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016-04-20万春伶
万春伶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人类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核心指导思想,而和谐社会是每一名中国人所共同追求的社会理想,它不但具备了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同时还拥有坚实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时代发展的精华,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科学的方法论与世界观,同时奠定了其哲学基础。
关键词:哲学思考;和谐社会;构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工程是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我党不断追求和努力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的,是打造全国人民各得其所同时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是最终实现党的重要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一、和谐的内涵与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在于“和谐”,简言之即是所有事物都能够统一协调的生存与发展。站在人类的角度来说,和谐主要指的是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和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它属于一个关键的哲学范畴[1]。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和谐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和谐社会的构建即是要打造出政治、经济、文化共同发展和繁荣的社会。古代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都在一定时间内存在了“和谐”的现象,各个朝代也出现了“清明盛世”,这也能够称之为当时的和谐社会。但古代的“和谐”皆是传统意义上的和谐,其本质还是带有阶级思想性,是统治者的和谐,其逐渐走向衰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今天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应当说是现代的和谐社会,其本质属性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压迫与剥削的社会,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思想观念的社会,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也是站在公平与正义的角度出发来构建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二、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民主得以较快发展和完善,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得以贯彻。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以及依法治国的统一,它体现在政治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民主制度逐渐完善,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逐渐扩大,将社会主义社会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
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与出发点,准确的体现和照顾了各民族地区群众的实际利益,借助于多元化的方式进一步构建权利公平、规则公平以及分配公平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确保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
第三,在和谐社会中,所有公民能够相互帮助、各民族群众团结友爱。“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实现的道德基础,它是全国所有公民的共同愿望。
第四,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能够组织和调动所有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出人们群众的创造力,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鼓励和支持创新,确保我国经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2]。
第五,在和谐社会中,社会管理制度逐渐健全,社会组织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安定团结在共同的大家庭中。这里的安定指的是社会稳定、政局稳定以及经济发展稳定。而单单依靠安全是无法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的,安定还必须和秩序联系起来,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和谐。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意义
一方面,站在哲学的角度出发来看,世界是矛盾构成的运动的世界,所有的事物都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人类自身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要确保人类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就需要构建一个充满和谐的社会。而我们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还仅仅是一个目标与理想,社会的和谐始终都是相对的,不和谐始终是绝对的。和谐社会并非指的是不存在矛盾的社会,矛盾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理。和谐社会的构建指的是在科学解决各类矛盾与问题的过程中持续前进。过去的不和谐因素一一被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因素便必然会产生,社会便是在这种消除矛盾、产生矛盾、再消除矛盾的过程中得以发展的。
另一方面,我们应当正确理解和谐与不和谐之间的矛盾,必须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从有利于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来探索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的正确途径,确保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合理的处理好社会中不同的利益关系,彰显出社会的公平性与正义性,逐渐拓展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政治,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实现,让他们可以充分发挥出创造性与主动性,构建良好的党群关系。
当然,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实际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指的是发展中的和谐,发展属于和谐的前提,而反过来和谐也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也具备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条件,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当前,国内社会整体上来说是和谐的,但依旧存在一些影响和谐的矛盾因素,比如说城乡经济发展失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增加、社会就业难度较大、社会福利保障不完善以及医疗教育机制不完善等民生问题,这些和人民群众直接相关的民生问题依旧存在;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也需要改革和完善;依旧存在党员干部贪污腐败、能力作风问题等;国外敌对势力不断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带来了不利因素。所以,正确的认识到和谐和发展二者的相互关系是当今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必须要认真审视的问题,我们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在不断发展和前进中解决遇到的困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3]。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属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工程,我们依旧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慢慢摸索。我们应当根据党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要求,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创新、求真务实,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雪梅.从马克思哲学观谈对构建当今和谐社会的几点认识[J].赤峰学院学报,2015(02):65.
[2]王婧漪.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35):28.
[3]黄明娣.马克思哲学的人学转向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价值探析[J].实事求是,2014(0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