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员团队化管理在老年住院患者生活照护中的应用
2016-04-20吴金凤王素英
吴金凤,王素英,张 英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 210009)
护理员团队化管理在老年住院患者生活照护中的应用
吴金凤,王素英,张 英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 210009)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员;团队化管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社会日益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从事养老服务的护理员队伍。然而,目前国内养老机构的护理员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如何增强护理员职业的吸引力,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护工队伍,使患者得到标准化、个性化、科学有效的特色陪护服务,将是现代医院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2010年10月起科室对护理员实行了团队化管理,运行几年来,护理员团队化管理模式日渐成熟,得到院领导、科室医护人员的认可,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1 一般资料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共12个护理单元、1个ICU,每个护理单元配置床位24~26张,实际开放床位共302张,全年收治患者5 000余人次。2010年10月,老年科以实行优质护理为契机,对科内护理员实施团队化管理,每个护理单元根据患者数量和病情需要常规配置护理员6~10名,其中6名护理员基本固定,其他4名护理员由护士长根据病区患者病情轻重及工作量多少进行调配,以完成老年住院患者日常生活照护工作。
2 方法
2.1 护理员团队化管理方法
2.1.1 建立护理员管理组织 医院与第三方医院管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护理员由公司负责面试、体检、招聘,由医院护理部培训科、临床病区共同参与护理员的管理。公司根据病区护士长的临床实际工作要求负责人员调配,各临床科室成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的护理员管理小组,负责对护理员进行日常管理工作。
2.1.2 开展护理员规范化培训 养老护理员作为一个新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在国内处于刚刚起步阶段[3]。科室在借鉴相关做法的基础上,采取了包括岗前培训、岗中考核、继续教育的三位一体的培训形式,旨在通过完整的培训过程不断提高护工的技能和素质[4]。由护理部培训科、临床病区护士长、第三方公司共同制定护理员培训计划。
2.1.2.1 岗前培训 采用集中授课与床边示范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护理员进行素质教育(如护理员行为准则、护理员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相关管理考核制度等)和技能培训(如护理员日常工作内容、工作流程等),培训结束后进行统一考核,格证者签订劳动合同,并统一着装、挂胸牌方能上岗进入临床工作。
2.1.2.2 在岗培训 在岗继续教育与考核相结合。由所在科室护士长及病区10年以上护师结合各专科患者护理特点,对本科室护理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在岗培训,理论联系实际、定期考核,使护理员逐渐掌握所在专科老年患者日常生活护理技能。
2.1.3 优化护理员排班模式 护士长实行月排班与每日排班相结合,将护理员分组与责任护士分组相配合,组成护理小组,使用基本日常生活活动功能(ADL)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根据自理等级安排护理员;同时,根据病区工作量和患者实际状况实时调整、弹性排班,每位护理员相对固定服务床位,实行12 h在岗、24 h负责制,以保证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做,确保工作无缝隙。
2.1.4 细化护理员工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制定护理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及质量标准,将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等项目均表格化、流程化。明确每项流程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责任人和质量标准,便于质控和量化考核。标准中突出团队协作,强调责任意识,将责任落实到每个组、每个人,有效控制老年患者照护中的安全风险。
2.1.5 实行绩效考核 采用量化考核表对护理员进行每日工作量统计,每月底向患者或家属、护士发放护理员测评表,根据护理员每月工作量、测评分及综合表现进行绩效评分,并依此发放绩效工资和奖金。
2.1.6 开展人性化管理 每月排班保证护理员有正常休息,护理员如有特殊需求护士长会尽量满足,护理员短期休假后仍可以回到病区上岗或者大科内调整岗位。由于护理员大多来自农村,排班时,需考虑到在节假日、农忙期间安排其轮流休息,且在特殊节日还及时发放有象征意义的礼品,如:春节为在岗的护理员准备年夜饭、发红包,5·12护士节对优秀护理员进行表彰等。
2.2 评价指标
2.2.1 护理员月平均在岗人数 统计2011—2014年老年科13个护理单元(包括1个ICU)每年护理员月平均在岗总人数,并评价其变化趋势。
2.2.2 患者对护理员的满意度 比较团队化管理实施初期和实施成熟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员工作的满意度。以2011年6月的159例住院患者及2014年6月的259例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单一条目的满意度评分及1个开放性问题,满意度评价设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选项,开放性问题主要收集患者对护理员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2.2.3 患者对护理员团队化管理的满意度 于2014 年8月,选取老年科住院患者及家属184例,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病区护理服务现状、对护理管理现状及对护理收费现状的满意度,设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4级选项,以选择非常满意及满意的总人数所占的比例统计满意度。
2.3 统计学方法 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分类变量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比描述,等级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
3 结果
3.1 2011—2014年护理员月平均在岗人数情况 实施团队化管理后,2011—2014年,老年科护理员月平均在岗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详见表1。
3.2 团队化管理不同实施阶段患者对护理员满意度比较 见表2。
3.3 患者对护理员团队化管理的满意度 见表3。
表1 2011—2014年护理员月平均在岗人数(¯x±s)
表2 团队化管理不同实施阶段患者对护理员满意度比较
表3 2014年患者对护理员团队化管理现状满意度调查结果(n=184)
4 讨论
4.1 团队化管理提升了护理员的素质 目前,护理员以中年女性为主,文化素质不高、专业培训少、收入水平低、工作强度大、服务范围局限,队伍稳定性和职业认同度较差[5]。管理方面应建立护理员准入制度,完善岗前培训与阶段性培训,提高护理员的老年护理安全知识水平[6]。实行护理员团队化管理后,病区聘用的护理员均经过培训,且基本固定。护理员队伍的稳定又促进了规范化培训计划的落实,护理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护理技能得到了提升,责任心和团队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不仅满足了老年住院患者的大量生活照护需求,同时也使患者的安全有了保障。
4.2 团队化管理调动了护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薪酬待遇、归属感、希望感等是影响队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5]。实行团队化管理后,对护理员进行统一排班、实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奖金挂钩,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通过绩效考核和人性化管理,不仅增强了护理员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也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职业归属感,有效调动了全体护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4.3 护理员团队化管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Cowin等[7]的研究表明,积极的职业认同感有助于提高工作满意度,减少离职意愿。实行护理员团队化管理后,护理员在工作中对患者的服务态度明显好转,照护细致到位,不仅保障了护理质量,也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调查中常有患者表述:护理员工作很积极,认真负责、热情周到,对患者像亲人,各方面表现都很满意;与医护人员及护工们长期相处有了较多的感情,增进了医患之间的信任;病区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能互相帮助,团结一心把护理工作做好;患者在老年科受到了很好的治疗与照顾,从病情危重到病情好转、即将治愈,他们(指护理员)也付出了大量的心力劳动,非常感谢他们……
4.4 护理员团队化管理利于减员增效 护理员团队化管理是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等级提供一对多的护理照护,改变了长期以来临时性保姆式护工“一对一”生活照顾的现状。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护理员在岗人数每年有所下降,患者的护理费用也逐渐降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护理员在岗人数的减少,也给病区管理带来了便利,保持了病区的清洁、整齐、安静、安全。开展护理员团队化管理后的现状调查中,患者对护理收费现状的满意度相对偏低,从调查表中的文字反馈显示,患者希望住院期间部分生活照护的费用能纳入医疗保险范围,这将是我国医疗改革的又一课题。
5 小结
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存在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差、流失严重等现状。养老机构护理员短缺的现状难以满足社会需要,同时,护理员离职意愿增强,形成制约养老机构发展的不良循环,不利于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8]。3年多的实践效果显示,通过实行护理员团队化管理,护理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生活照护技能有所提高,其团队合作精神和归属感也得到增强,有效降低了护理员队伍的流动性,缓解了护理人员紧缺状况;这不仅解决了老年患者生活照护工作量大的问题,同时也转移了部分社会剩余劳动力,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了患者、医院、社会共赢的效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文萍.宁波市养老机构护理员队伍建设探讨[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36(2):102-105.
[2]陈晓欢,宋娜,何萍.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转变护工管理模式[J].护理实践与研,2013,10(14):79-80.
[3]廖桂香.标准化病人在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9)下旬版:3058- 3059.
[4]黄新萍.社区养老院护理员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增刊):124-126.
[5]师娜娜,马长啸,何颖,等.我国部分地区医院护理员队伍现状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4):1664-1667.
[6]郑丹萍,张丽萍,张悦,等.护理员对老年患者安全护理认知和行为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2,27(1):60-61.
[7]Cowin LS,Johnson M,Craven RG,et al.Causal modeling of selfconcept,job satisfaction,and retention of nurses[J].Int J Nurs Stud,2008,45(10):1449-1459.
[8]田义华,赵庆华,肖明朝.重庆市养老机构护理员工作认知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612-614.
基金项目:卫生部2010年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100299)。
作者简介:吴金凤(1964—),女,科护士长,主任护师,本科,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03-0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399(2016)02-00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