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2016-04-20刘卫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循环经济第三产业工业

刘卫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水、矿产等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也日益严峻。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迫在眉睫。循环经济是一种倡导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研究循环经济在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与循环经济存在主要问题,并结合国情给出国内发展循环经济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

一、前言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活动规范及行为准则。它通过从“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整体社会循环,完成物质的反复循环流动的闭环运动过程,使得在整个经济系统及生产、消费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很少产生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二、基于循环经济的三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十分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围绕提高资源效率做了大量工作,从1999年开始,我国在研究和借鉴国际上发展循环经济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从解决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入手,通过推动清洁生产、建立生态工业园、建设循环经济型社会等多种模式,从企业、区域和社会多个层次进行了循环经济理论的探索和实践的尝试。同时,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企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以及节约一切资源的法规、政策、标准和管理措施,加大了以节约降耗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资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提高,进步促进了国内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1.工业发展现状。

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我国工业能耗利用率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在重点行业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的典型企业。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以及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逐步建立。利用国债资金重点支持了一批节能降耗、工业循环经济项目。全国大部分省市都成立了循环经济领导机构,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政府工作重点,建立了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和技术开发,组织实施了一批循环经济重点工程,企业清洁生产正全面而深入地推行。

2.农业发展现状。

与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相比,农业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农业经济的流向形式是单一向的,即“资源—农产品—废气物排放”,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3.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由于第三产业的行业繁杂,涉及的譬如文化教育和体育、物流与物业管理、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旅游与餐饮服务等诸多行业可能有共同的特点,但更多是各行各业特有的属性和运行机制,因此要考虑其共性,同时由于各省地方的区域经济结构和实力差异,南北或东西区域的分布有不同,规模和服务的对象有差距,所以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规划也要正视这个问题,做到既涵盖全面又突出重点。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3R分析

3R原则是循环经济特有的运行原则,对发展循环经济至关重要。3R原则有较广泛的适用性,既可以指导和约束生产和消费领域中的各类行为,也可以融入各类发展规划中,引导经济社会的管理活动朝着更加合理和协调的方向发展。

1.减量化原则。

减量化原则是循环经济的第一原则,属于源头控制方法,旨在源头减少投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流量,坚持生产和资源节约并重,实现资源和污染物排放的源削减。

2.再使用原则。

再使用原则是循环经济的第二原则,属于过程控制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防止物品过早的成为废物。在生产领域,要求按照生态设计的理念来设计使用标准尺寸的零部件,以便于维修和升级替换,从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在消费领域,提倡消费者购买耐用的商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强调通过强化服务等手段,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而不废弃。

3.再循环原则。

再循环利用原则是循环经济的第三原则,属于终端控制方法,目的是使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通过“资源化”的手段,将其再加工为可重新使用的原材料或产品,并使其重新返回到生产和消费领域。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要求从材料选取、产品设计、工艺流程、产品使用到废物处理,实行全过程清洁生产,力争做到废物排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尽管我国在循环经济方面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探索,已有一定基础,但仅仅是开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

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一是对我国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认识不足,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对经济发展和环境间的关系及其矛盾了解不够,或不够关心。三是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作用了解不够、知之不多。一些规划追求画“圈”。事实上,如果不计成本任何废物均能变成有用的原料,即“废物变原料”是要投入的;同时,有些产业链的联系存在不确定性,如“疯牛病”的出现就与不恰当的蛋白饲牛有关。因此,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基本特征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2.缺乏总体规划和宏观指导。

目前,我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国家还没有制定总体规划和推进计划,对循环经济发展指导和引导不够。由于资源利用的统计核算体系不健全,制定综合反映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生产率指标等存在很大困难。将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环保产业等方面工作,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统筹规划,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也十分迫切。

3.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从总体上看还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已有相关立法质量有待提高。

4.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体制。

发展循环经济在推动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方面的一个重要基础,是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建立不易回收的废旧物资回收处理费用机制等,这些都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激励。

5.缺乏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

目前我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总体上看,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明显滞后,多数企业还没有能力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同时也缺乏了解相关技术信息的渠道。

6.尚未形成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公众行动的运行机制。

循环经济是一种有利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及消费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地方、各部门的协调一致。目前,在这方面国家有关部门之间分工和管理职能不明确;有些法律法规中规定的执行主体消失了,有些主管部门的职能交叉和重叠,再生和循环利用市场秩序混乱,缺乏有效监管。

五、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生态园区循环经济可从以下几点试做努力:

1.创新机构,保证循环经济深入发展。

成立循环经济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区域实际状况,从引导和促进的角度出发全面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要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2.绿色招商,促进第二产业生态工业发展。

通过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的构建与完善,资源和废物的减量化等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改善投资环境。

3.集约使用,提高资源使用率。

注重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无论在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是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均努力达到较高水平。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4.重视科技,引领静脉产业生态工业发展。

可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海水淡化以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投资兴建垃圾发电厂,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烟气净化处理发电的同时保护居住环境;完善区域水循环系统,建立以污水处理厂为主体的中水回用系统,节约用水的同时满足企业对中水的需求。

5.加强信息建设,构建生态工业信息平台。

建立固废资源信息网,便于企业之间进行固废资源交换与再利用的信息沟通,为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建设搭建信息平台。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提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大技术领域和重大项目领域,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法规、政策和措施;提出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改造工业园区以及城市发展的思路;树立先进典型,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在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微观基础。

6.注重生态教育,建设绿色学校。

生态文化建设从孩子抓起,各级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在相应课程中增加环境保护知识内容,把生态教育纳入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从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六、结论

循环经济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影响到产品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因而与工业、农业及第三产业密切相关,作为循环经济系统的成员或主体的各个产业链,在循环经济运行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能。这些主体必须遵循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自觉发挥各自的职能并相互协作。这样,整个循环经济系统才能顺畅运转起来。然而,在现行的经济条件下,循环经济不会自发实现。在政策与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在明确循环经济各主体职能的基础上,要通过创新机构,绿色招商等措施,构建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陶红. 宁夏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大学, 2014.

[2]杜莉. 清洁发展机制下的中国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 2012.

[3]娄会荣. 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12.

[4]李显庆. 河南省内乡县牧原养殖有限公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 2013.

[5]张西林.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城市公园垃圾处理[J].安徽农业科学, 2013(03).

[6]郑季良,邹平. 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制造系统及其集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05).

猜你喜欢

循环经济第三产业工业
工业人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