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施教方法分析
2016-04-19杨玲燕
杨玲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中职教育。中职教育为当今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性人才,促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财会专业是当今中职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专业之一,虽然目前的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学水平有了提高,但是教学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教学结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此,在今后的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切实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是尤为重要的。本文主要从当今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策略两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职 财会专业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53-02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社会对于财会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于财会专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当今的中职教育中,学校对于财会专业不够重视,财会专业的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影响了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中职教育在当今社会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专业人才的任务。为此,今后加强中职教育,注重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
1.当今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在今后的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切实地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培养优秀的财会专业人才,我们有必要对当今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和分析,从而在今后的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1.1 教学模式一成不变
在当今中职学校的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硬性灌输式和填鸭式。在课堂上以老师讲课为主,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课堂上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没有切实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而,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财会学习受到阻碍,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学生不仅没有牢固掌握所学的财会专业知识,而且没有增强自身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进入到社会后没有竞争优势,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发展。
1.2 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财会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对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在当今的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只重视教授学生财会专业的理论知识,没有给学生们实践机会,导致学生们对财会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得不到提高,在步入社会之后很难适应工作环境,具有较好的工作能力。在财会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授理论知识,不仅会影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让学生对财会专业课堂产生厌倦情绪,对财会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
2.今后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策略
为了提高当今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学水平,培养大量的财会专业优秀人才,我们有必要对今后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财会专业的发展。
2.1 应用会计案例开展教学
在今后的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应用会计案例开展教学,使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财会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切实地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是关键。通过会计案例教学,打破以往课堂沉闷的氛围,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2建立模拟实验室
在今后的中职学校的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应用模拟实验室,使模拟实验室仿真于真实的工作环境,在模拟实验室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应用模拟实验室进行实践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于今后的财会知识学习有了极大的热情。学生们通过模拟实验室的实践训练,可以提前了解财会工作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从而为今后的社会工作打下基础,使学生自身有良好的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优势。
2.3岗位尝试教学法
在进行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往往可以为学生提供岗位尝试教学法。例如在进行银行结算相关内容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到某单位担任出纳员,或者担任某银行的会计人员,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体验到自己将要面临的工作和需要承担的任务,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针对性。
3.总结
总而言之,财会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要具有较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今后中职学校的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归纳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策略,注重培养综合型的专业人才,为今后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财会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为此,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财会专业优秀人才是尤为重要的。我相信,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学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晋黎.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研讨与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29.
[2]黄巧琴.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教学创新与改革探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