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

2016-04-19李雪

新课程·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

李雪

摘 要:不同的语言背后蕴含不同的历史文化,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向学生充分扩充文化背景内涵的基础上才能确保该语言教学效果的完整性与高效性。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历史文化

语言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一种体现形式,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就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展开简单分析。

一、词汇中的跨文化交际

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因素的制约,不同国家地区的词汇在意义上具有截然不同的内容。这就是词汇跨文化交际的一种体现。

如对于“白”这一汉字,中西方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及看法。在西方人看来,白色象征着简单、纯净,在婚姻中更是代表爱人双方之间的美好。可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白色则在很大程度上被赋予了一种悲伤的感情色彩,当家庭中有人过世之后,往往会全体穿上白色的衣服,即孝衣;而中国人在结婚盛典中则往往会穿上红色的衣服及佩戴同颜色的饰品,在中国人看来,红色象征喜庆、热烈与欢快,用在结婚这一场合再合适不过。

再比如,中国家庭成员中有叔叔、伯伯、大舅、二舅等截然不同的称呼形式,而这一人称上的变化在英语国家中就简化成了“uncle”,这一文化上的差异取决于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业性国家最大的特点在于重视血缘关系,重视血统伦理,这是中华民族区别西方国家民族的一大显著特点。

词汇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是在本民族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独特产物。

二、日常用语中的跨文化交际

日常用语的表达及运用过程中也能充分体现出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如,同样是接受别人的夸赞,西方国家的人们多数情况下会直截了当回复“Thanks”或者“Thank You”,因为他们认为对于别人的赞美就应该实事求是地给予对方感谢,这既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同样针对赞美,中国人则多会推辞一番,回答多为“哪里,哪里”“不如你呢”“您真客气”……在他们看来,这才是谦虚,这才是低调,而不应当使得对方产生“这个人真不禁夸”的错误感慨。这与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无关系。

总之,不同的语言背后蕴含有不同的历史文化,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向学生充分扩充文化背景内涵的基础上才能确保该语言教学效果的完整性与高效性。

参考文献:

王海燕.跨文化交际与汉语国际教育[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11).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