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6-04-19袁晓文
袁晓文
摘 要 创新教学模式,进行主题教学模式改革,是突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难点的有效方式之一,有助于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性,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政课主阵地地位的发挥,对“基础”课教学改革进行有益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主题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从本课程教学实践来看,教学难点不在于使学生懂得书本内容,而在于如何组织生动的教学素材,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组织分析、讨论和总结,既达到教学目的,又真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媒介,对于指导教学实践、丰富教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采取何种教学模式,突破这些教学难点是任课教师普遍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1主题教学模式的内涵
在高校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主题教学越来越受关注,它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和交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经验等。所谓主题教学模式,是指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根据课程内容的内在思想联系和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提炼、概括重组和整合充实,形成既前后连接又相对独立的若干主题,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和不同阶段学习生活的特点,围绕主题确定教学方案,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目标集中、主题突出的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基础”课实施主题式教学模式,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突出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完整性和约束性,防止中心分散,不仅纠正了教学的随意性和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理念,突破按照教材章节依序授课的传统教学方式,而且打破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惯例,实现从重知识传授转向重社会生活及情感体验;变静态的书本知识讲解为现实社会生活问题的重演,注重有关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与实践能力提升;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上实现主客体适时变换,更关注学生的主题教育活动过程的感悟、体验以及行为上的变化、发展和提高;使广大学生在探源中亲身体验主题式教育的魅力,在亲身实践中积淀美德,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认知水平。
2“基础”课主题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集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及鲜明的主题性,值得深入探讨主题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应用。一个主题教学设计通常包含以下几个环节:确定主题、重构内容、探究引导、多元评价。
2.1确定主题
主题式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题,这要求在熟悉教学大纲要求及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要求,联系社会现实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及其所关注的热点、焦点、疑点、难点问题,对教材篇章的基本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合理确立和设置具有针对性、新颖性、整体性、连贯性、实效性的教学主题。另外,主题名称也应兼顾生动性、时效性,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根据学习需要和课时安排,“基础”课两大板块“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各设置两到三个主题比较合适。比如前六章以思想道德修养为主的内容中,可以设置理想情操教育、价值观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等主题,并对内容进行整合。
2.2重构内容
主题确定之后,要对内容的框架结构进行建构,这要求教师必须全面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在整体梳理教材内容的框架下,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1)将本主题的知识点,即内容进行梳理分析,理清内容之间的结构关系,明确提出主题目标,目标通常按课程标准要求而定;(2)教师应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和困难,充分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3)教师应明确引导路径,并且尽可能留有余地,注意本主题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实现与前后主题之间的无缝对接,构建良好的该主题的知识网络。只有从社会热点、实际生活及学生的内心诉求的角度出发,提炼重点和热点,才能形成主题鲜明、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
2.3探究引导
主题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探究活动。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引导,讲究新颖、适时、多元,可根据主题需要,利用新闻事件、热点问题、典型案例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导出主题。在内容讲授时,可围绕知识点的落实,把握好时间节点,提出一些供学生思考、探究的问题以及一些自问自答的问题。引导探究过程中,少一些一家之言,多一些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得出自我评价和掌握知识,提供的材料要多样化、多侧面,给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判断留有余地。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完成大部分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协作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地给予指导。教师通过设计具体的、可操作的、多样的、交互性的主题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型主题作业,培养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引导学生重视课外合作学习与网络学习,围绕某个学习主题,学会使用视频文件、音频文件、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电子教材等课外自主学习资源。如学习爱国主义这部分内容,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以及参观“三孔”等这样的传统文化场所进行考察。同时,让学生参与爱国主义主题图片展示、征文比赛、自由讨论、专题讲座等,准确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激发他们爱国热情和动力,将爱国知识与爱国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并就活动情况与已获得的资料相结合撰写报告。最后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报告,组织讨论并由教师点评。
2.4多元评价
主题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全程参与,包括课外学习。如何合理、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较大,关系到主题教学的顺利实现,应予以充分重视。目前,“基础”课的教学评价,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查成绩综合而成,理论上的学习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没有难度,期末卷面考查难以体现学生在这门课程上的差距,而且从教学目的上看,也更希望看到学生平时的努力。因此,主题教学模式可设置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双重评价形式,显性评价增加实践环节在考评中的比重,学生课业成绩由平时表现(20%),主题表演展示、主题课后阅读、主题课堂辩论等主题实践活动(40%)和期末考核(40%)组成。隐性评价强调与学院、学校教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等合作,利用学校各种媒介和社团等进行多元化评价,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知识学习情况、知识掌握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础”课主题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3.1丰富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吸引力
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战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思政课是高校中比较枯燥的课程,原因就在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主题教学等教学模式,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理论动态及新的教学理念,紧扣教学目标,开展“少而精”的教学,从而改变原来按教材章、节、目的顺序授课所带来的平铺直叙、面面俱到,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不足,克服了内容多与课时少及逻辑性不强的矛盾。同时,教师能够灵活地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把实际问题有机地融人相应的主题中解决,建立起理论与实际的动态联系,是教学不再游离于现实之外,从而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增强了教学吸引力。
3.2增强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主题教学模式不仅能阐明清楚基本理论点,而且能充分联系校内外、国内外的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理论学习有历史感和时代感,拉近了师生距离,增强了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主题教学更突出“在实践中如何做”,能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深入、有针对性地阐释学生最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运用辩证思维理解现实问题,借助社会现实思考理论问题,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3.3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主题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在主题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所需要的专业特点和社会热点来设计主题,积极创造情景配合学生完成教学活动,在指导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学生的主题实践活动进行评价,这样提高了教师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主题教学的丰富多样性也促使教师不断丰富知识结构,学习、掌握和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艺术,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具有高度的归纳、整理、概括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较为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理论修养。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个性,使主题教学更具有生命力,让“基础”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3.4促进了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
主题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体验,这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有助于在具体情境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强烈的学习责任感,把有意义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融为一体,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到“我要学”的主动求知状态中来,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总之,主题教学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主题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教学模式之一,应积极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袁项国,朱德全.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外延与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19-23.
[2] 孙正林.主题推进式思想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0(20).
[3] 李祖祥.主题教学:内涵、策略与实践反思[J].中国教育学报,2012(9).
[4]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赵鸣.系统论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