思)的失踪故事。为寻找Shuttleworthy,Shuttleworthy的好友Charley Goodfellow(查理·古德费洛)与Shuttleworthy的侄子Pennifeather(彭尼费瑟)两人之间尖锐对立;而事件的见证人之一——故事的主人翁“我”依据事件的来龙去脉,层层推理,在掌握疑问证据的基础上,追根求源,从而找到真实的证据,最终抓住真正的杀人元凶Goodfellow。

2.故事情节分析及其启迪

Charley Goodfellow是个外乡人,六七个月前才来到富翁Shuttleworthy的居住地拉托尔巴勒镇,与富翁迅速建立了超好的个人关系,并与富翁成为了挚友,并且和这里除Shuttleworthy的侄子外的所有人都交好,获得了人们的较好口碑。人们都称赞他:“open, manly, honest, good-natured, and frank-hearted fellow, with a rich, clear voice,……, and an eye that looked you always straight in the face……”【1】(忠实厚道,笑容可掬,心地善良;嗓音洪亮,双目炯炯有神,显得坦率和真挚,毫无丝毫矫揉做作之态),甚至从他的名字就能看出来他是一个人缘极好、受所有人爱戴的“好人”。故事的主角之一Shuttleworthy的侄子Pennifeather却是最讨厌Goodfellow的一位,通过他的名字我们也能知道他并不受人重视和欢迎,小说这样形容他的性格:“a young man of very dissipated habits, and otherwise of rather bad character【2】”(非常放荡的年轻人习惯,性格比较不好)。而面对Shuttleworthy的失踪,两人却有极为不同的反应态度:Goodfellow的情绪反应异常悲伤,并且不让大家做任何事情,其可以解释为真正的悲伤往往会使悲伤者难以做任何事的,侧面写出他与被害者感情之好。读者感觉到他的反应未免太过激,行迹有些可疑。Pennifeather却竭力要求马上去寻找Shuttleworthy。后来在Pennifeather的要求下,居民推选Goodfellow做领头人开始寻找Shuttleworthy。而Goodfellow竟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搜寻,竟然发现了许多对Pennifeather不利的东西。如果说孤证不成立,那么在搜寻的途中发现了Pennifeather的刀、马甲、子弹等等,这些都是对Pennifeather极为不利的直接证据。由于人的情绪对回忆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情绪激动时会妨碍记忆,因为激动会使人失去意志的控制,使回忆不能按照要回忆的方向进行,不过,愉快的记忆是会增强记忆效果的【3-4】。Goodfellow在旁边说着看似维护好友侄子实则是激化居民愤怒的话语,而居民一直以来对Goodfellow的好印象以及对发现了所谓的证据激起了愤怒,让他们无法正确辨别Goodfellow话语的正确性,使他们加深了对Goodfellow话语的肯定性和认同性,甚至是认为Pennifeather为了遗产而杀人的,杀人动机都显得那么确有其事、证据凿凿,居民深信不疑Pennifeather就是这个案件的“杀人凶人”。

笔者不得不说Goodfellow真的是一位好演员,他在发展到目前为止的故事中都扮演着一位睿智的、可靠的人。居民的每一步看似是集体由愤怒引发的自发性的行为,实际上都是他在一旁诱导,而他却仍在这个集体中扮演一位十分正义地要为朋友揪出凶手的好人而不被任何人怀疑。当然,小说最后为我们揭秘了Goodfellow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若不是在最后Goodfellow的良心促使他亲口承认,若不是他在死去之前的恐惧和忏悔,让人觉得他还是一个正常的人,那么在之前的策划杀人过程和杀人善后过程中,Goodfellow却理性得让人不寒而栗。他与Pennifeather的恩怨能让他长久记恨,直到他筹划一个自以为完美的机会去执行他精心策划的罪恶杀人行动。如果说Goodfellow与Pennifeather的那次争吵后的狠话是冲动的气头之上所说的话,那么他仍实施的杀人栽赃报复行动,就不能再说他是一个冲动的人了,相反,他却是一个理性得让人觉得可怕的人——表面上的好人形象 ,掩盖了他内心罪恶的阴暗心理。小说中最为理性的人应该是从未露面的“我”(该小说的主人公)了,“我”与那些盲从的居民不同,有自己的想法,能理智思考与推理所看到事情的本质,甚至能接过Goodfellow策划的“棒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戏继续唱下去,揭开居民认识上的错误面纱也指出了真正凶手。小说中的“我”确实是十分理性并且很有推理逻辑与思考,能经过理性思考选择一个最佳的破案方法,编演了一出好戏,找到真正的凶手。

小说中的“我”确实是理性的,是一种正常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理性思考方式。而Goodfellow在某一方面也是理性的,他能策划一场近乎缜密的罪恶杀人行动并且差一点逃脱惩罚,笔者认为他的理性是一种疯狂的理性——疯狂实施罪恶的杀人事件,从而达到栽赃陷害他人、报复他人并侵占富翁遗产的罪恶目的。该故事也阐述了那两句古话的含义:“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作者并没有在小说中详细地刻画其他任何一位居民,因而使读者对除了主要人物之外的其他人都是印象模糊(或许这是作者写作的高超技巧——强化主要人物形象),可以说在该故事中他们基本就是盲从,但是他们真的在这件杀人案里没有一丝理性吗?这也不令人信服。在真实的行为中,人们往往追求的是“满意”而非最优。这里的“满意”指的是,选择一个最能满足个体需求的行动方案,即使该方案不是最理想或最优化的,这就是有限的理性【5】。而居民正是这样的有限理性,但是笔者却不禁产生这样的想法:也许居民们是有过怀疑的,但是当怀疑的矛盾点指向Goodfellow时,他们产生了犹豫,因为当一个你十分信任或是爱护的人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时,人们的第一反应也就是情绪与感性引导的方向是包庇而不是指证。鉴于Goodfellow在居民心中的完美形象,他们会想办法说服自己相信平时品性不端的Pennifeaher才是凶手,伴随着最终证据(Shuttleworthy的尸体)的出现,居民表现出自己被恶人蒙蔽而达到愤怒的顶点。由于Pennifeather本身就不得人们喜爱,平日里也不干好事情,他是凶手对于居民而言并没有感情上的伤害和不能接受的地方,这样的结果未尝不是大家所追求的都能满意方案。这也是一种理性,是权衡之后的有限理性。

Goodfellow无论怎样伪装,外表给人的好印象掩盖不了他自己内心的丑恶与行为的罪恶,也逃脱不了道德与正义的惩罚。通常,人们总是以善良的方式对待他人(例如对富翁Shuttleworthy的尊敬),对于伪善之人,需要人们擦亮双眼、仔细甄别(例如对杀人凶手Goodfellow的态度),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防止善良的人被伪善的人利用(富翁Shuttleworthy以自己的善良交来伪善的挚友Goodfellow,才招致Goodfellow的杀身之祸),仅以有限理性行为的思考还是不足的,需要有理性的逻辑思考,达到去伪存真、弃恶扬善的目的。小说的结尾交代了杀人凶杀的罪有应得之后,Pennifeather继承了巴纳巴斯·沙特尔沃思先生的所有家财,他“从这一不幸的事情中幡然醒悟,立志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从此过上了平静的日子”。这也符合当前弘扬积极的和谐社会正能量的主旋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篇小说的确值得人们去仔细品味学习。

3.结语

(1)《Thou Art the Man》这篇短篇小说揭示了三种理性行为(正常合理的理性逻辑思考,疯狂的理性行为,有限理性行为)。这三种理性行为都在引导着人们思考问题、处理世事,当然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应采纳正确合理的理性思考方式。不仅是在此小说的那个特定的社会背景,即使是当下,也仍在倡导人们要理性和逻辑地做事,因为正确的理性和逻辑是能正确分析出人类的心理,而对人类心理的认识理解是通向真理的有效途径。

(2)该小说也是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力作。该故事启迪人们对于伪善之人,需要人们擦亮双眼、仔细甄别,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防止善良的人被伪善的人利用,仅以有限理性行为的思考还是不足的,需要有理性的逻辑思考,达到去伪存真、弃恶扬善的目的。该小说也是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主题也符合当前弘扬积极的和谐社会正能量的主旋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篇小说的确值得人们去仔细品味学习。

(3)唯一略显不足的是,作者对富翁Shuttleworthy与Goodfellow(后来的杀人凶手)成为挚友的笔墨交代不多,不免会让读者产生疑问,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或许是富翁Shuttleworthy的善良,仅仅是有限的理性思考行为,缺少对伪善之人而且是真正恶人Goodfellow的辨别?这也许是该小说警示善良的人们的一个方式吧。

参考文献

[1]朱宾忠.英美短篇小说精粹——从司各特至福克纳【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93.

[2]朱宾忠.英美短篇小说精粹——从司各特至福克纳【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95.

[3]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及其他【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43-244,142.

[4]费多益.认知视野中的情感依赖与理性、推理[J].中国社会科学,2012(8):32-47.

[5] 西蒙H A.管理行为【M】.杨 硕,韩春立,徐 立,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20-21.

作者简介 徐跃之(1995——),女,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3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正能量
新闻报道中“正能量”的传递方式分析
“正能量”歌曲类型分析
新时期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大”明星的“小”情怀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