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家文化的社会性质看我国阶级社会的起源
2016-04-20何艺培
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在我国的历史上,经历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母系社会是原始社会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个阶段是原始的共产主义制度,父系社会则是原始社会的末期。在原始社会末期,并不是马上就进入到了阶级社会,在两个阶段之间是一个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这个时期既包含着一些原始社会的因素,又孕育着阶级社会的萌芽。齐家文化正处于这个时期,在齐家文化中我们既能看到父权制的发展,也能看到私有制的形成,阶级的出现。可以说我国最早的阶级就是在齐家文化时期产生的,从齐家文化时期开始,中国开始走进奴隶制阶级社会,有了最初的国家。
齐家文化时期,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明显。在齐家文化时期的单人墓中表现出了明显的贫富分化,大墓中的随葬品不仅种类多样,数量也很庞大。而另一方面,利用废弃窖穴埋葬的现象也已经普遍存在,这种埋葬方式墓坑中的骨架多为散乱,并且往往都没有随葬品。齐家时期大墓减少,40件以上的大墓数占齐家时期总墓数的0.27%,大多分布在1-10件的范围内,占总墓数的74%。虽未发现特大的建筑或墓葬,但齐家文化墓葬规模以及随葬品质量方面还是有相当大的悬殊。尤其是在当时,畜牧业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生产部门,猪下颌骨作为随葬品的多寡更能说明贫富的不均。在齐家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出现大量猪下颌骨随葬的现象,少的仅有一件,而多者则可达六十余件。这些现象都说明到了齐家文化时期,贫富的两极分化已十分明显,私有制已经确立。
齐家文化时期已经出现铜器,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女在生产上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从前,男子狩猎,女子从事采集和原始农业,女性的劳动是人类生活必需品的主要来源,男子的劳动只是补充,因此当时女性的地位高于男性。而当生产工具出现,犁耕农业和畜牧业开始成为主要生产部门后,男性的劳动变得举足轻重,女性的劳动与男性劳动比较起来则成为附属品,男性因此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父权社会变逐步确立起来。
由于男性地位上升的缘故,使得女性和剩余产品成为成为男性证明自己社会地位的私有财产。这种现象在齐家文化的墓葬中表现的相当突出。齐家文化时期的成年男女合葬墓,墓葬中的男性和女性不一定是同时死去的,在以男性为主的墓葬中,女性的陪葬有两种可能,首先是“杀妻殉葬”,在丈夫死去后,作为妻子或者妾的女子要跟随丈夫一同离去;另一种情况,随葬的女性可能是女奴,在原始的部落战争中,被俘虏的男性一般都会被杀掉,而把女性当作妾或奴隶留下来,在主人死后,以强制性的手段把女奴一同埋葬进墓穴内。所以在原始奴隶制中,女性是最早沦为奴隶的。
发达的齐家文化时期,社会已经发展到了父系社会鼎盛的时期,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之间的社会分工交换关系的发展,为阶级社会的产生提供给了物质条件。恩格斯曾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随葬品能体现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也能体现墓主人的社会身份地位,器物上的生产力附加值越多则越能体现社会成员间的级别差异,生产力附加值多的器物如骨器、玉器、青铜器等,这种随葬品无疑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原始社会,人们称之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但是这种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是建立在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物质条件匮乏的基础之上,它仅限于氏族的内部而不是整个社会。各个氏族各自独立的利益是不同的,一个氏族内部对内是公平的共产主义,但对外就不是共产主义了,而是各个氏族物质资料私有,因此准确的说我们可以称之为“原始氏族共产主义社会”。在那个时候,一个氏族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独立的利益单位,这相当于阶级社会出现后的一个国家。氏族和国家都是自己独立的利益单位,其构造和功能也十分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在氏族内部是共产主义社会,而国家内部则是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是由原始的无产阶级社会发展而来,阶级社会的国家结构也即是从氏族公社的管理结构演变发展而来。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生活资料除了满足社会成员生存需要以外,出現了一定数量的剩余。原始社会仅是为了生存而奋斗,生活资料平均分配的时候,偶尔出现剩余,都由氏族的首领来管理,等到缺少食物时,再由首领分配给大家。在生活资料剩余和不足的交叉情况下,在生存都无法顺利保障的社会环境下,不存在着少数人能占有剩余产品的条件、可能性和欲望。当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剩余产品开始富裕。于是生活的经验使氏族首领意识到占有剩余产品的好处,不仅会使生活有保障,还能使自己的生活强于其他人,因此,便产生了追求占有更多生活资料的欲望,他们也是最有可能实现这种欲望的人。阶级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压迫,最初的压迫是家庭内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女性对男性的屈从。首领掌握着生产资料的分配权力,于是这一部分人优先占领剩余产品,在这一过程中有可能伴随着暴力手段。于是原本同一利益的氏族群体会分裂为两个对立的群体,其中一个部分占领另一部分的劳动成果,阶级产生了。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齐家文化时期墓葬中的殉人现象分析。
在齐家文化时期,墓葬中已经出现殉人的现象,在齐家坪、皇娘娘台、秦魏家与柳湾等地都有发现。例如,在齐家坪有发现有8人与13人的合葬墓。13人的合葬墓中,剧中者为仰身直肢葬,其余的人骨皆围绕剧中者的四周而葬,葬式皆不一样,有的侧身葬,有的屈肢葬。葬于居中位置的应当是墓主,而其余围绕墓主人葬的可能就是殉葬者。青海柳湾M314的人殉表现的更为明显,墓主人是一位成年男性,有较好的木棺葬具,仰身直肢葬于木棺内。木棺外葬有一成年女性,面向木棺,即面向主人一条腿被压在棺下。M979,是一座5人合葬墓,墓主人为男性,仰身葬于独木棺内,棺外殉葬者有四人,仅存头颅骨。M952,是断肢葬,两手斜放在腰部,下肢被砍断倒置于两股之间,似捆绑状。这些被殉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墓主人的亲属,妻妾等,近亲相殉是人殉制的共同准则另一种是战俘。齐家文化时期的这些人殉的墓葬都是当时存在阶级压迫的反映,是当时阶级对立的证明。充分证明了当时已经是鲜明的阶级社会,奴隶制社会已经出现。
作者简介:何艺培(1990.11-),女,汉族,甘肃,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兰州大学,研究方向:考古学与博物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