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和AST/ALT在诊断丙肝后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2016-04-20张洪美,袁美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丙肝丙型肝炎肝炎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和AST/ALT在诊断丙肝后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张洪美1,袁美莲2

(1.临朐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山东 潍坊262600;2.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检验科)

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疾病,能引起肝脏的纤维化使肝脏发生肝硬化和癌变,导致患者的死亡,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目前研究认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患者的自身免疫机能有密切关系,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通过分子模拟现象引起自身反应性CD8+T细胞激活,诱导自身免疫[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临床上检测肝功能的常用指标,当肝细胞受损时可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血清中AST及ALT的活性增强,AST/ALT比值与肝脏功能及肝细胞的损伤情况有关[3]。现笔者通过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30例丙型肝炎患者及130例体检正常的健康患者的血清自身抗体和AST/ALT的检测,比较两组及各肝病组间血清自身抗体及AST/ALT的测定结果,分析两者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预测丙肝后肝硬化的一致性,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30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期体检正常的13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130例丙型肝炎患者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通过病理学检查其中非肝炎肝硬化患者6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69例。试验组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17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6.1)岁;对照组男性患者9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在19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7.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血清自身抗体检测两组患者均在清晨空腹的情况下抽取5 ml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备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主要指标有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抗肝肾微粒体抗体(ALKM),所有血清自身抗体指标均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其检测试剂由德国欧蒙公司提供,根据试剂说明书进行试验操作及结果判定,抗体滴度>1∶100时结果为阳性[4]。

1.2.2AST/ALT比值的检测两组患者均在清晨空腹的情况下抽取5 ml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备用。通过东芝TBA1-120RF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AST及ALT的值,计算AST/ALT的比值。AST、ALT的正常值均在0至40 U/L之间,AST/ALT≥1时说明丙型肝炎已经发展为严重肝纤维化或肝硬化[5]。

1.3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两组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对比

试验组中ANA阳性19例(14.62%)、ASMA阳性19例(14.62%)、AMA阳性18例(13.85%)、ALKM阳性20例(15.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89,P<0.05;χ2=5.01,P<0.05;χ2=4.83,P<0.05;χ2=5.11,P<0.05);试验组血清自身抗体总阳性为76(58.46%),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71,P<0.05),统计学有意义。试验组69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总阳性有57例(82.61%),k=0.54,在α=0.05的检验水准上血清自身抗体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诊断丙肝后肝硬化一致性中度。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对比 [例(%)]

2.2两组及组间AST、ALT、AST/ALT值的检测结果对比

试验组非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ST、ALT、AST/AL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78,P<0.05;t=2.53,P<0.05;t=2.21,P<0.05);试验组肝炎肝硬化血清AST、ALT、AST/AL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56,P<0.05;t=4.92,P<0.05 ;t=3.45,P<0.05);试验组肝炎肝硬化血清AST、ALT、AST/ALT值均明显高于试验组非肝炎肝硬化(t=4.79,P<0.05;t=4.22,P<0.05;t=2.76,P<0.05),统计学有意义。试验组69例肝炎肝硬化AST/ALT值均≥1,k=0.76,在α=0.05的检验水准上血清AST/ALT值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诊断丙肝后肝硬化一致性好。见表2。

表2 两组及组间患者AST、ALT、AST/ALT值的检测

3讨论

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一部分人的病情发展缓慢,而一些人的病情发展迅速,可在几年内出现肝硬化,发展为晚期肝硬化或肝癌,造成患者的死亡,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对丙型肝炎病情发展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使丙肝的治疗存在较大困难。

19世纪80年代随着科学家第一次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体内发现丙肝病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自身免疫功能与丙型肝炎的关系[6]。人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病毒以分子模拟现象使CD8+T细胞激活,引起自身免疫功能亢进,血清自身抗体增加,主要以ANA、ASMA、AMA及ALKM为主[7]。本文研究发现,试验组血清ANA、ASMA、AMA、ALKM阳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0.05);试验组血清自身抗体总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0.05),表明丙型肝炎患者自身免疫机能增强,使肝细胞容易损伤,造成肝脏功能减弱。试验组69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总阳性率82.61%,明显高于试验组非肝炎肝硬化患者,κ=0.54,说明血清自身抗体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诊断丙肝后肝硬化一致性好,自身抗体阳性可用于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8]。

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转氨酶的多少评价患者肝脏的功能,转氨酶检测指标主要有AST和ALT两种,AST多存在于肝细胞胞浆和线粒体中,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中[9]。肝细胞发生损伤破裂后,可使AST、ALT释放到血清中,使血清中的含量增加,AST/ALT值也随之增加,AST/ALT值增加与肝脏功能的降低呈正比,AST/ALT值越高说明患者肝脏纤维化越严重,肝硬化程度越重[10,11]。本文研究发现,试验组血清AST、ALT、AST/AL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0.05),说明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发生严重损伤[12,13]。现报道认为AST/ALT≥1提示肝脏存在肝硬化,本文试验组69例肝炎肝硬化AST/ALT值均≥1,k=0.76,表明血清AST/ALT值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诊断丙肝后肝硬化一致性好,在临床上可诊断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准确性较高[14,15]。

综上所述,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血清自身抗体及AST/ALT值均增加,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在诊断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时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可避免肝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操作方便,准确性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晓莉,胡建国.血清胆碱脂酶、ASTPALT测定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3):231.

[2]郑金鑫,于敏,席宏丽,等.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HBV 基本核心启动子及前C区突变的检测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3):286.

[3]El Chaar M,El Jisr T,Allain JP.Hepatitis B virus DNA splicing in Lebanese blood donors and genotype A to E strains:implications for hepatitis B virus DNA quantification and infectivity[J].J Clin Microbiol,2012,50(10):3159.

[4]Hyun JJ,Seo YS,Yoon E,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ies of lamivudine versus entecavir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decompensated cirrhosis[J].Liver Int,2012,32(4):656.

[5]高婷,章鹏,宫钰,等.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的研究[J].胃肠病学,2012,17(8):453.

[6]刘涛.慢性乙型肝炎的血生化指标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464.

[7]胡朝军,杨国香,李晞,等.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血清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33(2):115.

[8]戴森华,胡建康.自身免疫性肝病基础研究最新进展[J].江西医药,2013,48(8):742.

[9]刘金涛.自身抗体测定在临床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作用和诊断意义[J].免疫学杂志,2013,29(3):267.

[10]马胤雪,闫惠平,张海萍,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的检测及意义[J].北京医学,2012,34(12):1030.

[11]蒋莉,陈春华,王永忠.自身抗体检测在PBC和AI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16(1):74.

[12]鲜胜.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542.

[13]王嘉森,姚定康.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预测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3):333.

[14]于强.肝纤四项检测对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水平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5):90.

[15]岳晓容,何秀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2):788.

(收稿日期:2015-06-17)

文章编号:1007-4287(2016)03-0443-03

猜你喜欢

丙肝丙型肝炎肝炎
《世界肝炎日》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世界肝炎日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miRNA-122与丙肝病毒感染及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慢性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