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研究

2016-04-20田淑英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田淑英

摘要:由于改革开放的指导,在我国衍生出了经济高速发展状态。社会生产力提高,科技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对环境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却日益严重。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关注点开始从只顾经济发展到经济发展与环境并存发展。这篇文章将通过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保护现状,来讨论双方的关系,并提出相关意见和改善途径。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配置

引言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能使环境得到保护,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单一的只注重经济发展而不考虑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是一个慢性自杀的行为。各行业为抢占市场,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而对环境进行不断的破坏。环境资源的库存日渐式微,为留住我们的家园,让经济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同进步成为当务之急。

一、基本情况概述

(一)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体制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因此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体制的改革,让我国的生产力被解放出来,国家的整体水平在上升,并正在进一步完善。工业化的发展从重轻轻重,到现在的轻重工业一齐发展。原来单一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已经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在经济体制上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从之前的单一公有制到现在按劳分配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方式。城乡经济结构也有协调性的统一发展,让以往的城乡经济不平均化得到改善。

(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情况并不乐观,为了达到2020年的GDP比2010年要翻一倍的目标,今后每年都必须以6.5的速度保持增长,姑且不讨论这个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但太过刚性的目标,势必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太过压迫性的任务会让工作中的人们喘不过气来,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靠投资和外资带动,创新性技术含量极少,而这样粗放性的增长方式是不能满足当下需求的。一个国家的经济产业提高,则需要创新和高科技的带动。此外,我国的主体不够完善,造成很多产业的产能过剩,泡沫化的金融,主观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及政府的主体分工不明确,让我国的市场竞争主体没有一个确立。还造成过多的产能浪费,环境资源的破坏。

(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

由于经济目标制定得过于刚性,不少企业为完成相关的目标,不惜牺牲和破坏环境来满足企业的发展。大自然遭到破坏后,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区域的生态。全球气候变暖,就是由于人类在工业中使用过多的石燃料等,在有机废物中加工发酵时,释放出甲烷等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水污染也是近来的热点话题,城市地下水的超量采集,让海水入侵到我们的淡水资源里。大量淡水湖泊资源的富营养污染加重,以总磷和总氮为首的物质加重了河道的污染。近海区域的赤潮更是让水生物大量死亡,导致水产养殖受到影响。

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荒漠化、森林荒漠化,虽然在局部上开始进行保护,但大体还是继续被破坏,治理的力度赶不上破坏的程度。

二、影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主要分为两大环境。第一是硬环境,主要是交通、生态等一些外在的物质条件下的影响因素。第二是软环境,这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包含思想文化等因素。依托我国的环境资源,我们在经济、文化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资源被破坏的局面让我们意识到不能再因为发展经济就消耗掉那些不可再生资源,经济的转型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式成为现在最合适的前进方向。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等手段为我国的经济转型提供了条件。

(二)产业结构、产业分工、技术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产业分工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发展较高的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就越大,经济增长也就更迅速。不断调整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将产业结构的层次更加细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帮助。并且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企业收益会达到最优,也算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实现形式。主导产业的发展跟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思想是分不开的,主导产业的向前发展可以带动周边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让经济增长更快。社会的分工,造就了不同的专业人才,技术工人的熟练程度对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是很关键的因素。新的产业部门的出现,会导致新的分工,然后推动经济发展。

(三)政府的环境经济政策

利用好区域的优势,可以挖掘经济发展的潜能。从沿海到内陆再到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政策都是以每个区域的优势来进行战略部署。从而自身的条件和环境出发,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系统的经济发展机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将资源配置到位,把资本运营效率提高,把客观实际的市场竞争力给释放出来。建立一种合理的经济环境政策,财政的投入是非常关键的,利用财政的支持,政府可以促成环境的保护。例如,开发者补偿、绿色税收等都是强有力的政策保护手段。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明确人们的使命感,让应该受到资源保护的地区得到相关的补偿。

三、结束语

环境问题是经济活动的结果,并且将会影响未来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我国政策的调整、创新思维的拓展、分工技术的明确,将提高生产率,特别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的资源配置为建设我国环境友好性、资源节约性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吉红云.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权衡研究[J].北方经济,2006(19)

[2]郑小兰,李晓靖.谈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J].商业时代,2007(11)

[3]向明权.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J].清江论坛,2009(02)

[4]卫留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共赢[J].中国经济周刊,2008(14)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