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中船长亚哈的权力观解读
2016-04-20耿瑞
耿瑞
摘要:《白鲸》创作于1851年,是麦尔维尔最杰出的作品,被誉为“美国的《哈姆雷特》”。亚哈船长的独断专行导致“裴廓德号”的悲剧是缺乏民主束缚的悲剧。本文运用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权力理论对该小说主人公船长亚哈的权力关系性、策略性以及权力的反抗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出每个人都无法摆脱权力的反抗和制约作用。
关键词:权力;《白鲸》;亚哈;反抗
Abstract:Herman Melvilles masterpiece Moby Dick was written in 1851,which is honored as“American Hamlet”.Ahabs dictatorship that leads to the tragedy of“Pequod”is the tragedy of absence of democracy.By employing the power theory of the French thinker Foucault,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power of captain Ahab from the three aspects:the relationship,the and resistance of power and then further revealing the fact that everyone is within the control of power and we can never shake off from it.
Key words:power;Moby Dick;Ahab;resistance
引言:法國后结构主义者米歇尔·福柯思想十分独特,是后现代主义群体中的领军人物。福柯视权力为一种关系网络,认为权力是无主体、无中心的。他的权力观更侧重表现为微观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是一种相互交错的复杂的网络。因为权力是在运动的,所以福柯认为权力是没有主体的,也是没有中心的。在权力的反抗问题上,福柯只是认为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反抗。《白鲸》以一次乘捕鲸船到南太平洋的海洋航行为背景,“裴廓德号”船长亚哈率领全体船员,疯狂追杀一条曾经毁掉他半条腿的白鲸,经过三天激战,鲸船同归于尽,只有水手伊希梅尔意外活命。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既对立又依存的权力关系:不仅有主人公亚哈征服白鲸和蛊惑船员追杀白鲸的权力关系,同时也有以白鲸为代表的对立面对亚哈和船员的反抗。
一、权力的关系性
在这个捕鲸船的权力关系网中,每个人都只是权力的一个点,并且呈无中心、无主体的分布。权力是“一个永远处于紧张状态的活动之中的关系网络”。(福柯,1999,p.28)即使亚哈是操纵整艘船的权力主体,是统治者的象征,但是我们不能将权力局限于某个人或某些领域。福柯以其权力理论、麦尔维尔以白鲸的艺术特色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无法摆脱权力的作用,并且都在这个权力机制里运行着。爱默生在其著名的散文《论自助》中指出个人不必强求与别人的一致,而是要依赖自己,麦尔维尔的早期创作也是深受爱默生及其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爱默生认为,“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在稠人广众之中尽善尽美地保持了卓尔不群的个性。”(爱默生,2005,p7)。亚哈以自己的意志统治他的下属,使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他不是权力的占有者,权力从不在某些人手中,每个人都无法摆脱权力的作用,“权力从未确定位置,它从不在某些人手中,从不象财产或财富那样被据为己有。权力运转着。”(福柯,2007,p27)亚哈的捕杀白鲸计划若想成功一定需要船员水手的帮助,因为权力的实现必须要有权力关系双方的配合。
二、权力的策略性
福柯在对权力进行阐释时更加关注权力的技术问题,权力的运行通过规训技术得以实现,“权力不应被看作是一种所有权,而应被称为一种战略;它的支配效应不应被归因于‘占有,而应归因于调度、计谋、策略、技术、动作。”(福柯,2010,p28)亚哈明白意志薄弱的船员们的心理,采取了许多带有欺骗性和蒙蔽性的手段来实施对船员的支配和控制。在处理与下属间紧张而微妙的关系中他不但不惜重金悬赏,还花言巧语蛊惑人心。亚哈认为决不能让水手们失去了对钱的希望,“他们在绝望的时候,甚至会造自己的反的。”(麦尔维尔,p423)对于亚哈船长来说,他的全体船员的力量都可以看作他的捕鲸“工具”,他也必须利用船员做他的“工具”。福柯认为要研究权力的策略、机制和所有这些决策赖以实施并使其得到实施的手段,亚哈通过一系列规训技术实现了对权力的支配效应。
三、权力的反抗
《白鲸》在“裴廓德号”船上展现了一个权力机构,在这个机构中,权力与抵抗性共存,船长亚哈要进行反抗:白鲸撕吞掉亚哈船长的半条腿,实际上,他认为这是白鲸对他的侮辱与亵渎,腿脚相连,腿是“权力的隐喻”,这种权力缺失的心理使他将生活重心从捕鲸转变为猎杀莫比·迪克,权力穿透了亚哈,反抗也就从个体亚哈开始。“权力使人疯狂”,福柯所提倡的这样一种局部的“具体斗争”体现在主人公亚哈对白鲸捕杀的偏执狂程度上,其实“亚哈这个人很有爱默生所推崇的自助型人物的味道,”(常耀信,2005,p75)。福柯认为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反抗,而白鲸莫比·迪克是一个“非爱默生式”的自然,它面对亚哈的疯狂捕杀当然也要“拼死抵抗”。在“裴廓德号”船上展现的权力机构中,权力内部的权力与抵抗性共存,白鲸断了船长的一条腿,船长亚哈要进行反抗,船长报复白鲸,而白鲸也要反抗,各个船员对亚哈要与白鲸决一死战的计划要进行反抗,所以对权力的反抗,不是总体性的,而只能是一种局部的反抗。福柯的权力理论就这样打破了现代性的神话,证明了权力不平等的不可消除性与反抗的必然。
结束语
《白鲸》体现了麦尔维尔对世界、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深刻的现实意义也就跃然纸上了。本文结合福柯的权力观对船长亚哈进行的分析,让读者清晰地看到权力机制织成了一张可以收进一切的大“网”。通过福柯的权力观对《白鲸》中亚哈船长形象的解读,我们不难看出麦尔维尔对爱默生的思想所持的是反对立场。而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小说也反映了当今社会亚哈似的“有权势之人”认为权力高于一切,为了达到自己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欲望和既定目的,无视他人利益,滥用权力。然而,他们殊不知在这个权力关系网中,即使权力再大终将是权力的一个点,权力的这张关系“网”不会让任何人“逍遥法外”。
参考文献:
[1]爱默生.爱默生人生十论[M].亦非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
[2]常耀信.精编美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3]陈炳辉.福柯的权力观[J].《厦门大学学报》.2002(4).
[4]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M].杨善录,蒋勤荣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1997.
[5]米歇尔·福柯.《必须保卫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6]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M].北京:三联书店,2007.
[7]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三联书店,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