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

2016-04-20钟运露

上海护理 2016年2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护理风险管理

钟运露

(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梧州 543001)



护理风险管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

钟运露

(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梧州 543001)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护理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也存在一定风险[1]。高压氧治疗作为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需在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密闭环境下进行,且受氧舱内环境压力的影响,治疗过程中人员不能随便出入舱。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常伴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躁动等症状,甚至在高压氧治疗阶段仍需留置气管插管、静脉导管、导尿管、胃管等。因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潜在的护理风险较其他患者更大。如何有效地控制潜在风险,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的护理安全是本文探讨的关键。高压氧科自2015年1月对重型颅脑损伤行高压氧治疗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进行高压氧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0例(治疗次数3 646次)。其中,男86例,女44例,年龄7~76岁,平均年龄(52.0±5.5)岁。3 646例次治疗中,患者神志清醒719例次、躁动915例次、昏迷2012例次、需约束带约束1 203例次、留置管道(气管套管、胃管、静脉置管、导尿管)2 900例次;应用运送工具:轮椅560例次、平车2 050例次。病例纳入标准: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2],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重型颅脑损伤1~3周内,且有高压氧治疗适应证的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14年7—12月行高压氧治疗的60例(治疗1 662次)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6月进行高压氧治疗的70例(治疗1 984次)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意识状态、留置管道、平均治疗次数及应用运输工具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高压氧治疗的护理常规[3]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风险识别 护理风险识别是分析、识别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是护理管理的第一步[4]。通过收集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行高压氧治疗患者出现的护理风险,结合护理工作中的观察总结,归纳出重型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治疗过程易出现或潜在的护理风险事件:跌倒、管道脱落及皮肤损伤。

1.2.2 风险评估表设计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设计风险评估表。评估表共4个维度,18个条目,包括:意识状态、四肢肌力、咳嗽能力及吸痰间隔时间、留置导管情况、家属对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相关安全知识的认知(躁动者需约束防止跌倒、意外损伤、意外拔管等)。

1.2.3 风险控制

1.2.3.1 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及应急预案 制订并完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护理风险防范制度、措施及应急预案,并组织护士学习、培训。结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伴神志不清、躁动,易出现坠床及非计划拔管的特点,制定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护理风险评估制度、管道安全管理等制度及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护士长组织学习培训,每季度考核并进行应急预案演练,使护士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风险意识与应急技能。

1.2.3.2 落实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①风险评估:高压氧治疗前,护士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风险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②做好入舱宣教: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对清醒患者及入舱陪同人员进行预防坠床、跌倒、皮肤擦伤、管道脱落的宣教,失语的患者选用图表、文字、手势等方法示意,以取得配合、理解和支持。③预防跌倒:患者需在平车上入舱治疗时,确保平车拉起护栏;躁动者给予约束,固定平车脚刹,保持车间距≥10 cm以免发生碰撞。使用轮椅时患者头部及背部向后靠,并予腰带保护,出入舱时(因有坡度)倒转轮椅,使轮椅缓慢下行,避免患者躯体前倾引起跌倒。④预防皮肤损伤:应用约束带时先用棉垫或保护垫包裹患者腕部或踝部,再系保护带,注意松紧适宜,以免造成局部皮肤损伤。氧舱内相对狭小,躁动患者出入舱时应注意防护,避免肢体伸出平车外与舱门碰撞造成损伤。⑤管道安全管理:a.妥善固定,确保各接头紧密衔接。气管套管系带打死结固定,松紧以容纳一指为宜。躁动者约束上肢;静脉留置针用自粘敷料覆盖后再用自粘弹性绷带保护。胃管除应用常规方法固定,再加一条细带子缠绕胃管一圈并打结,然后固定于脑后枕部,定时记录胃管的深度。尿管固定于大腿内侧,集尿袋用挂钩固定于一侧平车边沿下,不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避免翻身时过度牵拉尿管导致管道脱落。b.实施保护性约束:昏迷、烦躁、不合作患者及小儿进行适当的约束,防止非计划拔管。

1.2.3.3 加强风险监控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每周以提问或现场查看形式,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每月进行一次全面质量检查,包括:风险管理制度的落实、风险防范措施的实施,分析出现的问题和教训,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解决,并进行季度总结、分析,综合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成效。

1.2.4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从高压氧治疗前患者进入高压科并完成交接开始,至高压氧治疗结束与相关科室完成交接,且患者离开高压科的时间段内所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①跌倒:指患者从轮椅、平车或高压氧舱内的坐位突然摔到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②皮肤擦伤:观察躁动患者皮肤,如出现皮肤青紫、淤斑或破损即为皮肤擦伤。③管道脱落:管道从留置部位脱落或管道从连接处松开,称之为管道脱落。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管理特点高压氧治疗需在密闭的高气压环境下进行,受氧舱内环境压力的影响,治疗过程不能随便出入舱。另外,脑外伤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精神问题[5],而出现认知障碍、躁动等症状,且由于病情复杂,患者可能同时带有气管插管、静脉导管、导尿管、胃管等管道,所以高压氧治疗过程潜在较多的护理风险。如何正确识别并有效控制护理风险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护理的热点与难点。

3.2 护理风险管理增强了护理人员抗风险的主观能动性 在风险管理活动中,通过加强风险知识的培训,增强了护士的风险意识,使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6],调动了护士抗风险的主观能动性,把过去认为“领导要我这样做”的思维,变为“为了患者、为了自己,我应该这样做”的思维,使其积极投入到风险管理活动中。

3.3 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地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表1显示,观察组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这主要因为:观察组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措施”引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护理工作,在风险管理活动中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日常护理工作,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减少了护理工作中的盲从性。通过高压氧治疗前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护士充分认识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潜在的护理风险,积极查找导致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主动采取预见性的风险防范措施,把风险事件发生后的消极处理变为风险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将风险事件消除于萌芽状态,有效地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另外,定期的应急演练,促使护士进一步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减少了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的现象,更全面地巩固了应急知识与技能,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4 小结

风险管理是安全护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对高压氧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及抗风险能力,进而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的护理风险,提高高压氧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薛素兰,伍晓莹.护理行为风险管理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05,5(1):19-20.

[2]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0.

[3]易治,翁其彪.高压氧医学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79-83 .

[4]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等.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06,6(8):36-38.

[5]郭卫锋,张操魁,万新.颅脑外伤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2):145-146 .

[6]申萍,孙琳,朱剑萍.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成效[J].护理学杂志,2006,21(10):58-60.

作者简介:钟运露(1971—),女,副主任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

收稿日期:2015-07-0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399(2016)02-0074-03

猜你喜欢

重型颅脑损伤护理风险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救治策略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论综合性ICU的护理风险与防控
循环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